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故事文库作家故事 鲁迅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人故事文库作家故事 鲁迅的故事

9.5 4.1折 23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新禾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1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375a

上书时间2024-06-27

仨人行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新禾
  •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11
  • 版次 2
  • ISBN 9787538710755
  • 定价 2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6页
  • 字数 149千字
【内容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 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作者简介】
丁玲小传
丁玲,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临澧县一个官僚地主
家庭。原名蒋冰之,曾用名蒋伟、丁冰之,笔名除丁玲外,还
用过丛喧、彬芷、晓菡等。
丁玲四岁丧父,跟随寡母在常德长大。“五四”运动的洪
波涌到常德的时候,丁玲和好友王剑虹、王一知等,积极投
入运动。她毅然剪掉辫子,参加辩论会,就如何免当亡国奴、
妇女怎样求解放等反帝反封建的大课题,慷慨陈词。在王剑
虹和王一知所主持的贫民夜校,她是年龄最小的最热情的教
员。1919年,她在母亲的支持下,来到长沙,进入周南女子
中学。在这里,丁玲阅读了许多新文学作品,都德的《最后
一课》,强有力地打动了她的心,使她对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兴
趣。她开始学习写诗,写散文,也写小说。《浙江日报》发表
过她的诗歌习作。1921年,丁玲与舅舅发生激烈的争吵。在
母亲与王剑虹的支持下,解除了外祖母为她包办的与表哥的
婚约,并在报上发表文章,揭露她舅舅虐待佣人,借办育婴
堂等慈善事业剥削穷人的恶劣行径。之后,她随王剑虹和王
一知到达上海,进入共产党所办的新民女子学校,同陈独秀、
李达和瞿秋白等著名共产党人开始接触。
1924年,丁玲在北京一边到北京大学听课,一边学习绘
画时,结识了首饰店学徒出身的青年诗人胡也频。胡也频的
勇猛、热烈、执拗、乐观和穷困,使丁玲大为惊异,她觉得
自己发现了一个少有的、有着最完美品质的人,于是,她和
也频之间,一下子便有了很深的友谊,深深地热烈地相爱着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失
败了。丁玲看到很多人牺牲,精神上痛苦极了,除了小说,找
不到一个朋友,于是,开始写小说。从此,丁玲成为一个作
家。1928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1929年出版
了《自杀日记》,1930年出版了《一个女人》。她的这些小说,
“充满了对社会的卑视和个人的孤独的灵魂的倔强”,比较深
刻地表现了“五四”以来新女性的精神苦闷和要求解放的精
神。《在黑暗中》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之作,
显示了她的艺术天才。
1928年春天,丁玲再次来到上海。1930年她和胡也频一
起加入了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她主编左联机
关刊物《北斗》,并创作中篇小说《韦护》和《一九三○年春
上海》,表达了以革命与恋爱相互矛盾为主题的思想内容,看
出作家对革命斗争和群众运动的热烈向往之情。
1931年初,左联青年作家胡也频被蒋介石秘密枪杀于上
海龙华。这一年,他们的孩子未满百日。丁玲在极度悲愤中
把孩子送到湖南,寡母支持她挺直腰杆继续革命。回到上海,
她以本年全国十六个省份的大水灾为背景,创作了中篇小说
《水》,深情地描写了旧中国农民无穷无尽的灾难和他们的觉
醒、团结和抗争。
1932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丁玲在上
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左联”的党团书记。1933年,
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绑架,囚禁于狱中,并且明令查封和禁
售她的全部著作。
1936年秋天,党组织由冯雪峰同志出面,委派曹靖华和
张天翼等同志帮助丁玲逃出了监狱。丁玲出狱后,即奔赴党
中央所在地的陕北保安,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热烈地欢迎了她。
毛泽东还写《临江仙》词一首赠给丁玲。在陕北,丁玲当过
红军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领导过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
团,主编过《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丁玲的足迹遍及
西北和华北的广大农村,她的心始终和人民的心交融在一起。
她不但努力创作,而且亲自登台演戏、唱歌。在创作中,她
的文章始终贯穿着爱的主题,爱人民,尤其爱中国的不幸的
妇女们。在延安期间,丁玲的短篇小说创作收入《一颗未出
膛的枪弹》和《我在霞村的时候》这两个集子中。
1946年夏秋之间,丁玲参加了华北地区的土地改革运
动,在温泉屯工作了一个多月,经历了这个村子土改的全过
程。这一年的十一月初,她以温泉屯土改运动为背景,开始
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创作。1948年夏,该书
在胡乔木、艾思奇和萧三等同志的大力帮助下,顺利问世,为
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中国革命文学树起了一座坚实的丰碑。
它荣获过斯大林的文艺奖金,被译成多种外文版本。
新中国成立后,丁玲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领导中
央文学研究所的工作,同时,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
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全国妇女联合会理事。作为中国作家
及中国妇女的一名代表,她为保卫世界和平,为发展中国人
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积极地活动着。尽管工作繁忙,她仍
抽时间写作,1953年,写成短篇小说《粮秣主任》,1954年,
回到故乡访问,写了散文《记游桃花坪》,对新中国明媚春光
进行了热情的描绘和讴歌。
丁玲从1955年起便屡遭厄运。先是被定为“反党集团”
的头目,受到残酷的斗争和无情的打击。接着被戴上“右派
分子”的帽子。1958年,她主动要求到黑龙江垦区劳动。她
在王震同志和农场领导的妥善安排下,喂鸡、喂猪,当扫盲
教员、夜校教员,编写墙报、黑板报、做家属工作……全心
全意,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北
大荒期间,和农场家属模范邓婉荣结成知心朋友,并以她为
模特儿创作了短篇小说《杜晚香》。
在十年浩劫中,丁玲又被揪斗,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羞辱
与苦痛,十几万字的小说稿和数十万字的生活笔记,统统毁
于一旦。1970年,林彪江青之流又把她和她的丈夫陈明关进
了北京的秦城监狱,分隔在同一座囚牢中,过了五年多的铁
窗生活。在巨大的委屈中,丁玲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
要求自己,心中牢牢地保存着对人民的希望和信心。在狱中,
她顽强地锻炼身体,用自制的篮球――破毛巾包扎的报纸、卫
生纸,往墙上掷去,掉下来,接住,再掉下来,再接住!她
不断地活动身体,使被打伤的腰得以康复。
1975年,丁玲和陈明同时得到无罪释放,定居于山西省
农村。1976年春天,周恩来总理逝世和邓小平同志被贬,使
丁玲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伟大的“四五”运动唤醒了她。
1979年,党中央批准为她平反,推倒了强加于她身上二十多
年的诬蔑不实之词,她幸福地回到了母亲――党的怀抱中。
1980年,丁玲患了乳腺癌,医生给她做了切割手术。刀口尚
未完全康复,她就奋笔疾书,又开始了新的创作。
1981年9月至12月,应美国爱德华大学国际写作中心
邀请,赴美国访问,其间,又应加拿大政府文化理事会邀请
访问了加拿大。1982年1月,从美国经香港返回北京。之后,
又曾在国内外进行多次讲学和访问。1986年3月4日,丁玲
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终年82岁。
丁玲的一生,是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她在将近60年的文学创作道路上,写出了许多思想深刻、为
人民喜爱的作品。在新文学的几个转折时期,她的作品都受
到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她的名字和作品,曾吸引和鼓舞许多
青年走向革命,其影响远及海外。她留下的近三百万字著作,
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业绩,必将镌刻在中国革
命和中国文学史册上。
【目录】
鲁迅小传

生在小康之家

和农民的孩子交朋友

在私塾里读书

看《天演论》激起的爱国热情

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是属于光复会的”

弃医从文

反对“夏木瓜”的斗争

绍光光复后的失望与探索

路经坟场 半夜踢“鬼”

文化革命的主将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

“放火者就放火者吧”

“愿意听听大炮的声音”

无言的抗议,深沉的纪念

日寇的铁蹄踏进中国之后

通缉令吓不倒的铮铮铁汉

一幅高等画家画的像

和陈赓将军的两次秘密会见

又为斯民哭健儿

为了同志敢于承担责任

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的崇高 友谊

他是共产党人最可信赖的战友

以沫相濡,十载恩情

他不愿离开战斗的岗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