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联 名山:礼仪下乡 明代以降闽西四保的礼仪变革与社会转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联 名山:礼仪下乡 明代以降闽西四保的礼仪变革与社会转型

73.1 68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永华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5902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73页

定价68元

上书时间2024-04-17

鲁是特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三联 名山:礼仪下乡 明代以降闽西四保的礼仪变革与社会转型
定价:68.00元
作者:刘永华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9-07-01
ISBN:9787108065902
字数:
页码:373
版次: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独辟蹊径,以贴近草根的礼生及其礼仪为出发点,一方面,通过比较礼生引导的礼仪与王朝礼仪,确定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以闽西四保为个案,从仪式的角度,追寻儒教礼仪的在地发展进程及其社会文化后果。本书在紧扣礼下庶人进程的同时,还论及明清王朝的乡村统治制度、宗族组织、乡约、民间信仰与仪式等明清社会史基本问题,探讨礼仪文化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理解明清礼仪变革对乡村社会和地方文化的影响,推进对明清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探讨提供了一个深入个案。
内容提要
本书探讨的是明清时期儒教礼仪进入乡村,融入乡民仪式生活的社会文化史过程。“礼不下庶人”,礼仪本为社会上层的身份标识,与乡民生活没有关系。自唐宋以降,朝廷开始为庶民制礼,以经世济民为使命的士大夫,也致力于以改革祭祖礼仪,推行乡约,推广祀典神明等方式,在乡村民众中间推广儒教礼仪,从而开启了儒教礼仪步入乡民生活的“礼下庶人”进程。透过对礼下庶人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推进对中国古代朝廷和士大夫礼仪制度嬗变的研究,而且为理解明清乡村社会文化转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助于深化对明清社会文化变迁的认识,更好地理解传统乡村礼仪遗产的时代意义。 
目录
章 导论:儒家礼仪与明清国家和社会庶民、儒家礼仪与新儒家儒家礼仪的挪用四保礼仪的社会史研究本书基本框架主要史料第二章 汀州和四保:在政治边缘营造文化中心汀州:盗匪、族群与国家四保:从边缘营造核心第三章 谁是礼生?礼生概观礼生与明清王朝礼生与明清和近代社会礼生与四保社会四保礼仪概况谁是礼生?第四章 礼生及其礼仪礼生与四保礼仪礼仪程式行动中的礼生祭文本祭文本概况谁是祭文本的作者?第五章 宗族社会的形成马屋马氏宗族雾阁邹氏宗族严屋严氏宗族第六章 仪式、系谱与土地祭祖仪式祖先、系谱与宗族建构土地、宗族与地方精英宗族建构的限度第七章 乡约、乡村仪式与地域社会明清乡约概观明清四保的乡约上保的村落与继嗣群上保约的兴起上保约与地域社会第八章 土神与社公邹公:神明与祖先明代以前四保的神明与寺庙当神明变成祖先社与厉的转型明代以前汀州的社公明代以降的里社坛和乡厉坛斗法传说的解读第九章 寺庙进村寺庙修建与村落认同寺庙、商人与商业赖家墟天后宫的修建18世纪雾阁开墟始末上保的天后宫跨村落联盟与神明会社第十章 结论 附录附录一:明清汀州进士统计表附录二:四保村落与姓氏一览表附录三:汀州礼生及其礼仪附录四:五十种四保祭文本的内容(一):基本事实附录五:五十种四保祭文本的内容(二):内容分类附录六:宗祠祀典附录七:上保约禁约五种附录八:三种四保祭文本中的神明与祭文附录九:四保盆地寺庙与神明一览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刘永华,麦吉尔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明代以降社会文化史、社会经济史研究,尤其致力于明清乡村礼仪、乡民生活世界、跨地域流动、文本流通与读写能力、时空范畴等问题的探讨。出版专著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 (2013)、评论集《时间与主义》(2018),担任“历史—人类学译丛”共同执行主编,并主编、翻译论著多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