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时代,世界向何处去(中)
  • 后疫情时代,世界向何处去(中)
  • 后疫情时代,世界向何处去(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后疫情时代,世界向何处去(中)

18 2.3折 78 全新

仅1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政 著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10-23

白洋淀书斋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政 著
  •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6
  • 版次 1
  • ISBN 9787119126272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0页
  • 字数 400.0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集合“光明国际论坛笔会/对话”中国内外专家的文章,以“危机:疫情考验”、“应对:共同战‘疫’”、“变局:疫情之后”、“启示:战‘疫’之思”为篇章划分,呈现一场全球专家学者关于战“疫”的头脑风暴,帮助读者了解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认识全球共同战“疫”的必要性、思考世界各国之间的对话、读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与意义。

   从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全球专家学者的看法:一是深度认同习近平倡导的理念和主张。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指出,“近年来,我们注意到民族主义在世界不少国家迅速抬头和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张,新冠肺炎疫情凸显出全世界缺乏一个对我们共同命运的真正觉悟。”“我们有关地球的共同命运使我们不得不建立起一种博爱。”二是充分肯定中国的抗疫成果和国际贡献,反对污名化中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席罗卡在文章中赞扬了中国对意大利的援助。德国利奥波蒂娜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医学史专家腊碧士谈道:对那些利用防疫之名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行为,不论在哪个社会,都应当予以揭露。现代医学中没有“有罪者”这样的概念。德国著名汉学家施寒微还从中国文化的视角解读了中国抗疫成果。三是普遍主张坚持多边主义,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抗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奥林匹克主义与新冠肺炎疫情》一文中表示,通过践行团结、加强团结,我们可以表明,相互尊重的国际合作与孤立主义相比,能够产生更好更公平的结果。日本前首相鸠山尤纪夫在访谈中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将全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事件还是首次。习近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极其正确的。四是研判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走势,坚持全球化共识,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大卫·辛奇一利维在对话中指出:“全球化依然符合各国经济发展规律,是大势所趋的客观需要。”英国前财政商业国务大臣奥尼尔在与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的长篇对话中强调:“虽然全球化可能会更加复杂,但这就是世界在下一个时代的发展方式,而且大局已定。”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认为:“‘一带一路’契合了当下的需求,使合作伙伴将分歧放在一边,并达成互利。”五是建言中美关系:化解矛盾、减少对抗、共同带领世界发展。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认为,中美关系分化甚至脱钩,“对于中国、美国和世界来说,这都是一个极其不利的情况”。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终身教授赵穗生说:“中美之间一定要加强理解和合作,共同对抗全人类的共同敌人,通过共同合作来造福世界和人类,包括进一步促进全球化发展。”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罗格夫说:“我们不能再犯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同样的灾难性错误了,中国和美国应该继续带领全球化,未来几年,美国应无限期暂停所有关税。”这些真知灼见,表达了国际思想界共同的忧患与觉悟,更汇聚了后疫情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厚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张政主编。张政,张政,男,汉族,1966年4月生,黑龙江明水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播音专业毕业,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研究生,文学博士学位,主任播音员职称。现任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作者团队来自于《光明日报》专栏“光明国际论坛笔会/对话”的作者群体,包括海内外知名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等各界专业领域权威人士,包括艾伦·麦克法兰(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亚历山大·洛马诺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斯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得主)、鲁卡·马里安·斯卡兰提诺(国际哲学学会联合会主席)等。
【目录】


危机:疫情考验

新冠病毒——灾难与机遇

危机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全貌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一些国家还没有睁大眼睛

危机是文明互鉴的机会而非强化偏见的借口

疫情是对国际政治体制前所未有的考验

经济关乎生活,而抗疫关乎生存

在疫情中认知相互依存的世界

疫情冲击下全球化的嬗变与坚持

对 话

● 疫情如何加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二章

应对:共同战“疫”

抗疫不是制度竞争,合作没有输家

全球疫情及其应对:经济、安全及认同

疫情的历史性启示:团结而非树敌

全球治理须在合作中升级

全球协力合作,让危机催生变革、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战“疫”是一个塑造人类更好未来的过程

我们需要更多的信任与合作

与其推责自利,莫如结伴化危为机

世界可以在危机中相互学习和合作

以协同和韧性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抗击疫情,需要科学理性,更需要全球合作

对 话

● 只有全球团结才能拯救世界

● 集全人类之力战“疫”,避免民粹主义陷阱

● 多边合作:抗疫成功和经济复苏的关键

● 面对瘟疫,人类应该以理性超越指责

● 面对新冠病毒,“例外主义”是有害的

● 面对疫情,国际社会须坚守事实、科学和理性

● 团结共进须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态度

● 健康是全球福祉,抗疫合作没有地域边界

● 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人类需要更多的共同担当

● 共同利益取向是一个关乎生存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抗疫与世界

● 人类社会须在疫情应对中塑造共赢未来

第三章

变局:疫情之后

后疫情时代:更加双赢的全球化

疫情过后,全球化如何健康发展?

后疫情时代的人类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是面向未来的新发展概念

满怀信心面对这个充满期待和不确定性的时代

疫情将加速技术变革和创新创业

对华合作是后疫情时代的一个良好起点

全球化的嬗变: 通往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勾勒疫情后的经济复苏

让文化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启键

对 话

● 化危为机,中美应继续引领全球化

● 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会更好

● 后疫情时代中国将从创新中获益

● 抗疫与复苏须惠及所有人

● 疫情后的世界须就人类命运达成共识

● 后疫情时代,竞争力来自与世界的融合

● 知识与人的交流是疫情后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

● 发展中美双赢关系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 中欧需要基于共同的命运来谋划双边关系

● 疫情让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

● 共塑疫后世界:更平等的全球化 更平衡的文明

● 从中华文明基因看构建后疫情时代的生态文明

第四章

启示:战“疫”之思

全球治理新动力初露端倪

零和理论无法解决人类的诸多问题

对人类共同命运意识的一次集体唤醒

世界迫切需要思想领导力

世界应该从疫情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我们学到了什么,世界将会怎样?

天下为公,疫情激发全球化的人文内涵

指责他人,是一种危险的诱惑

贸易和价值链关乎全球减贫

奥林匹克主义与新冠肺炎疫情

对 话

● 摒弃民粹主义,是推进全球化的关键

● 疫情区分了高尚和卑鄙

● 历史表明,贸易有利于全球性灾难的恢复

● 全球疫情中的文化关切:

治愈之力、复苏之力、激励之力

● 健康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投资

● 民粹主义保护不了民众

● 超越差异与偏见,共塑和平与繁荣

● 教育投资回报决定中国经济将长期增长

● 疫情的一条重要启示:强化公共部门

● 用新思路和新技术让世界转危为机

● 去全球化并非化解产业链风险的正确方式

● 共生理念下,中国与外企将实现更大共赢

● 人类的未来属于多边合作

● 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全球稳定

● “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多边主义的重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