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

30.5 3.4折 89.9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功宜,吴英 编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04125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45页

定价89.9元

上书时间2024-04-29

鲁是特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
定价:89.9元
作者:吴功宜,吴英 编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302404125
字数:
页码:745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及其应用,除了讨论那些仍然有用的和有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外,着重阐述一些新的和正在研究的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特别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方法和技术。此外,用比较多的篇幅论述人工智能的应用,包括新的应用研究。  l根据作者20余年从事人工智能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经验,边教学边构思;研究和总结了国内外知名大学人工智能课程教材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开展了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体系建设的教学研究工作。  l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形成“以不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主体,充分反映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以培养学生具备继续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材编写思路;在写作上力求做到用作者自己对问题理解的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l本书除讨论仍然有用的和有效的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着重阐述新的和正在研究的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特别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方法和技术。  l注重实践。附录I介绍了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Prolog;附录II给出了28个人工智能课程大作业。  本教材已经被作为首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被国内众多高校广泛采用,发行超2万册。  配套资源:  (1)提供教学用PowerPoint幻灯片PPT课件。  (2)给出了28个人工智能课程大作业的界面及设计要求。内容包括:NIM问题求解,水壶问题,合一算法,中国象棋,围棋,五子棋,魔方,用神经网络对大写字母分类,小型动物分类专家系统,美国地理,洞穴探宝,音节划分,奥木,九宫图,归类测试算法,传教士-野人问题,八皇后问题,Elsevier的横向信息产品,奥迪的数据整合,人寿保险公司的技能寻获,在线学习,警察局的多媒体收藏索引,康富的在线采购,数码设备的可共用性,火星探测者Agent,用于电力管理的多Agent系统,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跟踪,计算机游戏如何产生娱乐效果。
内容提要
《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第2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丛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系列教材》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为主线,系统地讨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本书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贴近技术发展前沿,系统地讨论了网络技术研究的进展与当前研究的热点,包括MobileInternet、IoT、NGI、P2P、WSN及相关研究;二是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形成以理论研究为特色的主教材《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第2版)》,与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的配套教材《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第2版)》、《网络安全高级软件编程技术》相结合的教材体系。从研究生网络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的角度,作者希望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起到为研究生在网络领域的论文选题做好知识储备的作用,学习《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网络安全高级软件编程技术》起到为完成论文做好技术储备的作用。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及相关专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教材或参考资料,也可供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师、高年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和研究时参考
目录
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1.1.1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1.1.2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1.2从计算机网络到互联网41.2.1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研究的背景41.2.2ARPANET研究与发展81.2.3TCP/IP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研究141.2.4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181.2.5Internet应用的发展261.2.6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291.3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321.3.1移动分组网与PRNET、SATNET、ALOHANET321.3.2WWAN、WMAN、WLAN、WPAN与WBAN的研究341.3.3移动IP协议的研究441.3.4移动通信网与3G/4G技术451.3.5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471.4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491.4.1物联网产生的背景491.4.2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研究511.4.3物联网与“智慧地球”、云计算、大数据521.5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541.5.1从计算机原理的角度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541.5.2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角度认识计算机网络软件的组成与结构581.5.3从计算机外部设备设计方法的角度认识计算机网络组成与结构601.6网络安全技术621.6.1网络安全与现实社会的关系631.6.2物联网网络安全与互联网网络安全的关系651.6.3网络安全与密码学的关系651.6.4网络空间与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关系66目录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第2版)1.7互联网发展成功的经验与面临的挑战691.7.1预测互联网发展的新摩尔定律691.7.2互联网发展的成功经验71参考文献74第2章传输网技术752.1传输网的基本概念752.1.1支撑教学科研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环境752.1.2传输网的结构模型772.1.3传输网技术的发展802.2广域网技术研究与发展812.2.1广域网的主要特征812.2.2广域网体系结构模型832.2.3广域网技术演变的过程852.2.4从SONET/SDH到光传输网902.2.5光传输网技术的发展932.2.6光以太网与广域网962.2.7广域网技术发展与TCP/IP协议的关系1002.3城域网技术研究与发展1012.3.1城域网概念的演变与发展1012.3.2宽带城域网的结构与层次划分1042.3.3城域以太网与宽带城域网1072.3.4无线宽带城域网WiMax与IEEE802.16标准1072.4局域网技术研究与发展1082.4.1局域网技术发展过程1082.4.2Ethernet技术研究与发展1102.4.3高速Ethernet研究与发展1112.4.4无线局域网技术研究与发展1152.5个人区域网研究与发展1172.5.1PDN研究的背景1172.5.2WPAN与IEEE802.15.4协议标准1172.5.3基于IPv6的低速无线个人区域网6LoWPAN标准1192.5.4超宽带UWB通信技术研究1222.6人体区域网研究与发展1242.6.1无线人体区域网与无线人体传感器网络的研究1242.6.2无线人体传感器网络与IEEE802.15.6标准1242.6.3近场通信NFC技术研究1272.73G/4G与M2M工作模式1292.7.1移动通信网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1292.7.2移动通信网3G/4G1312.7.3M2M工作模式及应用1332.7.4WMMP协议1372.8传输网两个融合的发展趋势1422.8.1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的“三网融合”1422.8.2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三网融合”143参考文献144第3章IP协议与下一代Internet研究1463.1网络层与IP协议的演变与发展1463.1.1网络层基本概念1463.1.2IP协议的主要特点1463.1.3IP协议的演变与发展1473.1.4IPv6协议的主要特点1493.2IPv4与IPv6协议的基本内容1523.2.1IPv4与IPv6报头的比较1523.2.2路由器对IPv4与IPv6报文转发过程的比较1623.2.3IPv4与IPv6地址比较1663.2.4ICMPv4与ICMPv6协议的比较1793.2.5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1873.3路由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893.3.1分组交付和路由选择的基本概念1893.3.2自治系统与路由选择协议1953.3.3路由信息协议RIPng的特点1973.3.4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v3的特点1993.3.5外部网关协议BGP4 的特点2023.3.6路由、寻址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2043.4QoSR与RSVP、DiffServ与MPLS2053.4.1QoSR研究2053.4.2RSVP协议与DiffServ协议2073.4.3MPLS协议与MPLSVPN2083.5IPv4向IPv6的过渡2113.5.1双IP层或双协议栈2113.5.2隧道技术2123.6路由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2143.6.1路由器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趋势2143.6.2单总线单CPU结构的路由器2243.6.3多总线多CPU结构的路由器2253.6.4基于交换结构的路由器2263.6.5高可扩展路由器与路由器集群结构2293.7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2323.7.1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技术路线的分类2323.7.2基于IPv6的全球下一代Internet试验网研究2333.7.3主动网络技术的研究2373.7.4位置/身份分离与LISP协议的研究2453.7.5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研究2473.7.6革命式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251参考文献253第4章TCP与UDP协议2564.1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基本概念2564.1.1单机系统中的进程通信方法2564.1.2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特点2574.1.3对进程间相互作用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理解2584.1.4进程通信中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实现方法2594.2传输层的基本功能2634.2.1传输层的端端通信2634.2.2传输层协议的基本功能2664.2.3传输服务与服务质量2684.3传输控制协议2694.3.1TCP协议的主要特点2694.3.2TCP的端口号分配和socket地址2714.3.3TCP报文段格式2724.3.4TCP流量控制2744.3.5TCP差错控制2774.3.6TCP传输连接建立、维护与释放2794.3.7“状态”的概念与TCP状态转换图2814.4用户数据报协议2844.4.1UDP协议的主要特点2844.4.2UDP适用的范围2854.4.3UDP的基本工作过程2864.4.4UDP端口号2884.4.5用户数据报的格式2894.4.6UDP校验和的基本概念与计算示例2904.5实时传输协议RTP/RTCP2924.5.1多媒体数据传输的特点2924.5.2RTP协议2964.5.3RTCP协议2994.6容迟网技术的研究3014.6.1DTN研究的背景3014.6.2DTN体系结构3024.6.3DTN协议体系模型与数据束协议3034.6.4DTN在星际网络中的应用研究306参考文献309第5章Internet应用层与应用层协议3125.1Internet应用发展与应用层协议的分类3125.1.1应用层与应用层协议的基本概念3125.1.2应用层协议的分类3135.2Internet基本网络应用与应用层协议3155.2.1远程登录服务与Telnet协议3155.2.2电子邮件服务与SMTP协议3165.2.3文件传输服务与FTP、TFTP协议3185.3基于Web的网络应用3225.3.1Web应用的基本概念3225.3.2HTTP协议3245.3.3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3275.3.4Web浏览器3295.3.5搜索引擎应用3315.3.6内容分发网技术研究与应用3355.4博客、播客、网络电视与网络电话应用3405.4.1博客应用3405.4.2播客应用3425.4.3网络电视应用3435.4.4IP电话、即时通信与SIP协议3435.5域名系统3505.5.1DNS研究的背景3505.5.2DNS域名空间3525.5.3域名服务器3535.5.4域名解析3555.5.5域名系统性能优化3575.6主机配置与动态主机配置协议3585.6.1动态主机配置的基本概念3585.6.2DHCP协议的基本内容3595.7网络管理与SNMP协议3625.7.1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3625.7.2SNMP协议的基本内容365参考文献369第6章P2P技术及应用3726.1P2P的基本概念3726.1.1P2P技术发展的背景3726.1.2P2P的定义与主要技术特征3746.1.3C/S模式与P2P模式的比较3776.1.4P2P网络分类3796.1.5P2P应用的发展趋势3806.2集中式P2P网络3816.2.1集中式P2P网络基本概念3816.2.2Napster协议与工作流程分析3836.2.3集中式P2P的优点与缺点3866.3分布式非结构化P2P网络3876.3.1分布式非结构化P2P网络的基本概念3876.3.2分布式非结构化P2P网络协议与工作流程分析3886.3.3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基本概念3936.4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3966.4.1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的基本概念3966.4.2DHT的基本概念3976.5混合P2P网络4026.5.1混合P2P网络的基本概念4026.5.2混合P2P网络协议与工作流程分析4036.6基于P2P的网络应用4066.6.1P2P应用软件的分类4066.6.2P2P文件共享软件4066.6.3P2P即时通信软件4096.6.4P2P流媒体软件4126.6.5P2P共享存储软件4136.6.6P2P分布式计算软件4156.6.7P2P协同工作软件4166.6.8P2P搜索软件4166.7P2P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4176.7.1P2P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76.7.2P4P的基本概念419参考文献420第7章移动互联网与移动IP4227.1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4227.1.1移动互联网的特点4227.1.2移动接入设备的发展4237.1.3无线传输网技术的发展4247.1.4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发展4257.1.5移动互联网服务功能的发展4267.2移动IP的基本概念4287.2.1移动IP问题的提出4287.2.2移动IP的设计目标与主要特征4297.2.3移动IP的结构与基本术语4297.3移动IPv4的基本工作原理4327.3.1移动IPv4的基本工作过程4327.3.2移动IPv4中移动节点和通信对端的基本操作4367.3.3移动IP的概念性数据结构4377.4移动IP的关键技术4387.4.1移动切换4387.4.2移动IP安全4397.4.3服务质量4407.4.4多播通信4407.5移动IPv6协议的基本概念4417.5.1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比较4417.5.2移动IPv6的基本操作4427.5.3移动IPv6对基本IPv6协议的修改4447.5.4移动IPv6的通信类型445参考文献452第8章Adhoc与WSN技术研究及应用4548.1Adhoc与WSN技术的发展4548.1.1从PRNET到Adhoc网络4548.1.2从Adhoc到WSN4558.1.3从WSN到WSAN4578.2Adhoc网络4588.2.1Adhoc网络的特点与层次结构模型4588.2.2Adhoc信道接入与MAC协议研究4608.2.3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4658.2.4Adhoc网络QoS技术的研究4728.3WSN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788.3.1WSN的主要特点与研究工作的进展4788.3.2WSN部署与初始化技术4898.3.3WSN信道访问控制协议4908.3.4WSN路由协议4928.3.5WSN拓扑控制与功率控制技术4998.3.6WSN定位技术5028.3.7WSN时间同步技术5058.3.8WSN数据融合技术5098.3.9WSN操作系统与数据管理技术5168.3.10WSN跨层设计方法5238.4水下无线传感网络5268.4.1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背景与应用前景5268.4.2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5288.4.3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类型5298.4.4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5308.4.5AUV传感器网络5318.4.6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5338.5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5418.5.1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研究的背景与应用前景5418.5.2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的主要优点5428.5.3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结构5438.5.4地下无线通信信道的特点5458.5.5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5468.6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5498.6.1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研究的背景与应用领域5498.6.2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5518.6.3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研究面临的挑战5528.6.4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5538.7无线人体传感器网络研究5638.7.1无线人体传感器网络研究的背景5638.7.2智能远程医疗系统中的无线人体传感器网络5668.8无线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5678.8.1无线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研究的背景5688.8.2无线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的主要特点5688.8.3无线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的执行机制5698.8.4无线传感器与机器人网络的基本概念5718.8.5无线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技术研究5728.9纳米无线传感器网络5758.9.1纳米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5758.9.2无线纳米传感器网络研究579参考文献580第9章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5949.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5949.1.1物联网研究的背景5949.1.2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特征5989.2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6049.2.1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研究6049.2.2物联网感知层6059.2.3物联网网络层6089.2.4物联网应用层6149.2.5物联网跨层的共性服务6169.3从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网络的角度认识物联网的组成与结构6199.3.1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角度认识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组成与结构6199.3.2从计算机网络的角度认识基于WSN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组成与结构6239.4ONS概念、原理与实现技术6269.4.1ONS的设计思路6269.4.2提供ONS服务的EPC应用系统结构6279.4.3EPC体系中物品信息的查询过程6289.4.4EPC体系与实体标记语言PML6309.4.5EPCONS系统的设计6339.4.6支持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举例6369.5车载网VANET的研究与发展6409.5.1VANET的基本概念6409.5.2VANET的组成与结构6469.5.3VANET的协议标准体系6509.5.4VANET研究的发展652参考文献6610章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发展66310.1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66310.1.1网络安全研究的分类66310.1.2网络攻击的分类66410.1.3网络安全发展的新动向66910.2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研究67210.2.1防火墙技术研究67210.2.2入侵检测技术研究68010.2.3安全审计技术研究68810.2.4网络防病毒技术研究68910.2.5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69210.2.6网络业务持续性规划技术研究69410.3密码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69610.3.1密码算法与密码体制的基本概念69710.3.2对称密码体系的基本概念69710.3.3公钥密码体系的基本概念69710.3.4消息验证与数字的研究70010.3.5公钥基础设施的研究70510.3.6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70810.4网络安全应用技术研究70910.4.1IP安全的研究70910.4.2VPN技术的研究71310.4.3电子邮件安全技术的研究71410.4.4Web安全技术的研究71610.5Adhoc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71910.5.1Adhoc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71910.5.2Adhoc网络安全的威胁71910.5.3Adhoc网络安全研究72210.6WSN安全技术72510.6.1WSN安全的基本概念72510.6.2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进展72810.7RFID应用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研究72910.7.1RFID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72910.7.2对RFID应用系统的攻击方法73010.7.3基于RFID的隐私保护问题732参考文献734附录A词汇表737
作者介绍
贲可荣 海军工程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理论专委会和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中国舰船研究》、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动态》编委。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从1987年开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离散数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人工神经网络”等课程。主讲的课程“人工智能”和“软件工程”分别获海军和海军重点立项建设。张彦铎 博士,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机器人足球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中国分会华中地区召集人,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多次在国际机器人足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