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电影关系史:1920—1945
¥
28
5.0折
¥
56
全新
仅1件
作者晏妮 著;汪晓志、胡连成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晏妮 著;汪晓志、胡连成 译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1311707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2页
-
字数
320千字
- 【内容简介】
-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国的电影文化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本书运用详实的史料,深入阐述了两国交战时期日本本土的电影生产,日本占领下的上海、华北的电影制作,以及上述影片如何在中日两国电影市场被消费和接受的情况。本书还对日方的川喜多长政、岩崎昶、Q见恒夫、y久一、清水晶,中方的张善琨、卜万苍、马徐维邦、朱石麟等电影人的言论、史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解读,以此呈现战争时期中日两国电影文化既彼此冲突又互动影响的复杂关系。
本书荣获2010年度日本艺术选奖(评论部门)文部科学大臣奖,在日本电影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它超越了中日两国各自的电影史界限,填补了电影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少有人触及的空白。
- 【作者简介】
-
晏妮,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曾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任职,后赴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戏剧/影像)博士前期课程毕业,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历史/社会)博士后期课程毕业,社会学博士。研究专业为中日比较电影史、影像学。曾任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特任讲师、清华大学伟伦教授、一桥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客座教授。现为日本电影大学特任教授、明治学院大学语言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特聘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后“满洲”电影论:中日电影往来》(共同编著,人文书院)、《男性社会的纽带,亚洲电影――同性连带的欲望》(合著,平凡社)、《电影与“大东亚共荣圈”》(合著,森话社)、《女演员山口百惠》(合著,wides出版)、《电影与身体/性》(合著,森话社)、《电影的恐怖》(合著,青弓社)、《战时的电影 日本·东亚·德国》(共同编著,森话社)等。
- 【目录】
-
序章
一、国族电影与电影关系史
二、电影关系史的多义性
三、如何阐述多义性
第一章 越境的开始
一、迈向未知的领域
二、日本电影人的中国电影见闻
三、形形色色的上海梦
第二章 交错的目光
一、作为情报的中国电影论
二、国际连带的一页―岩崎昶
三、不为人知的中国电影通―矢原礼三郎
四、从欧美电影通到中国电影通―内田岐三雄和饭岛正
五、中国电影论热潮的高涨―从上海到其他地区
第三章 倒向战时文化政策
一、未竟的同文同种之梦―川喜多长政
二、“第二个岩崎昶”―Q见恒夫
三、游动于军部与民间―y久一
四、如何谈论文化?―清水晶
第四章 大陆电影的历史脉络
一、大陆表象的流行―女性、战场、领土
二、大陆言情剧的双重性与李香兰
三、言情剧的蜕变
四、转向“大东亚电影”
第五章 大陆电影的越境
一、战火中的电影制作―《东洋和平之路》
二、凝眸北京与京剧电影
三、上海―双重结构的“中华电影公司”
四、“中联”―一种逃避现实的选择
五、所谓“大东亚电影”的二义性―《博爱》和《万世流芳》
六、合作乎?抵抗乎?―《烽火在上海升起》(《春江遗恨》)
第六章 对华电影扩张的两难之境
一、上海
二、华北
三、日本电影的受众
第七章 电影受众的多义性
一、《茶花女》输入日本
二、《木兰从军》的越境史
三、孙悟空来了!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输入日本
四、演员身体的政治学与社会性别
终章 战后的足迹
一、又一种非对称关系
二、在冷战的夹缝中
三、战时的遗产
人名索引
注释中所涉及著作的中日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一览
附录资料(一) 战争期间在中国开办的日中合资电影公司
附录资料(二) 本书提到的主要电影作品一览表
中文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