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原声:清季民元的“共和”与“汉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的原声:清季民元的“共和”与“汉奸”

35 4.5折 78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桑兵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27357

出版时间2020-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76页

定价78元

上书时间2024-04-20

鲁是特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历史的原声:清季民元的“共和”与“汉奸”
定价:78.00元
作者:桑兵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4-01
ISBN:9787559827357
字数:
页码:376
版次: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深入理解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重新认识辛亥历史的必读学术书——近代史大家桑兵教授蕞新出版的这部研究专著,与之前出版的《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1911—1912)》《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一起构成了续写大历史的开端,是我们重审清末民初重大历史转则期非常重要的参考书。    “说共和,孰是共和?锄汉奸,谁是汉奸?”,从思想概念史的视角,探寻“共和”与“汉奸”概念的渊源流变以及由此展开的历史事实——《旭日残阳》为政治史,《走进共和》为社会文化史,《历史的原声》为思想概念史,三书各有分工,相互参看,更全备地重建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进程。    回到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梳理他们各自对于“民主”“国家”“民族” “自由”的理解、表述;    追溯戊戌至辛亥近代意义的“共和”从发端到兴盛的过程,从历史渊源出发,依时空顺序辨析“共和”及相关名输入、以及意涵发生变化的历史;    探究“汉奸”一词的渊源流变,梳理辛亥革命时期“汉奸”指称的转义及其使用,以史料重现史事,尽可能完整地呈现相关的历史进程;    改变通史、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打破流于泛泛而谈的框架范式,开创续写大历史的新范式——接续前人研究,打通新旧材料,尽可能深究各种专题,重现史事本相和前人本意,订正重大史事的错误,澄清学界坊间的各类说法,关注以往大历史较为忽视的人事。
内容提要

目录
倾听历史 :从史料史观之分到史论之合一 史与论 /006二 史料与史观之分 /010三 文白与史论 /017四 倾听历史的原声 /021五 重现历史以把握概念 /027共和篇引言 /031 第一章 梁启超与共和观念的初兴第一节 古今中外的共和 /037第二节 《新民丛报》与共和观念初兴 /045第三节 告别共和 /059第二章 转向孙中山 :共和先驱易位第一节 共和学校 /075第二节 学界呼应 /084第三节 新的共和先驱 /094第三章 革保论战与共和观念的演进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选择 /103第二节 大论战的前哨战 /110第三节 民权立宪政体 /118第四节 胜负分明的结局 /127第四章 国体政体的争辩第一节 《国家论》、《国法学》与国体政体之分 /132第二节 共和立宪之选与国体政体之论 /137第三节 开国会重启国体政体之争 /145第四节 共和与国体政体之辨 /160第五章 帝制与共和的缠绕第一节 康有为的虚君共和论 /173第二节 梁启超的尴尬 /181第三节 虚君共和的反响 /189第四节 虚君共和与国体政体 /202第五节 结语 /210 汉奸篇引言 /215第六章 清季汉奸指称的转义与泛用第一节 “汉奸”新义 /219第二节 “汉奸辨”/229第三节 驱满酋与杀汉奸 /234第四节 锄奸及其泛化 /244第七章 首义之区的汉奸问题第一节 以间谍为汉奸 /257第二节 第一、第二汉奸辨 /264第三节 汉奸的指认与处置 /273第八章 光复各省的防奸锄奸 — 以沪军都督府为中心第一节 严厉打击 /280第二节 慎重甄别 /288第三节 汉奸指称的泛用 /296第四节 城头变幻大王旗 /304第九章 惩办汉奸与南北统一第一节 锄汉奸的舆论 /315第二节 缉凶与北伐 /325第三节 追究与释嫌 /339后记 /351征引文献报刊 /357书籍论文 /360人名索引 /367
作者介绍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出版有《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等专著。主编有《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