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读中国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如何读中国画

31.5 3.2折 98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何慕文(Maxwell Hearn)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62979

出版时间2015-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84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98元

上书时间2024-05-12

鲁是特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读中国画
定价:98元
作者:(美)何慕文(Maxwell Hearn)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301262979
字数:106000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如何读中国画》:书画精品,千祀传芳。细读画卷局部、广征博引史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015中国好书强势入围: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内容提要
2015年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成立100周年,为庆祝其亚洲艺术部建立100周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在整个2015年度举办多场次展览活动以展示其丰富的亚洲艺术馆藏精品。过去四十年中,大都会博物馆逐渐发展成世上重要的中国书画收藏机构之一。馆藏囊括唐朝(618–907) 到当今的历代笔墨精华,从祥和的佛经,到浮夸的宫廷肖像,再到遣兴的文人画。  《如何读中国画》原色精印此次展览的众多难得一见的中国书画。
目录
1龙马2描摹才俊3法度精谨4造化宏深5山水寄情6神妙写真7变法暗蕴8贬逐游心9内观自省10笔简意长11私密空间12幻境13画中禅14妙合自然15画抒心意16法古新声17以书入画18收放自如19铁线描20极致工细21诗书画一体22图绘日志一:艰辛岁月23图绘日志二:知足终老24概念山水25山峦幻象26避世玄想27理想世界28勇武之美29桀骜不驯30塑造典范31相术入绘32神怪异相33信仰宣言34神乎其技35山水自况36大道至简
作者介绍
何慕文 (Maxwell K. Hearn)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道格拉斯·狄龙研究员,著有:《中华瑰宝: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藏》(1996),《溪岸漫步:王季迁家藏中国绘画》(1999,与方闻合著),《文人山水:玛丽-海伦和盖·维尔夫妇的中国画收藏》(2002)。
序言
引言中国赏析书画的方式被称为“读画”。那么我们如何去读一幅画作呢?本书的幅作品是韩幹的《照夜白》(作品1)。这是一幅画马的作品。原作画心只有30厘米见方,而若干世纪以来不断加诸在画作上的大量题跋和印章(画作拥有者的标志)使现存的手卷有6米余长,有些甚至是直接题写并钤盖在画心上的。画中本只有一匹马,但整幅画面却被这些鉴赏印迹狂热地覆盖着。而更令人惊奇的是,画中骏马依旧活力四射,耀眼如初。这正得益于画家既注重对马的观察,又临习前人作品,提炼并创造出自己独有的马画形神,将传说中的“龙马”形象化并赋予生命和活力。而他达到这一效果,只用了简约的方式:纸上的笔和墨。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神形兼备。不仅要捕捉景物外貌,更要表达其内涵—精神、生命力和灵性。为此中国画家往往不使用色彩,就像专业摄影师更偏好用黑白胶片一样,中国文人认为色彩会分散画作的神。而韩幹甚至放弃应用变化多端的光影来塑造马的立体感,也不用重色来遮盖瑕疵,而仅仅依靠无法涂改的墨色线描进行创作。对画笔的掌控自如是一种修为,这源于画家的书法功底。每一个中国文人在幼时便开始学写汉字,开始是临写标准字形字帖,随之逐渐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书写字体,并开始临摹书法大家的碑刻拓片。他们还会学习汉字书体的演化过程:这包括早期的“篆书”(约公元前1300年左右),即书于铜器、石器、兽骨上的文字(后多用于私人印章);“隶书”,公元2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一种规范字体,并随着朝廷官文书写的采用而登峰造极;“行书”和“草书”,极具艺术性的灵巧简洁的书体;以及融合几种书体而形成的正书,即“楷书”,一种由独立笔画构成的、讲求动态平衡美的字体。久而久之,书写者会对其早年临习的书法有新的诠释,进而取其精华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4世纪时书法创作逐渐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尤其以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为代表。到了11世纪,评价一个优秀文人只有一个标准—熟知历史典籍和文风优雅,这也是当时朝廷录用官员的标准。他们成功地形成一股新的社会文化精英,作为“士大夫”的中坚力量,维护着前辈政治文化大家所建立的道德和审美标准。对历史了如指掌以及对传统礼教的传承,让他们能影响当时的社会文化。他们通过对传统的阐释,创建了严苛的社会礼教制度,甚至连皇帝的行为也被约束着。他们的诗、日记、传等各类文章则成为纪实文献,后人得以通过这些,对当时统治者的好坏得失予以评价。收藏和鉴赏者们在《照夜白》这幅画作上留下了自己的题跋和钤印,他们凭借在书画方面的学识,认定此画为8世纪绘画大师所作的帝国神驹像。他们知道画中之马是大唐王朝军事实力的象征,更被引申为唐王朝的象征。他们也看出了画中的辛酸和沉痛。照夜白是唐玄宗喜爱的战马,在这位皇帝的统治下,帝国进入唐王朝鼎盛辉煌期,但也是这位皇帝,沉迷于对妃子的爱恋,荒疏朝政,而终失去了皇权。皇帝没能很好地利用此宝马良驹,被理解为是对统治者未能知才善任其治下官员们的隐喻。而这无疑也是六百年后致仕还乡的赵孟頫所绘《人马图》的用意(作品2)。相识千里马自古就被借指认贤识才之能。赵氏所绘之马和马夫可被解读为对当权者的一种谏言,劝其应关注治下臣工的才能,认真妥善任用于朝。当帝王忽视臣工谏言,失公允丧德政时,大臣们会纷纷辞官离朝,选择退隐的生活。这样举动,自古以来就被解读为放弃支持抽身而退,是对这种无法忍受的环境的无声抗议。王朝更迭时期更是令人堪忧,对前朝忠心耿耿的遗民们通常拒绝入仕为官 (例如作品16和29)。文人有时也会因党派斗争而被驱逐出朝廷。在这种情况下,退隐的文士可能会寄情书画以明志。但是即使是用象征性的语言隐言其志,也有可能引来灾祸;例如11世纪时的苏轼,因其诗被认为有煽动性而险些被处死。结果是,这些文人得以磨练出迂回间接表达的艺术技能。在他们的笔下,摘抄录写史书典籍文字可作为对派系政治的一种尖锐对抗(例如作品8),图释儒家经典也可以成为对道貌岸然或推诿责任等行径的激烈控诉(作品7)。因富有极强的个性,此类书画作品几乎都是赠与挚友故交或志趣相投之人的,并选择一些与志同道合者一起鉴赏。由于这些文人书画家同时扮演着王朝政治和社会道德的中坚力量,因而他们的艺术作品有着极高的影响力。文人画家往往钟情于纸本水墨,偏好竹、枯树、山石等能融入书法笔意的题材入画。这使他们的画作明显有别于宫廷画师所推崇的色彩艳丽的视觉表现艺术手法。文人画家以这种业余状态为荣,他们创立新的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强调以书法笔意作画为主。文人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学古。学习继承某种独特的古风,直接将自己的书画作品与前人的品性和志向联系起来,而这一风格也就成为了文人表明自己信念和志向的一种语言。赵孟頫是文人画家中新型艺术代表的集大成者。经过潜心苦学,作为一个士人文臣的他终成为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作品18),并将书法笔意技法融入绘画中。为了将他的文人画与职业画师的绘画区别开,赵孟頫称其作画为“写”而不是“画”。这一论调不仅强调了他以书入画的基本理念,更突出了绘画不仅是为了再现物象的观点— 这在其《双松平远图》(作品17)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是一幅从绘画选题到用笔都经过深思熟虑的作品。苍松挺立寒冬中,这无疑是亡国遗臣的一种象征。高大伸展的树枝遮护着坡石间几株矮树,代表着高贵的士人君子,这源于10世纪的隐逸高士们将松树视为品性高洁之人的象征。赵氏刚从蒙元朝廷中致仕退隐不久,必是以“写”古人之松来向友人抒发内心感触。此画可解读为一幅带有双重写照的作品—赵氏所刻画的既是自己,也是他所馈赠之友人。既然文人画家们以取法特定象征符号、独特画风和书法笔意入画等手段来表达信念和抒发情感,那么正式的肖像画就自然留给了院派画师们来完成了。这类绘画以精准写生见长(作品31),但他们从不追求对人物品性的深层表现。将诗、书、画结合,文人画家们首创“三绝”一体的作品(作品21)。在此类作品中,题诗、画面和饱满的书法协同发挥作用,以表达画家的思想和情感(作品22和23)。当题跋诗咏成为绘画作品的一部分,画作的所有者及后来的鉴赏者大多会题写跋言诗句以抒发自己的“观感”。因此,仅在画者搁下画笔时,这幅作品并未终稿,而是需要不断地经后续拥有者和赏鉴者们题跋钤印才堪称完美。绝大多数题咏都以跋文的形式书写于画作的边缘或手卷和册页的尾纸上;有些会直接题写在画面上。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照夜白》(作品1)就是以题跋的方式见证记录了它历经千年的传承。作为历史和审美价值的仲裁者,文人们的审美偏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甚至连君主帝王们都竞相追捧推崇一些文士理念。虽然有些帝王自己也是天才的书法和绘画家(作品6),但更多的是招募画师以绘画颂扬其德政统治。宫廷画家和文人画家都会使用象征手法,但其效果往往不同。赵孟頫的松树意在表达他对自己政治信仰的保留(作品17),而一个宫廷画家笔下的山水景致可解读为对帝王治下井然有序升平景象的颂扬(作品4)。文人笔下的水仙旨在表达对纯洁馥郁之花的赞誉,因为它是忠贞的象征(作品15),而一个宫廷画家所绘兰花之苍翠繁茂大概是为了唤起后宫妃嫔们的感官愉悦(作品14)。文人画和宫廷画的关键区别是对画题的认知领悟,他们或以书法化的简笔,仅着墨色,写于纸上,或以高度视觉表现艺术手法,使用丰富的矿物颜料设色,绘于绢上。文人画家和宫廷画家都同样敬崇古人古风。画家们巧妙借鉴处理古人画风(作品16)并重新诠释古人题材(作品2),以借古之共鸣于今画。但是前人风格的分量对于当世画家也是一个很重的负担,会让他们表现出敏锐强烈的自我意识。有时他们会以怪异的处理手法挑战观者的能力,去品评判断与前人作品的关联(作品32)。而有时他们对前人技法的熟知又让他们切身体悟到视觉表现艺术技法的魅力、写实的能力(作品34)与变形的能力(作品12)同样重要。“读”一幅中国画就如同在与历史对话;细细阅读一幅画卷或一本册页,为观者提供了与作品进一步的有形联系,人们共享了一种重复了几百年的私密体验。无论是独自体味还是和友人共赏,正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作品的内涵才得以逐渐被揭示出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