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化论
¥
7.17
2.5折
¥
2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 刘锋 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2289463
出版时间 2012-0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2页
字数 99999千字
定价 29元
上书时间 2024-04-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互联网进化论 定价:29元 作者:刘锋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302289463 字数:285000 页码: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提出互联网的未来结构将与人类大脑高度类似。本书指出互联网将是解开大脑之谜的钥匙。本书绘制出世界第一幅互联网大脑结构图。本书绘制出互联网从诞生到结束的的19张示意图。本书总结互联网九条发展规律,为预测互联网未来提供依据。本书全方位介绍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商业模式和技术特点。本书剖析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内容提要 通过互联网进化论的提出,作者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书全方位地介绍了互联网的技术要点和商业模式,深入探讨了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进化论》中提出互联网将沿着九条规律进化成与人类大脑相似的组织结构,同时互联网也将导致神经学在21世纪获得重大突破。本书作者详细阐述了人脑中也存在goolge、ip地址、微博、维基百科、路由系统的实证案例和实验设计方法。 《互联网进化论》可以帮助互联网爱好者全面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演化规律和未来趋势,也可以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科技哲学和神经学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目录 章关于互联网未来的三个疑问1.1互联网繁荣背后的待解之谜1.2互联网发展中隐含的启示1.3盘旋在哲学家头顶的神秘现象1.4各领域科学家的激烈讨论第2章互联网虚拟大脑2.1互联网虚拟大脑全景图2.2互联网视觉神经系统2.3互联网听觉神经系统2.4互联网躯体感觉神经系统2.5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2.6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2.7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2.8互联网神经元2.9互联网神经纤维2.10互联网的神经反射弧第3章大脑中的互联网3.1人类研究大脑的历史3.2分歧的大脑研究方法3.3解开大脑之谜的互联网3.4大脑中的路由系统3.5大脑中的百度和谷歌3.6大脑中的微博3.7大脑中的ip地址3.8大脑中的维基百科3.9互联网神经学的提出第4章互联网纵览之化路线图4.1科技不断延长人类器官4.2互联网诞生前的准备工作4.3核战争威胁下的互联网诞生4.4互联网早期的应用4.5电子公告牌的功能分裂4.6互联网应用的次大融合4.7互联网类神经元的出现4.8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萌芽4.9从生命起源到智慧宇宙的19张图第5章互联网的商业模式5.1曾经的互联网霸主——门户网站5.2互联网上买卖商品——电子商务网站5.3互联网信息统治者——搜索引擎5.4在互联网上展示自我——博客5.5互联网的百科全书——wiki5.6互联网私人邮局——电子邮箱5.7虚拟世界的“红娘”——婚恋网站5.8高谈阔论的网上会场——bbs5.9联合起来做广告——广告联盟5.10互联网上以物易物——换客5.11互联网上的生活帮手——分类网站5.12共同推荐好新闻——掘客5.13各行业的者——行业门户网站5.14网上即时交流工具——im5.15帮你买便宜商品——比价网站5.16组物更省钱——网5.17维护交易安全——第三方支付5.18移动互联网的地理应用——lbs5.19捍卫互联网和平——网络安全5.20创新发动机——网络游戏5.21互联网职业中介——招聘网站5.22互联网中的虚拟社会——sns5.23智慧创造财富——威客网站第6章互联网纵览之技术要点6.1互联网的信息基础二进制6.2互联网的osi七层结构6.3互联网之父6.4html语言的发展史6.5互联网的记忆系统——数据库6.61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6.7互联网抗核打击的原因6.8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6.9云计算不是一片云6.10三网合一和四网合一6.11帮助记住网站的域名6.12互联网新人121——浏览器6.13互联网开放式平台的意义6.14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泡沫6.15黑客和病毒并不是噩梦6.16智慧地球与国家安全6.17充满争议的web 2.06.18互联网重要的操作系统6.19让互联网变慢的p2p技术6.20网站被用户同时访问的技术6.21网站建设的lamp体系6.22解决网站大访问量的方法第7章互联网进化的九条规律7.1连接规律:人脑离互联网越来越近7.2信用规律:让互联网背后的那条狗站出来7.3统一规律:大鱼吃小鱼的巨头世界7.4维度规律:从字符迈向三维虚拟世界7.5加速规律:我们将和互联网一起变聪明7.6膨胀规律:发生在互联网身上的大爆炸7.7消融规律:何处是虚拟,何处是真实7.8映射规律:互联网是现实世界的镜子7.9方向规律:互联网知道它的未来第8章互联网问答录——思考与哲学8.1互联网会成为人类的敌人吗8.2互联网与人类永生8.3“看不见的手”操控下的互联网进化8.4在互联网中诞生的新生命8.5黑暗森林与星际互联网8.6互联网带来的科学突破8.7互联网预示人类的未来 作者介绍 序言 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 两个月前,我离开了曾经工作过20多年的跨国企业圈子,吸引我换“界”的正是互联网经济带来一片新空间:社会化商务(Social Business) . 当今世界,或多或少被互联网改变了命运的人应该十有八九,互联网已经有了很高的渗透率。斗胆向前预测十年,所有的企业都会变成“社会化企业”,我的判断依据是人类正在快速进入信息社会。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和机器这对矛盾,他们互依互存, 互爱互博。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发明和使用工具,北京猿人使用的骨针,古埃及人发明的轮子,古人使用的杠杆,虽然都是简单机械,却也是人类文明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些机械,人类自身的生产力无法维持人类繁衍。人创造了机器,人离不开机器。 人和机器的关系从18世纪中晚期工业革命开始变得复杂了。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显著提升了机器的地位,异化了劳动者,人和机器产生了对抗,工人开始破坏机器的运动,科幻作品中也常常出现机器试图控制人类的阴谋,人机大战拉开序幕。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的一百多年里,人类对机器的认识也左右着企业管理哲学的摇摆,从20世纪初对福特T型车模式的盲目崇拜,到20世纪80年代人本管理的回归,人和机器的矛盾始终无法调和。 可以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与机器的关系史。 18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以新技术出现为起点的,百年后的今天,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在人们身边发生着。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就是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互联网,人类将从此进入信息社会。在走入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之前我们有理由问,互联网带来的这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它会怎样续写人机关系史,是走向和谐还是走向对抗?信息社会中人会更幸福吗?信息社会的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有什么特点? 首先,我们必须记住: 用工业经济的理论和商业模式无法解释信息经济的生产关系和商业模式,必须创新,用前瞻的信息社会的视角和经济理论分析当前的新生事物。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都是围绕物质财富的生产而架构的,即主要是满足人类的物质文明需求。 信息只是物质生产的附属品,本身价值不高,社会的价值中枢偏向物理产品的生产。 很快会有一天,当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只用社会总劳动力5%~10%的产业工人就可以满足人类工业物质生产的时候,社会就会转型,进入新的社会形态--信息社会。就像当年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把农业社会中占劳动力总数80%的农民从种田解放出来,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在信息社会,物质生产的价值呈下降趋势,价值中枢就会向信息端移动,物质生产会变为需求管理会一部分,即物质生产是信息管理的附属品。需求管理即信息管理,它会创造大部分的价值,它可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甚至可以数字化生产。今天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分析专栏就不无忧虑地说,数字化制造会让“排头变队尾”(Winners Become Losers). 信息社会是个复杂系统,是有机的社会。工业经济中简单系统的假设不再适用。 工业社会可以使用物理学的定律管理,例如,工业大生产中决定流水线中工人的操作动作和物料堆放的地点,于是,工业社会把人异化为机器。 信息社会回归“以人为本”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精神文明的需求。其核心在于“智能化”,让决策过程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在简单系统中(物理学)任何两点间的“距离”“有且仅有”一条直线。而在复杂系统中(组织行为学)任何两点的“距离”是无限变化的,且通常不是最近的,舍近求远不再是浪费资源。这是因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变化了。在简单系统中追求路径最短,而在复杂系统中,这条路径不一定短,但一定要“阻力最小”。如同人们在自然界中看不到直线的河流一样,河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一定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最有效率地前进。信息传递的路径与此相同,最有效的传播方式是选择信息损耗最小的路径。 人们身边工业经济和新一代信息经济的差异的例子还很多,例如,从企业核心竞争力角度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是以拥有资源是核心能力,著明的马太效应便基于此。信息社会“云”的概念正好相反,企业不再关注物质所有权的交易,而是关注服务。企业竞争力是整合资源的能力,这是创业者的福音。 工业经济的企业管理架构是正三角形,需要顶层设计;而信息经济的管理模式是倒三角形,一线员工对市场反馈的决策权最大,企业需要底层设计。 总之,工业社会把人变为机器;信息社会可能把机器变成“人”,即人性化处理,以人为本。 十几年前,凯文·凯利就在他的论著《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 (英文原文是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直译应为“新经济的新规律”。译者潜意识中是否觉得网络经济就是新经济?)中说, "网络经济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公司和产业一个一个地除去,最终铲除工业经济. ”下一代经济应该是工业经济的掘墓人,但在任何经济中,人和机器的关系,物质和信息的关系都会变化,此消彼长,螺旋式上升。 刘锋所著《互联网进化论》堪称是一部关于互联网的小百科全书,该书涉猎广泛,深入浅出,从哲学、信息学、生物学、神经学、仿生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出发分析了与互联网相关的理论、实践、企业架构、商业模式等经济命题。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从进化论的角度对信息社会中人机建立互相借鉴的和谐关系着墨颇多,独树一帜。例如,互联网进化论提出用互联网的功能和结构作为分析人脑秘密的工具,为逆仿生学提出了新的思路,即总结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商业模式的特点,形成大脑研究的实验方法,不断进行科学实验,逐步推进21世纪神经学的发展。 作者还提到,互联网进化论的写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2007年开始准备撰写这本书时,时间已经过去5年,书的目录和结构不断发生巨大的改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考也还在不断深入中。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令人们望尘莫及,而下决心在动态中破解互联网经济的规律需要极大的前瞻和能力。在社会转型的浮躁中,作者能够气定神闲,专心求索,令人佩服。在人们汲取书中精神营养的同时,不要忘了向作者献上我们的敬意。 郭昕 北京云基地首席顾问 云华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6月11日于北京 未来的互联网是什么样子?这还得从头说起。不知道当年如何把英文的Computer翻译成电脑,延伸到互联网时代,按照刘峰先生的研究,互联网正在进化成真正的“脑”. 互联网是人发明的,互联网的进化就是承载人类各种层次的应用过程,也是人类思维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当然人类的应用是按照“由浅入深”的路径进行的,互联网的进化和人类智能进化就存在某种相似性,因此刘锋的互联网进化论观点就很值得人们探讨、研究甚至批判式思考。 研究互联网的进化论有什么价值?其本质上有助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中,除了电子商务之外,都是信息的处理,包括信息分类、排序、聚合、挖掘等,它们分别对应了雅虎、谷歌、Facebook的商业模式,而信息挖掘的模式就是当前如火如荼big data。也许在未来,对于淘宝这样的数据平台,它的主要收入来源不是电子商务,而是big data。总之,如果你找到了一个人脑处理信息的简明方式,而互联网上还没有对应的应用,还没有对应的商业模式,也许你就寻找到了一个金矿,大胆去开发吧。 同样,是否根据互联网的进化过程和进化功能,反过来判断人类的大脑功能?这涉及复杂神经学和信息学交汇,至少到目前,还没有这门交叉学科。对于刘锋在这方面的见解,我表示敬佩,期待进一步证明,给出严谨而不是臆测式的答案。 总之,对互联网进化论的研究,虽然是一个浅尝,但也是一个创举,对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期待中。 中国科学院教授 著名网络经济学家 吕本富 2012年7月 从没有一种技术像互联网一样对人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究竟是什么?不同领域的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戴维·杰勒恩特说: “互联网的终极形态是‘镜像世界’--物理世界的虚拟映射,就像一个小镇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但对不同的观者,它夹杂了每个人不同的生命体验,倒影中包含了你我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 《失控》的作者,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认为: “互联网是一台复印机,它将我们的一切行为、一切特征、一切想法拷贝成为了复制品,并将这些信息从互联网中的一个角落传输到另一个角落。" 易观国际CEO于扬在接受比特网采访时谈到“互联网正在成为一个黑洞,它在吸收IT、电信等很多传统上认为不可能跟互联网产生关系的产业价值,还把相关的产业和公司卷入互联网整个大格局中”. 互联网进化论的研究,让我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互联网的未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类大脑,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另外,人脑至少在数万年以前就已经进化出所有的互联网功能,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将帮助神经学科学家揭开大脑的秘密。" 达尔文进化论动摇了神学的土壤和基础,但互联网的进化却可能引发神秘但有趣的问题--互联网和人脑为什么向同一方向进化?互联网的未来结构是人类的大脑结构,互联网的每一个创新:Google、Facebook、IPv4都是对数万年前已经存在人脑功能的模仿。这个问题会被神学或宗教利用吗?从科学的角度看,如果这个假说被证实的话,那它背后一定隐藏了未知的科学因素。 互联网进化论的写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2007年开始准备撰写这本书时,时间已经过去5年,书的目录和结构不断发生巨大的改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入中。 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妻子崔燕燕,从5年前开始,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帮助我整理材料,绘制示意图,让本书的书稿最终得以成型。 感谢中国科学院的石勇教授、吕本富教授,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让我们得以对互联网有全面的了解;他们严格的学术指导,让我们的研究成果得以发表在学术期刊中,接受更为广泛的同行的评议。 感谢我的朋友和兄长喻红军先生、凌代鸿先生,正是他们无私的资助,让我们在实践中理解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动态。 还有很多人,包括媒体的记者、网站的编辑以及素不相识的网友,给我们的启发、建议和帮助,在这里向你们表示真心的感谢。 作 者2012年4月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