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教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教程

12 3.2折 38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 编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15288

出版时间2009-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5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8元

上书时间2024-04-23

鲁是特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教程
定价:38元
作者: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 编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302215288
字数:383000
页码:2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计算机应用型学科教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型学科产生与发展、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特征、计算机应用型学科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型学科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在核心课程中,介绍了9门核心课程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在方向课程中介绍了8个典型的凸显职业特征的课程知识体系。本书语言精练,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可作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章 绪论 1.1 计算机应用型学科产生背景 1.2 社会需求与培养定位 1.3 计算机应用型教育的职业性第2章 培养目标与人才特征 2.1 培养目标 2.2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特征 2.3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第3章 计算机应用型学科的课程体系 3.1 课程模式 3.2 计算机应用型学科课程模式构建准则 3.3 计算机应用型学科课程类型 3.4 计算机应用型学科课程体系  3.4.1 公共基础课程平台  3.4.2 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3.4.3 专业选修课程平台  3.4.4 应用能力课程平台  3.4.5 基本素质平台第4章 计算机应用学科核心课程 4.1 计算机导论 4.2 程序设计 4.3 离散数学 4.4 数据结构 4.5 计算机组成原理 4.6 操作系统 4.7 计算机网络 4.8 数据库系统原理 4.9 编译原理第5章 专业方向课程 5.1 软件工程  5.1.1 软件工程导论  5.1.2 软件体系结构  5.1.3 需求工程  5.1.4 软件测试  5.1.5 软件项目管理  5.1.6 软件文档管理 5.2 计算机网络  5.2.1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5.2.2 网络通信编程技术  5.2.3 ASP.NET动态网站开发  5.2.4 JSP动态网站开发  5.2.5 计算机组网技术  5.2.6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5.2.7 计算机网络管理 5.3 信息系统  5.3.1 管理信息系统  5.3.2 企业资源计划  5.3.3 信息系统安全与防护  5.3.4 数据库应用与设计基础(Oracle)  5.3.5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5.4 程序设计  5.4.1 C语言程序设计  5.4.2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5.4.3 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5.4.4 JAVA语言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3.2计算机应用型学科课程模式构建准则     1.社会需求    计算机应用型学科是为经济服务,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应用型学科课程模式的构建,首先要对实际需要进行分析,将工作分解为多项工作任务,并确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基础上,以能力与知识的对应关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安排,进而形成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    2.能力培养    应用型学科的课程模式是以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应用能力为核心,将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模式的各环节中。在课程模式的授课方式上,更侧重于从做中学,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的实践环节,产、学、合作教育是实现应用能力培养的基本方式。    3.学科知识    计算机应用型学科的课程模式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这些学科知识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所需的技术和技能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及获取新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能够掌握新技术并加以利用。在设计学科知识体系时需要考虑应用型人才职业性的需求及特点。    4.过程性知识    计算机应用型学科的课程模式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并达到计算机本科水平的理论课程,但这些理论课程与研究型培养规划与设计能力的理论课程不同,要求具备在工作现场贯彻和实施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的设计和方案而必需的技术原理和过程性知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工作现场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理论课程以计算机专业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做”和“如何做得更好”。    5.素质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作环境往往复杂多变,变换工作的几率大大增加,只有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较强应变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