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中的四合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心中的四合院

43.4 38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莲丽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9668

出版时间201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34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8元

上书时间2024-05-19

鲁是特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我心中的四合院
定价:38.00元
作者:刘莲丽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300169668
字数:185000
页码:2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我心中的四合院》由刘莲丽著,作者用她一枝生花笔,描绘了她的许多邻居和亲友。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他们大都是“小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各自不同的遭际和命运,构成了一幅文学人物的“清明上河图”。一个社会阶层,一个时代侧面,一种制度下的悲剧和正剧,呈现在读者面前。
内容提要
《我心中的四合院》由刘莲丽著,本书以数十篇 美文构成,描写北京的四合院、庙会,胡同、豆汁摊、帝王庙等带有老北京烙印的风景和民俗,回忆作者 在四合院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描绘了她的许多邻居和亲友,这些人大都是“小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 生老病死,各自不同的遭际和命运,构成了一幅文学人物的“清明上河图”,读来令人十分感动。《我心 中的四合院》不仅让读者领略到四合院的风情与魅力,还折射出北京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经济、社会的 变迁。
目录
胡同 小街 四合院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四合院里的童年胡同里的豆汁白塔寺庙会但愿忘却的事情我的小学和那条街路边的糖果摊帝王庙——我曾经的母校女三中春日圆明园往事悠悠我心中永远的四合院永远的悔忆儿时心中旧事谁弄坏了父亲的笔我家来了解放军小炉匠记事她走了那一夜小松子的母亲人生何处无青山兰姐的婚姻长安夜话挑灯闲话幼儿母语学习趣话猫兔鸽子天边的胡杨从雪山大漠吹来的风忧伤的山楂树婚礼上的舞狮人一个北京人的反思柳霞的中国情湖畔的孩子异地风情记一位华裔留学生一弯新月一代天娇林徽因美国友人李又安出家以后的李叔同——弘一法师《红楼梦》中的佛学意
作者介绍
刘莲丽(现名刘镰力),1941年12月生于北京,从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长大。那里曾经有她慈爱的父母,朴实的爷爷,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还有亲如一家的左邻右舍。正是四合院里浓浓的亲情,祥和、宁静的氛围,陶冶了她的性情,使她受益一生。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工作,下过干校,1973年进入北京语言大学执教,曾任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主任,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序言
     刘莲丽笔下的散文美 ——《我心中的四合院》序刘莲丽同志把她多年来创作的散文收集起来,有 四十来篇,按不同 内容的类别,编成四辑,准备出版。她把这些散文都 给了我,我认真地阅读了,有的读了好几遍。我深深地感谢她,是她使 我获得了一次领略 散文美的珍贵的艺术享受。     莲丽的散文,文字清新,语言流畅。简洁是褒词 ,我却说她的散文洁而不简。繁琐是个贬词,我却说她的散文繁而不 琐。说不简,无 贬义。莲丽的叙说有许多细节,虽然经过剪裁,依然 针脚细密。读她的散文,使我想起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或者萧红的《呼 兰河传》。文中的细节来自她惊人的记忆力。《不列 颠百科全书》中论及斯蒂文森的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时说, 他“表现出一 个成人在重新捕捉童年的情绪和感觉时的异乎寻常的 精确性。在英国文学中,这些儿童诗是无与伦比的”。我觉得这几 句话也可以用 来说明莲丽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把“无与伦比”赠 给莲丽,也不为过。     斯蒂文森写《一个孩子的诗园》时是35岁。莲丽 写多篇回忆童年的散文时,已经五六十岁。她的记忆力的精确性,更 加惊人!她六十多 岁时写《忆儿时》,记下了她一岁半至两岁半吃奶时 她与父亲的一次感情交流,竞如此清晰!她还凭记忆写小宠物,猫会学 鸟的呜叫,会帮助 人打蚊子,兔在临死前会对着人流泪。这些都不是向 壁虚构,而是保留在记忆中千真万确的细节。莲丽在捕捉童年的情绪和 感觉时的“异乎寻 常的精确性”,使我惊叹不已!细节,是文学作品构成的要素。没有细节,就没 有形象。小说是 虚构的作品,细节靠作者从生活中择取,改造,拼接 。散文一涉虚构,便丧魂失魄!散文中的细节,全凭作者的记忆。    莲丽散文中细节 之所以动人,是由于她记忆的百分之百的真实。这些 细节,成为莲丽散文的灵犀。在她回忆童年的篇章里,北京的四合院 ,白塔寺庙会, 锦什坊街,豆汁摊,帝王庙……那里的一草一木,一 砖一瓦,都成为她文章中活生生的构件。她描写北京四合院的文章, 写得生动具体, 可以与叶圣陶写苏州园林的文章媲美。但莲丽的文章 又有不同处,那就是她在描写建筑和环境的同时,还描写了与环境融 合在一起的众多 的人物。     莲丽用她一枝生花笔,描绘了她的许多邻居和亲 友:西屋奶奶,郑大伯,小生子,鲍老太太,二土哥,东屋大姨,西 屋叔,孟大伯, 连生,今蓉姨,南屋二姨,奇勇哥,球哥,兰姐…… 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他们大都是“小人物 ”,他们的悲欢 离合,生老病死,各自不同的遭际和命运,构成了一 幅文学人物的“清明上河图”。一个社会阶层,一个时代侧面,一 种制度下的悲剧和 正剧,呈现在读者面前。始终是从容不迫,娓娓道来 ,没有狂呼和呐喊,没有说教和布道,但褒贬自然呈现,发自肺腑的 抑扬直叩读者的 神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陈述,比之“匪面命之 ,言提其耳”更加深入人心。     莲丽的散文贯串着一条思想主线,那就是人性的 弘扬。性善还是性恶,争论延续了几千年。应该说,在人的天性中,天 使和魔鬼始终在搏 斗。我们期望善占上风。莲丽以向善的目光,时时发 现芸芸众生中不灭的人性的闪光。     在探索人性问题上,莲丽时时作自我反思。她小 时候弄坏了一支金笔,却使她的表哥奇勇受了冤枉。她自责了几十年。    终于,莲丽向奇勇 说出了真相,诚恳地道了歉。但奇勇却把这件事彻底 地忘掉了。莲丽说:这“也就使我永远地惆怅下去”。这与鲁迅写《 风筝》散文的心 情如出一辙。莲丽在《永远的悔》中写道,她因女儿 有病,为求医求药四处奔走心力交瘁,忽然想到自己的母亲也为自己 (莲丽)有病而 百般操劳,自己却从未为母亲有病而费心奔走。这使 她产生了永远的悔。她说:“我今天关心我的女儿,希望她长大以后 不要报答我,她 只要将她的爱施于她的子女就够了,因为面对母亲, 我不配享受任何报答!”读到这里,我只有喟叹!这该是世上沉痛 的人性大悟的 自责! 莲丽除了回忆性散文外,也写其他类型的文章, 但都以散文风格写成。我称之为散文化影评,散文化书评,散文化文学 评论,散文化人物 小传等。她写林徽因,写李叔同,着墨不多,但人物 的主要特征突现,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太炎先生二三事》,可谓知人论 事。她写《红楼梦》 中的佛学意识,言简意赅,发人之未发,不似论文, 胜似论文,却尽收散文之美。     对莲丽,我不会说溢美之词。凭我的语感,“溢 美”带有贬义。对莲丽笔端流出的散文美,我衷心欣赏。对她的评价, 我都根据自己真实 的感受。如果我说了赞美的话,那也是出自我的肺腑 。     莲丽的散文成就,将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占它应 有的位置。我认为,这是无可置疑的。     屠岸 2011年8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