• 亚洲与世界的未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亚洲与世界的未来

14 2.9折 4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肖逸夫 著,王鲲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0580

出版时间2015-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72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49元

上书时间2024-02-13

纵列風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亚洲与世界的未来
定价:49元
作者:(法)肖逸夫 著,王鲲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09770580
字数:140000
页码:17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世界将面对大规模的风险:金融不稳定、能源枯竭、不平等现象加剧、食品安全、气候变化……与此同时,全球的宏观经济天平正在逐步向新兴国家倾斜,特别是向亚洲倾斜。因此,在解决全球问题中,更高的呼声要求亚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全球治理的各个议题上,亚洲三个主要国家(中日韩)的立场将会是怎样的呢?
内容提要
未来几十年,全球的宏观经济天平正在逐步向新兴国家倾斜,特别是向亚洲倾斜。因此,在解决全球问题的进程中,更高的呼声要求亚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金融规制或全球货币体系重构问题上,还有诸如气候变化、新的能源格局、转基因产品等问题上,亚洲三个主要国家(中日韩)的立场将会是怎样的呢?这三个国家将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内部推行什么立场呢?本书通过亚洲视角来观测全球治理的未来,读来引人入胜。
目录
致 谢前 言引 言部分 面对全球治理迫切需求的亚洲 章 系统性挑战的规模  治理全球化经济:一个古老的问题  转折点:2008年  诸多新挑战  全球治理亟须革新 第二章 权力的巨变及其影响  一个转型中的世界强国  世界中心的亚洲  中国实力的上升  中国实力的悖论与弱  向霸权转型的几种可能  两国集团(G2)的假设 第三章 面对未来世界的中国、日本和韩国  面对全球治理的中国、日本和韩国  中国的选择:全球强国  日本的选择:中等强国  韩国的选择:积极的协调者  全球治理,对亚洲的期待是什么?第二部分 战 场 第四章 二十国集团和金融规制:亚洲的新角色  二十国集团作为全球治理行为体的潜力  二十国集团的三个圆  二十国集团内的亚洲之谜  机制核心的中国问题  以“托宾税”为例  二十国集团内的中欧关系  日本:沉默的强者  调停者韩国  亚洲内部缺乏协调性之谜  2011 年11 月戛纳峰会  2012 年6 月洛斯卡沃斯峰会 第五章 华盛顿共识对决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对抗亚洲模式  日本的路径  韩国的路径与1997 年创伤  中国的路径:走在奇迹与危难之间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气候战役  转基因产品的治理结 论附:2014年APEC与G20峰会后的亚太新格局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序言
  致  谢  这本书的思考灵感来自我过去二十年间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奔波。这本书得益于所有鼓励过、接待过我的人,以及那些为我提供过信息和启示,或者和我讨论过的人。请原谅我在此不能枚举。  我首先感谢阿莱西亚·勒费布尔、玛丽-热纳维耶芙·旺德桑德、埃阿尔德·弗雷德贝格、康娜莉雅·沃尔、尼古拉·贾布科、扎齐·拉伊迪和克洛德·梅耶。没有他们,这本书就不可能问世。感谢他们信任我,并在这本书的诞生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我特别要感谢弗朗索瓦·巴福瓦尔、洛朗斯·德·贝利扎尔、理查·罗贝尔、杰罗姆·弗雷尔,感谢他们审校本书并提出中肯的建议。当然,这本书的大部分成就归功于他们,而我要为本书可能包含的所有错误承担责任。  我还要感谢巴黎政治学院2009 级、2010级、2011级公共事务硕士项目的所有学生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他们随着我的思路在个项目中发展出了全球治理、金融、二十国集团峰会、气候和转基因产品之间的关联。我还要感谢2003 年以来,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和台湾政治大学选修我的比较政治经济学课的学生们。与学生们的辩论与交流丰富了我的分析,让我走得更远。  本书是这些研究教学互动的见证之一。  许多机构也帮助了我的研究。  首先,我感谢我的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以及我的政治学同事们,还要感谢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系在2010~2011年接待我的访学,感谢巴黎政治学院欧洲中心和公共事务管理硕士项目,感谢巴黎亚洲研究中心鼓励我关于二十国集团峰会的研究,感谢东京政策学研究生院(GRIPS)以及庆应大学在2011 年1~7 月对我的接待,感谢中国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在2011 年5~6 月对我的接待,以及感谢我在韩国的接待院所— 首尔东亚研究所。  我同样还要感谢2010~2011 年,我在伯克利、斯坦福、普林斯顿、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大学、中研院(台北)、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霍普金斯中心、韩国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国防研究所(巴黎)以及日本经济、贸易和工业部和韩国东亚研究所的讲座接待方和参与者。  许多同仁、学者和领导人都通过他们的研究、他们的行动和他们的启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我不能一一举出他们的名字,但是在这里我特别感谢阿兰·亚历山德罗夫、让-马利·布依苏、郭承天、金炳国、今野秀洋、添谷芳秀、王勇、许宏才、徐晓杰、贝努瓦·克雷、鲍铭言、张海兵、沈丁立、克里斯蒂安·索特、竹中治坚、林超琦、Joo-Youn Young、罗恩·哈斯纳尔、简·奥一、丹·奥奇莫托、杰瑞·科恩、爱丽斯·克劳斯、理查·萨穆埃尔、吉田泰彦、布莱恩·乔布、保罗·埃文斯、艾迪那·陈、乔·王、维克多·施、凯利·蔡、格雷格·诺贝尔、托比·施瓦茨、弗兰西斯·冯、让-弗朗索瓦·迪·梅里奥、弗朗索瓦·高德曼、尼古拉·维隆、麦克·维斯巴特,以及许多其他人。  我还希望感谢这一年支持我、陪伴我的朋友及家人,特别是吉尔·莫古、艾美力克·德·萨尔维、贝尔特朗·巴德雷、贝努瓦·雷利嘉德、山田祐三、辰巳忠弘、多米尼克·普斯托克和帕特里西亚·德鲁格拉齐、马尔利兹、洛奇欧和安吉罗·裴杰塔、卡夏和提耶利·布代、塞西尔·多安和提耶利·鲁奇耶、张少蓉、杜薇薇和张浩、李女士和陈女士、张合生、肖民安、瓦内莎·王和斯科特·林、安娜和托马斯·贾斯汀、阿尔诺、娜塔莉、萨维耶和玛雅·迪波吉恩、奥利维耶和奥尔加·迪波吉恩。我特别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随时随地的支持,感谢他们给了我最初对世界及其重大问题的好奇心。  这本书受到了李炫知、帕斯卡尔·马索、后村上、林诚宇、李青璇、张春满和张琳婷出色的研究帮助。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工作得以推进,走得更远。  我在中国、日本、韩国、欧洲及北美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加拿大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CRSH)、韩国东亚研究院、台湾政治大学和法国外交部全球化总署亚洲研究中心的资金支持。  最后我要感谢克莱尔和保罗,他们是我永远的灵感源泉和我工作意义的来源。愿他们在未来的岁月里,有着开放的精神和对未来世界谨慎的兴趣!我感谢他们这一年来的耐心。  这本书献给我的妻子—伊冯娜,她和我分享了研究中所有的希望、不确定性、发现和困难。没有她无时无刻不在的支持、她的启发、她的幽默、她的智慧和她对中国的了解,这本书就不会存在。谢谢!  我也在此特意向在学界享有盛名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表示深深的谢意,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由我的朋友许铁兵教授负责主编和王鲲博士精心翻译,中文版《亚洲与世界的未来》得以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我由衷地期待中文读者的反馈,特别是在东亚乃至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之际。  前  言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贾谊(公元前201年~公元前169年),  汉代政治思想家、谋士,著有政论名篇《过秦论》。  “经验丰富的灾变论认为,人类经验的延续,就是对自我毁灭的否定,而自我毁灭却是写在命运中的不变真理。然而正如伯格斯所说:有了希望,这个命运虽然不可避免,却从未到来。”  让-皮埃尔·杜布依(Jean-Pierre Dupuy),  《迈向经验丰富的灾变论》, 巴黎,Seuil出版社,第216 页。  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这几十年人类不得不面对系统性风险,无论这些危机是来自金融全球化、能源紧缺、新技术、全球发展不平衡还是气候变化。危机还会产生,人类社会应当革新,创建新的制度、发展新的行为习惯且迅速而成规模地回应危机。这一切还“来得及”,但前提是需要众多国家和权力下放后的行动主体共同协调行动。  然而,全球力量的平衡正在迅速改变。尽管有对中国模式的争论,但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增幅和人口的规模如此巨大,使它很难在2016~2022 年不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而且它在未来几年可能经受的金融打击已经被考虑在内。印度也将继续快速增长,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也不会甘于落后。  尽管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跻身二十国集团之列,并即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但是,因为东北亚在未来数十年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我们仍然将分析重点集中于这里,特别是中日韩三国。这个地区将逐步确立其全球化经济中心的地位、国际商业体系核心的地位和全世界的债权国的角色。  应当如何在解决系统性问题中确定东北亚的角色呢?对于未来危机的管理,这个地区究竟是一种威胁还是一张王牌?在步履维艰的欧洲和亚洲之间,是否能够建立起一种更加紧密的对话或者互动机制?亚洲能否众志一心并且肩负起强势区域的角色?  答案似乎很复杂,因为东北亚国家是多元且各不相同的:中国正在崛起为一个飞速增长的全球巨人,在它的阴影下,日韩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在一些问题上,三国的模式似乎足够相近,让人们可以看到一条亚洲道路;在其他问题上,历史差异和安全问题将它们分置于不同的轨道上。  然而,它们的体量将大到足以改变全球治理方式。特别是中国的求索道路将对世界其他地方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国家在全面转型之中,其自身就是一个变化着的对象:要预见中国在10~20 年后的角色,首先就需要想象一下这个转型会产生哪些可能的后果。短期来看,房地产泡沫破灭不言而喻,它是否能够吸收其所带来的影响?它是否能够管理好社会不平等带来的巨大张力?它是否能够重新引导其发展模式,减少在出口和房地产领域的投资,使其转向内部消费?它的威权政治体系是否能够局部和逐步开放,或者人们是否会看到一场前途未卜的民主革命?这么多的设想都具有某种可能性,但是我们总体认定,中国现行体制具有足够的权力和内部正当性去抵御初步的冲击,从而保持中期稳定。  在这本书里,我们希望展开对东北亚三大国战略的分析,考察它们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及意图,如加入二十国集团、金融管制、发展模式、气候变化或者还有转基因议题。在解决宏观系统性问题上,它们的角色还不是确定的:中日韩都还在探索。可以说,世界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方和这三国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以及它们三国之间的互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