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法学研究方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法学研究方法

11.23 3.5折 32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瑞华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51679

出版时间200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56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2元

上书时间2024-05-09

鲁是特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论法学研究方法
定价:32元
作者:陈瑞华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301151679
字数:257000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在一篇演讲录中,马克思 韦伯曾经特别强调要将学术和政治区分开来。中国法学的误区是将学术和政治不加区分,学者不是从事客观的学术活动,而是动辄将自己的政治观点强加进自己的学术研究之中。  “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当一个反复发生的现象挑战了某个现有的理论时,一个理论问题便已呈现。我们搜集资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论文中堆积材料,而是为了研究西方现有的理论,看它们对我们研究的论题是否具有解释力,如果没有解释力,那么我们的论题便成为一个理论上的问题。  “小处入手,大处着眼”  所谓“小处入手、大处着眼”,指的是要选择一个可操作的题目来开始我们的研究,但选择的小题目要能与一个大理论进行学术对话。  “从经验到理论”  任何社会科学都强调研究经验事实,但同时又重视从经验事实中提出抽象的理论。法学研究者应当具有将问题“概念化”、提出新理论的能力。  价值研究的客观化  相对于正义而言,“非正义”才是客观的、可以加以操作的研究对象,因为人们对非正义往往更为敏感,有可操作的判断标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研究大量的非正义现象来问接地研究正义本身。  惊心动魄的跳跃  在笔者看来,任何开创性的法学研究都应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敏锐地发现中国本土的法制经验,并对这种经验做出深入的总结和概括;二是在总结中国法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般性的概念和理论,从而对这种经验的普遍适用性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证。从经验事实、问题、中国经验到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提出,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跳跃”,也是社会科学研究所要达到的境界。
内容提要
《论法学研究方法》是一部有关法学研究方法的学术著作,记录了笔者八年来在这一问题上的所思所想。《论法学研究方法》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做研究”、“如何写文章”的问题,全书主要包括法学方法的基本要素——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一、法科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二、社会科学对法学方法的影响等内容。
目录
法学方法的基本要素——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一附录一 穿过经验事实的迷雾法科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二附录二 陈瑞华教授书房散记社会科学对法学方法的影响附录三 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如何进行原创性法学研究附录四 如何研究法律问题第三条道路——连接经验与理论的法学研究方法附录五 惊心动魄的跳跃刑事诉讼法学的范式与方法问题附录六 法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作者介绍
陈瑞华,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础理论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4);《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6);《看得见的正义》(2000);《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7);《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7)。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