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
¥
15.56
4.4折
¥
35.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傅建明,李勇 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10283
出版时间201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02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5.5元
上书时间2024-05-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教育学基础
定价:35.50元
作者:傅建明,李勇 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040310283
字数:420000
页码:4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是“实践导向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中的一本,包括了: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学校的产生与发展等10章内容。《教育学基础》可作为高等院校教育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
内容提要
“实践导向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整合,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学基础》(主编傅建明、李勇)是其中的一本,由10章组成:前4章讨论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应该做什么等问题;第5、6、7章讨论教育发生的场所、教育对象与教育者等问题;后3章讨论知识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品德教育的原理与技术。《教育学基础》以实践运用为指引,案例分析为技术,突出基础性与操作性;体例上强调文本的学材性,设计边白、资料夹、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表述上突出可读性,文字通俗、案例丰富、图文并茂。《教育学基础》可作为高等院校教育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
目录
章 教育与教育学 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语义与层次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教育的功能与效益 四、教育的本质与争论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三、教育学的理论流派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若干理论 一、教育万能论 二、教育独立论 三、人力资本论 四、筛选假设理论 五、劳动力市场划分论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具体分析 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现代命题 一、全球化与教育 二、知识经济与教育 三、信息社会与教育 四、多元文化与教育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基本含义 二、人的发展的主要理论 三、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校教育的内涵 二、学校教育与个体个性化 三、学校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及其结构和意义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 三、教育目的的制定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本位目的观和社会本位目的观 二、人文主义目的观与科学主义目的观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 三、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五章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节 学校的产生 一、学校的概念 二、学校产生的条件 三、学校的出现 第二节 学校的发展 一、中西方学校的发展 二、学制 第三节 学校的变革 一、学校阶段的变革 二、学校类型的变革第六章 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节 教师职业的历史演进 一、教师职业的萌芽 二、独立职能教师的产生 三、专门化教师的产生 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 教师的角色与劳动特点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 二、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 三、现代的教师角色定位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 二、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教师的专业情意 第四节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与方法 一、教师专业发展取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方法 第五节 教师的专业地位 一、教师专业地位的现状 二、教师专业地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三、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措施第七章 学生及其成长 节 学生与学生发展观 一、学生概述 二、学生发展概述 第二节 学生群体的类别及作用 一、学生群体概述 二、学生群体的作用 第三节 学生的权利及义务 一、学生的权利 二、学生的义务 第四节 师生关系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二、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第八章 课程与课程改革 节 课程概论 一、课程概念的多维理解 二、课程理论的类型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模式 一、目标模式 二、过程模式 三、情境模式 第三节 国内外的课程改革 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国外的课程改革第九章 教学理论与模式 节 教学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的词源含义 二、教学含义的当代发展 第二节 教学理论的流派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取向的教学理论 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第三节 教学模式 一、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 二、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 三、社会型教学模式 四、个人型教学模式第十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 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意义 三、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德育的过程与原则 一、德育过程的结构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三、德育原则 第三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的途径 二、德育的方法 第四节 当代德育模式 一、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二、体谅模式 三、价值澄清模式 四、社会学习模式 五、集体教育模式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