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创新立法:制度变迁与决策过程
¥
118
全新
仅1件
作者袁立科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flfs
上书时间2024-04-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袁立科
-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8921843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内容简介】
-
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填补研究空白的机会。本书围绕研究背景、制度变迁、立法过程、立法机构、外部因素影响、效果分析及结论等6个部分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介绍。第1章主要涉及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从科技问题独特性分析出发,强调科技创新立法过程中国会的角色,提出基于立法要素的研究路径。第2章重点阐释科技立法的国会行为逻辑。本章主要介绍国会和一些静态的制度性架构下的因素,如宪法架构、三权分立、政党体系等,另外还针对影响机构的动态因素,如信息在科技立法中的角色、国会议员的动机等进行分析研究,而真正决定国会决策的并非仅仅是国会议员,还有来自行政部门的影响,以及包括国会助手、游说人员、利益集团、智库、媒体等众多的行为主体。因此,要洞察科技立法的国会行为逻辑,离不开对这些制度因素、主体行为的综合考量。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是根据研究背景提出对美国科技创新立法演化研究的基本问题,为整个研究提供框架和线索。
第二部分,制度变迁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1957年的10多年间,美国人陶醉在自己的科技优势中。然而,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开辟人类航天时代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尼克”,对美国的震撼非常深远。之后,美国为应对“斯普尼克”而完成的各项制度设计,奠定了今天美国科学运行的基本架构。这将构成本书第3章的主要内容,从历史维度阐释美国科技创新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第4章将着重分析美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演进。科学技术政策制定有法律依据,科研项目实施有法律监督,科学技术评价有法律标准,科学技术成果有法律保护,成为美国科技管理体制的主要优势和鲜明特色,体现了科技法律保障的作用,适应了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美国整个科技创新立法朝向经济化的价值取向,经济化与新自由主义和干涉主义治理方法完全兼容。这同样表现在之后的技术转移法律制度和纳米技术研发计划的分析,书中从“技术转移法律-具体科技计划”不同维度继续探究美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变迁。本部分试图在厘清历史的同时,摸索总结美国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及特点。
第三部分,立法过程分析。在研究分析美国科技政策、法律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我们更想知道这些法律是如何出台的,也就是美国联邦层次科技创新立法过程的制度设计问题。一份立法建议从酝酿提出到最后获得通过要经过许多道复杂而烦琐的程序,中间遇到的困难与阻力,用“过五关斩六将”形容一点不为过,绝大多数立法提案都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被否决或搁置,能够获得通过的只有那些很重要或具有特殊背景的议案。本书第5章首先回答科技创新立法的程序,从议案的形成,到两院的辩论,最后解决分歧,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这个过程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妥协贯穿于始终。通过两个案例,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的设立、《美国竞争法案(2007)》出台的过程分析,有助于更为形象地理解这一充满妥协的科技创新立法过程。值得一提的是,研发预算和拨款的审议、通过并成为预算法案、拨款法案的立法过程,是国会在科技创新领域制约行政权力扩张的重要工具。第6章专门针对研发预算“钱袋”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美国研发经费的有效配置,得益于相互制约、相互均衡、职责分明、决策严密的研发预算体系。不同政治行为主体可以提出许多新构想和新项目,诸如高性能计算和通信计划、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等,但美国固有的权利分散结构也意味着新科技计划的提出者必须建立政治联盟并说服其他行为方接受其设想,想通过国会审查批准,赢得广泛支持尤其重要。
第四部分,立法机构影响。立法过程的分析有助于找出影响立法的核心环节。第7章重点介绍美国科技创新立法的实际控制者——委员会的运作及其构成。首先,从历史观的角度分析问题,通过分析众议院科技委员会的发展历史,了解不同阶段美国立法的关注重点及其影响因素;其次,分析科技委员会本身的特点,包括小组委员会设置、成员目标、党团影响等;最后,以国会理论为指导,探究众议院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在构成上和立法行为上的特点并加以解释,以第110届至第112届国会为例,采取量化分析手段,加入个案分析,描述委员会构成和行为的同时,探究委员会立法的动机。紧接着,第8章重点分析了国会内部因应科技不断变化而进行的适应性调整。国会的制度结构、科学的不确定性、科学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及支持联邦科研投入的长期共识,都常常制约国会的自主性,使得真正的科学问题迷失在公共讨论的表象之下。国会结构分散了对科学政策的管辖权,可实践证明,这种分散、重叠并且看似随意的管辖权部署,在很多方面很好地服务了科学发展。但是,作为参与直接决策的国会议员,面对科学发展与技术应用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时,解决、理解及评估这些影响方面的信息和分析却十分缺乏。第9章通过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的成立背景、过程及影响,分析国会采取独立手段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努力。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为国会成员提供信息和分析以支持他们的立法和监管工作。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的评估建立了共同的科学和技术基础,在政策制定者方面规划和分析一系列涉及不同价值观、兴趣和优先性的政策选择,并使得不同的政策提议在此基础上得以提出。虽然,1995年该机构关闭,但其在美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至今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影响还延伸到了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
第五部分,外部因素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就是三权分立,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兼行政首脑,与作为立法机构的国会和行使司法权的法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衡。但总统同时又是事实上的重要立法者。总统每年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和预算咨文都是总统要求国会立法的内容和根据,其中很多内容涉及科技议题。不仅如此,总统也是国会最具影响力的游说者,其游说直接影响府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影响国会立法和举措的重要因素。对于科技创新立法研究来说,第10章关于总统与国会的关系研究,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是,总统如何获取科技建议,形成科技议题主张,向国会施加影响,这就是第11章所分析的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的角色。科技政策办公室作为科技分析和判断的支撑,为总统在重要政府决策、计划、方法等方面提供帮助,协调形成科技预算建议,通过向国会提交国会报告等途径影响立法。国会通过每年定期的授权、拨款流程,以及引入特定问题的法案以明确国会成员认为科技政策办公室所需要关注问题、行动和功能,以此来监督科技政策办公室。除了来自上述行政部门的影响之外,利益集团一直处于科技创新立法举足轻重的位置。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参与科学技术活动的利益集团数量、多样性和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大量说客及其支持者为自身利益影响政府决策。本书第12章将为大家阐释科技创新立法过程中来自利益集团的力量。
第六部分,效果分析及结论。作为美国国会在过去半个世纪中通过的最具鼓舞力的法案,《拜杜法案(1980)》对美国及世界的影响深远。所以,本书第13章选取《拜杜法案(1980)》作为评价研究,从背景、相关法律条款回溯了始终处于争议旋涡的法案出台过程,并对其积极效果及不同的声音做评价分析,整理出当前遗留的主要问题和担忧。最后是结论,即第14章,对整个美国科技创新立法制度变迁与决策过程进行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立法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本书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大量的一手素材,即美国和中国等地出版发行的主要报刊和政府、国会公开文献资料,如第93至第114届国会的科技法律条文。从11670项经过总统签署生效的法律中根据委员会分类和政策领域分类,共整理出1000多项科技法律,以时间、内容、提案人、涉及的委员会、过程等细分条目,形成美国科技法律资料集。还收集了近几届国会议员,尤其是科技委员会成员基本资料,包括资历、党团、领袖、政党忠诚度、选区、意识形态、提案情况等;对一些重点法案的听证会及国会记录进行了整理,仅就立法辩论内容,就可以称之为“浩如烟海”,举例来说,仅《美国竞争法案(2007)》国会记录材料就有近300页,40多万字,可见一斑;同时,还有国会研究服务中心(CRS)大量对国会立法程序、科技相关议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各届总统每年向国会两院提交的国情咨文报告等。本书的研究还参阅了国内外众多专家的优秀成果,在此一并向相关作者致以谢意。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