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动乐悬:两周编钟音列研究
¥
56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孔义龙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G34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孔义龙 著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35541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4页
-
字数
3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音乐学研究文库
- 【内容简介】
-
《弦动乐悬:两周编钟音列研究》讲述了钮钟的出现与鼓音列的转制;定式的突破与音列的接合;侧鼓音及相关问题等,对编钟的历史及既往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弦动乐悬:两周编钟音列研究》分析了西周编钟音列;梳理了西周甬钟的数理渊源;
- 【作者简介】
-
孔义龙,1968年10月出生干湖南省平江县。1992年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音乐学系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多年来,关注中国音乐史学、中国音乐教育学、传统音乐学的研究,先后于音乐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2005年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年曾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学术论文评选博士组“杰出论文奖”,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校2006-2010年度“千百十工程”培养人才。2008年荣获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
2006年12月完成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钟上之乐一弦之律》2006年9月成功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岭南古代音乐研究》,现正在研究中。2006年11月作为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的成员,与广东省文化厅台作,共同主持《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广东卷》的普查与编纂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 【目录】
-
内容提要(附英文)
绪言编钟音列研究综述
一、编钟音列研究的历时性描述
二、既往成果及其研究方法
三、既往成果的价值及整体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西周编钟音列分析
第一节甬钟音列的探索期与周人的数理意识
一、成编甬钟音列的音高与音程关系
二、底部音程的分歧与等分框架内的不同等份前提
第二节甬钟音列的定型期及其设置规范
一、弦长六等分制取音法的确定
二、晋侯稣编钟音列的释读
三、调音在钟与取音在弦
第三节早期编镈的音乐性能与音列设置的象征性
一、眉县杨家村编镈测音数据的三问题
二、形制限制与音列设置
第二章西周甬钟的数理渊源
第一节四声定式及其渊源
一、四声定式
二、晚商编铙测音资料的整理
三、晚商编铙的音列分析及推测
四、三套编铙的特性及产生原因
五、南方制式与商铙数理的二重性
第二节早期的感性选择对数理提炼的意义
一、早期的乐音选择与多声形态
二、早期多声与钟铙四声的差异及原因
三、四声八律
第三章钮钟的出现与正鼓音列的转制
第一节春秋早期正鼓音列的两种形态
一、西周晚期甬钟音列设置规律在春秋早期的延续
二、正鼓音列设置的转制
三、一弦、五弦与五声
第二节春秋中期正鼓音列设置的五声定式
一、正鼓音列设置的五声定式
二、郑国10件组编钟正鼓音列特点
第四章定式的突破与音列的接合
第一节定式的突破
一、五声设置的延续
二、正鼓音列对变声的安排
第二节与钮钟、甬钟相接台的编镩音列形态
一、4件与、9、10件的接合
二、8件与9件的接合
第三节正鼓音列的律制倾向、取音轨迹与音系特点
一、正鼓音列的律制倾向
二、正鼓音列的取音轨迹
三、正鼓音列的音系特点
第五章侧鼓音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侧鼓音的设置与五弦取音
一、侧鼓音位设置的多样与统一
二、五弦取音
第二节数理的传承与发展
一、正、侧鼓音的音系特点
二、音阶的完善与旋官的发展
第三节关于音高偏离的分析
一、理论音高与音高偏离
二、音高偏离的分析
结论从编钟音列现象看钟弦关系实质
一、四声音列与一弦等份节点
二、正鼓五声与五弦等份节点
三、正鼓变声与音列接合
四、侧鼓音位的有序设置与旋宫转调的逐步实现
附录一中国存见乐钟一览表
附景二古琴正调五弦各徽分弦长比例及音分数
附录三论文图表索引
附录四论文图片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