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原理与应用
¥
8.77
2.2折
¥
3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潘爱民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022688
出版时间1999-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57页
定价39元
上书时间2024-05-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COM原理与应用
定价:39.00元
作者:潘爱民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1-01
ISBN:9787302022688
字数:
页码:45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COM原理与应用》作者潘爱民,他从中学时代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经历了从DOS到Windows各种版本的发展历程。潘爱民曾经长期从事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撰写了大量软件技术文章,1999年曾经是《微电脑世界》杂志社的合作专家。他著写的《COM原理与应用》(1999年出版),收到广大读者好评!
内容提要
《COM原理与应用》不仅介绍了COM的基本原理及其扩展知识,还讲述了MTS及COM+的一些知识。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为COM基础,第二部分为COM扩展,第三部分为COM应用与发展,介绍了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多层软件结构模型。
目录
目 录引言部分COM原理章概述1.1COM的起源1.1.10LE的发展历史1.1.2组件的产生1.1.3面向对象的组件模型——COM1.2COM结构1.2.1对象与接口1.2.2客户/服务器模型1.2.3COM库1.3COM特.1语言无关.2进程透明特.3可重用性1.4COM的发展前景1.4.1COM与Windows操作系.4.2COM与数据库1.4.3COM与Intranet应用1.4.4COM与Internet第2章COM对象和接口2.1COM对象2.1.1COM对象的标识——CLSID2.1.2COM对象与C++对象的2.2COM接口2.2.1从API到COM接口2.2.2接口定义和标识2.2.3用C++语言定义接口2.2.4接口描述语言IDL2.2.5接口的内存模型2.2.6接口的一些特点2.3IUnknown接口2.3.1引用计数2.3.2实现引用计数2.3.3使用引用计数规则2.3.4接口查询2.3.5COM对象的接口原则2.3.6QueryInterface成员函数的实现2.3.7COM对象和接口图示法2.4字典组件例子程序2.4.1组件程序DictComp2.4.2客户程序DictCtrl第3章COM的实现3.1进程内组件和进程外组件3.1.1进程内组件3.1.2进程外组件3.2通过注册表管理COM对象3.2.1注册表结构3.2.2COM组件注册信息3.2.3COM组件的注册操作3.3类厂(c1assfactory)3.3.1类厂和DllGetObjectClass函数3.3.2COM库与类厂的交互3.3.3类厂的实现3.3.4类厂对组件生存期的控制3.4COM库3.4.1COM库的初始化3.4.2COM库的内存管理3.4.3组件程序的装载和卸载3.4.4常用函数和HRESULT3.5COM实现过程3.5.1进程内组件与客户的协作过程3.5.2进程外组件与客户的协作过程3.6字典组件例子程序的实现3.6.1字典组件类厂的实现3.6.2字典对象的实现3.6.3全局引出函数的实现3.6.4客户程序DictCtrl第4章COM特性4.1可重用性:包容和聚合4.1.1包容和聚合4.1.2包容实现4.1.3聚合实现4.1.4聚合例子程序4.2进程透明性4.2.1列集(marshaling)4.2.2自定义列集4.2.3标准列集4.2.4标准列集的实现4.2.5进程外组件例子程序4.3安全性4.3.1WindowsNT安全机制4.3.2激活安全性4.3.3调用安全性4.4多线程特性4.4.1Win32线程和COM线程4.4.2列集和同步4.4.3套间线程4.4.4自由线程4.4.5进程内组件的线程模型第5章用VisualC++开发COM应用5.1Win32SDK和MFC介绍5.1.1Win32SDK5.1.2MFC基础:应用类和窗口类5.1.3MFC应用结构5.1.4MFC库结构5.2MFC对COM应用的支持5.2.1用嵌套类实现COM接口5.2.2接口映射表5.2.3CCmdTarget类实现IUnknown5.2.4COM引出函数和类厂实现5.2.5MFC对COM支持小结5.3用VisualC++开发COM应用5.3.1利用AppWizard创建COM程序工程框架5.3.2利用C1assWizard添加COM对象类5.3.3ATL介绍5.4VisualC++与Activex应用5.4.1MFC对自动化的支持5.4.2MFC对Activex控制的支持5.4.3MFC对复合文档的支持第2部分COM扩展第6章可连接对象6.1可连接对象结构模型6.1.1客户与可连接对象的关系6.1.2可连接对象的基本结构6.1.3客户方基本结构6.2实现可连接对象(源对象)6.2.1枚举器6.2.2源对象和IConnectionPointContainer接口6.2.3连接点和IConnectionPoint接口6.2.4建立连接过程6.3客户—源对象—接收器的协作过程6.3.1接收器的实现6.3.2事件的激发和处理6.3.3与出接口有关的类型信息6.4可连接对象的程序实现6.4.1用IDispatch接口作为出接口6.4.2MFC对连接和事件的支持6.4.3用MFC实现源对象6.4.4用MFC在客户程序中实现接收器第7章结构化存储7.1结构化存储基础7.1.1从文件系统进展到结构化存储7.1.2存储对象和流对象7.1.3用结构化存储设计应用7.2结构化存储特性7.2.1访问模式7.2.2事务机制7.2.3命名规则7.2.4增量访问7.3结构化存储实现:复合文档7.3.1LockBytes对象和ILockBytes接口7.3.2复合文档API函数介绍7.3.3零内存保存特性和IRootStorage接口7.3.4存储对象.流对象和文件的CLSID信息7.3.5复合文档与结构化存储7.4永久对象实现7.4.1永久接口7.4.2永久对象的存储特性7.4.3永久对象例子程序7.4.4复合文档例子程序7.5本章小结第8章命名和绑定技术8.1名字技术基础8.1.1COM名字对象8.1.2使用名字对象:绑定过程8.2IMoniker接口8.2.1名字管理8.2.2利用IMoniker实现绑定8.2.3管理复合名字对象8.2.4名字解析8.3复合名字对象8.3.1复合名字对象结构8.3.2ROT和绑定环境对象8.3.3复合名字对象绑定过程的剖析8.3.4Io1eItemContainer接口8.4COM名字对象分类8.4.1COM提供的系统名字对象8.4.2URL名字对象8.4.3自定义名字对象8.5COM名字对象的应用8.5.1服务程序中名字对象的应用8.5.2客户程序中名字对象的应用第9章统一数据传输9.1统一数据传输基础9.1.1数据交换与传输协议的分离9.1.2应用:剪贴板和拖—放9.2数据传输机制9.2.1数据结构FORMATETC和STGMEDIUM9.2.2数据对象和IDataObject接口9.2.3通报连接机制9.2.4有关数据对象的小结作者介绍
潘爱民,浙江海宁人,获得了南开大学数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从中学时代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经历了从DOS到Windows各种版本的发展历程。潘爱民曾经长期从事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撰写了大量软件技术文章,1999年曾经是《微电脑世界》杂志社的合作专家。他著写了《COM原理与应用》(1999年出版),翻译了多部经典名作,如《Visual C++技术内幕》(第四、六版)、《C++ Primer中文版》(第三版)、《COM本质论》、《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等。从2001年开始,潘爱民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共讲授了三门课程:《组件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和《程序开发环境分析与实践》,深受学生欢迎。2006年秋季在清华大学软件科学实验班讲授《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 潘爱民获得了2001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学者”称号,2002年度北京大学教学奖。他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系统与安全方向的研究工作。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