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未翻阅

66 1.0折 680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费正清(Jacques Gernet)、谢和耐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E2-5

上书时间2024-12-21

星泉书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费正清(Jacques Gernet)、谢和耐 著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7
  • 版次 1
  • ISBN 9787214077806
  • 定价 68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与变革【美】费正清、赖肖尔著

  本书是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探索中国文化源流的一部力作,全书贯通古今,包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演变、近代西方势力的渗入后传统社会变革两部分内容。书中着重于从史实的叙述中探讨一些富有启示的理论问题,从比较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将同一时期的中国与西方国家互作比较,由此归纳出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本书还着力描述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文化形态的演变以及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排斥、融合的过程。

  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

  本书是美国一批著名学者近年研究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综合性著作。它从晚清中国与西方交手并着手现代化说起,一直写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整合和科技进步等五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化事业在晚清、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后各个时期的起步、彷徨、动摇、发展、挫折、再发展的艰难历程。作者对于中国国内问题的探讨,持论颇为客观。对于想了解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化的读者来说,本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社会史【法】谢和耐著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讶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中国与达尔文【美】浦嘉珉著

  查尔斯·达尔文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却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进化论是最先对中国人造成冲击的重要的西方学说之一,而且在马克思主义获得真正立足以前,它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主义"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

  美国学者浦嘉珉的这部著作详尽地研究了达尔文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及其影响。作者从思想史的角度重新评价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达尔文学说的"正读"与"误读",展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为使中国"适应"或"摆脱"那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而进行的漫长努力。虽然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受到各种各样的歪曲。但进化学说的许多重要概念还是在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之中成为不证自明的"法则",它们确实影响到中国维新派、共和派、无政府主义者和革命派的实际行动,并且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铺平了道路。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美】拉铁摩尔著

  本书对中国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美】易劳逸著

  国民党何以失败?这是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后,一个在国际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现代中国发展中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易劳逸教授通过国民党自身的各种材料,运用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形成的方法,摘取若干典型事例,精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作者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美援,而是由于其自身的弊病和分裂,诸如腐败无能、纪律废弛等等。

  关于这本书的价值,可以用雷利·桑德兰的一句话来概括:“对国民党失败这一问题的新近研究会由《毁灭的种子》而得以开拓。”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日】佐藤慎一著

  本书以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约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为主要舞台,以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和精神世界为主要课题。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对外关系由朝贡体制转换为条约体制,而且面临着被瓜分的威胁。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从王朝体制到共和体制转换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动,其规模之深广是不难想象的。生活在这种激荡的旋涡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认识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想使中国如何变化,是本书所要解决的主题。本书以凝练的笔法、独特的视角,分别从“万国公法观的变化”、“法国革命观的变化”、“体制选择”这些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认识的转换过程,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心路历程。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美】王国斌著

  王国斌的《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着重研究1400-1800年中国和欧洲经济发展,涉及面广。包括国家形成与制度、社会状况与抗争,对革命的诠释等。他试图说明为什么在15-18世纪中国与欧洲遇到几乎相同的问题,但解决办法却迥然不同;为什么英国没有走中国发展道路。王国斌避免用西方社会科学关于历史变动的分析和动力概念,而采用严格的、平稳的比较史学方法。他承认解释长时段历史过程的变化和延续性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他看来,世界发展不是依照一个模式进行的:各国不仅在过去已经历了不同发展道路,而且将来也仍然会坚持走不同的道路。他与前人的区别是,前人只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而不探讨英国为什么没有走中国发展道路。此外,作者对中、法两国革命的对比——从中国的角度看法国革命和从法国的角度看中国革命——这两节写得十分精辟。过去我们习惯于笼统地谈论中国如何向法国学习革命经验,特别是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而没有具体分析两国社会环境,精英作用,民主思想,农民意识等方面的异同。王国斌在这方面的诠释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著

  长期以来,西欧中心论和冲击——回应模式在中西比较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反对这种观点的思潮兴起,提出了许多中西比较的新课题。

  本书讨论了各家的论点,详细考察了18世纪欧洲和东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欧洲的英格兰和中国的江南地区作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见解。本书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在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了实际意义。
【作者简介】
  中国:传统与变革【美】费正清、赖肖尔著

  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和赖肖尔合力撰就的有关中国历史的专著。费正清是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的著名学者,曾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他主张从“历史的深度”来研究中国,著有许多有关中国历史的著作。赖肖尔是美国研究日本历史的著名学者,20世纪60年代初曾出任美国驻日本大使,后长期在哈佛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美】本杰明·史华兹著

  史华兹(1916-1999),美国人,犹太移民后裔。生前担任过哈佛大学威廉斯历史学与政治学科讲座教授。193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罗曼语系(拉丁系)语言与文学系,后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二战”中参军,因有语言天赋,被美军派去学习日语,参与协调情报部门破译日军密码工作,由是开始将目光转向东亚的历史与文化。战后,回到哈佛大学,投身于美国现代化中国学的奠基人费正清的麾下,在哈佛大学获得了东亚眼界的硕士学位。1950年,又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的兴起》;《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等。

  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

  罗兹曼(GilbertRoz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中国、日本和俄国这类社会的相互对比与彼此理解,也兼及有关现代化与前现代的宏观社会学比较,或者东亚与西方发展路径的比较。著有《清代中国的人口与市场调解》等,编有《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美】拉铁摩尔著

  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其幼年、青年时居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研究。著述甚丰,《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为其影响最大。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美】易劳逸著

  易劳逸(LioydE.Eastman),美国伊利诺大学历史系教授,享誉国际的中国现代问题专家,尤其对国民党统治中国的历史有独到的研究。其代表作有:《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流产的革命:1927—1939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美】王国斌著

  王国斌,出生于美国的新一代华裔汉学家,曾获哈佛大学西欧史硕士学位和中国史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鄂宛分校历史学教授。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著

  彭慕兰(KennethPomeranz),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历史系主任、历史和东亚语言文学教授,加州大学系统世界史研究组主任。其大部分著作围绕着中国和比较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变革、环境变革及政府的形成等展开研究,但也著有民间宗教史和家庭结构及性别角色史方面的著作
【目录】
中国:传统与变革 【美】费正清、赖肖尔著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背景

   第一节 东亚的地域、种族和语言

   第二节 中国的地理背景

   第三节 中国的传统经济与社会

  第二章 早期中国:一个文明的诞生

   第一节 考古记录

   第二节 早期中国的传说

   第三节 汉字

   第四节 商文化

   第五节 周代前期

  第三章 经籍时代的中国: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

   第一节 周代后期

   第二节 哲学家与经籍时代

   第三节 儒家和道家

   第四节 其他哲学学派 

  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

  第一章 导论

   何谓现代化

   现代化的长期过程

   现代化的多层面性

   其他研究方法

   现代化的比较领域

  第一部分 历史的遗产:18世纪和19世纪

   第二章 国际环境

    现代化和国际关系

    世界秩序

     世界观

     中国的世界秩序

    西方对中国的侵扰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贸易

     不平等条约 

中国社会史【法】谢和耐著

  译者的话

  序言

  地域与居民

  汉族

  非汉族之少数民族

  生活方式与文化

  以从事发达农业为主的定居居民

  草原地带的游牧居民

  喜马拉雅山系及其交接地区的山地居民

  华南与东南亚之混合文化

  定居居民文化与中亚绿洲商人

  欧亚大陆通道

  华夏世界历史演变梗概 

  中国与达尔文【美】浦嘉珉著

  译者的话

  献词

  致谢

  上编:预警——达尔文进入中国

  前言:小猎犬号在中国海

  第一章 进步

   一、西方的“证据”

   二、康有为的儒教进步观

   三、《春秋》的进步观

  第二章 达尔文登场

   一、原强?

   二、请教达尔文

   三、当心,但要有信心

  中编:达尔文拥护改革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美】拉铁摩尔著

  译者的话

  原序

  第一部分 长城的历史地理

   第一章 中国及其周边领土

    历史上的大陆及海洋时代

    陆权和海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文明的西化

    区域与人口

    中国的边疆扩展

    亚洲内陆边疆的历史问题

   第二章 长城边疆的地域构成

   第三章 黄土地区与中国社会的起源

    中国文化发源于黄土地带

    古代中国文化与黄土地带的土壤气候之关系 

    从黄土地带向外的早期发展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美】易劳逸著

  中译本序

  原 序

  第一章 地方和中央:云南对重庆

  第二章 农民、赋税与国民政府的统治:战争年代

  第三章 农民、赋税与革命:战后年代

  第四章 国民党的政治内幕:三民主义青年团

  第五章 国民党的政治内幕:革新运动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队

  第七章 与共产党作战的国民党军队

  第八章 蒋经国和金圆券改革

  第九章 谁丢失了中国?——蒋介石的自辩

  结论:暴风雨与革命

  Bibliography

  参考书目

  译后记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日】佐藤慎一著 

  前言

  序章 近代中国与知识分子

   一位老学者

   士大夫与中国的近代化

   科举的废止与新知识分子的诞生

   士大夫与知识阶层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明与万国公法

   引言

   一 不平等条约

    《万国公法》与不平等条约

    中华文明与不平等条约

   二 《万国公法 的翻译

    总理衙门首脑的反应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美】王国斌著

  导论

  上编 经济变化

  前言: 比较经济史与发展问题

  第一章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 同欧洲的比较

  一、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化诸问题

  二、近代早期欧洲经济成长的动力

  三、斯密型动力在中国

  四、对斯密型动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五、斯密与马尔萨斯: 中国与古典经济学

  六、结论

  第二章 近代早期欧洲与明清时期中国工业扩展的动力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著

  中文版序言

  引言 欧洲经济发展之比较、联系和叙述

  欧洲中心论的各种变体:人口、生态和积累

  其他欧洲中心论:市场、公司和制度

  与欧洲中心论相关的问题

  建立一个更兼容的历史

  比较、联系和论述结构

  对地理范围的一个说明

  第一部分 无数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

  一 欧洲领先于亚洲?人口——资本积累和技术对欧洲发展的解释

  农业、运输和牲畜资本

  寿命更长?生活更好?

  出生率

  积累?

  技术又如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