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学点中医对症自疗法 调五脏** 中医基础书籍 穴位 食材 中药配方 常见病 实用中医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每天学点中医对症自疗法 调五脏** 中医基础书籍 穴位 食材 中药配方 常见病 实用中医图

9787534568855

32 全新

库存174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煜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568855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货号520183793535

上书时间2023-01-14

便当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狂欢大促 
    活动日期:12-31 23:50 - 01-07 23:50 

 单笔订单满 
 100.0元: 减
 10.0元 

 新年狂欢

 编辑推荐 

 中医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如果你还在为减肥而拼命节食,那么你就out了,其实坚持按压百会穴就可有效缓解压力导致的肥胖。像这样的小例子不胜枚举,不妨打开这本书,跟日本当红养生教父根本幸夫学一下,做一个懂得中医养生的时尚潮人!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知识,第二章到第六章则分别介绍了呼吸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系统病症、全身性病症、关节病症、女性病症以及其他病症。针对这些常见病症,首先应用中医的“阴”“阳”理论、“虚”“实”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剖析病因,然后从穴位、饮食、中药三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症状给出详尽的治疗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活泼生动的图解向我们展示了中医的神奇疗效,目的就是让读者朋友轻松搞定疾病,健康无忧。 

 作者简介 

  [日]根本幸夫
 1947年3月10日生,药物学博士。1969年同时毕业于东京理科大学药学部及东洋针灸专科学校。针灸师从竹山晋一郎,中医师从杨日超。现在担任汉方平和堂药局店长、横滨药科大学客座教授、昭和大学药学部兼任讲师、总合汉方研究会医学堂会长、香文化研究会顾问、东京药膳研究会顾问,以及洗足学园音乐大学现代邦乐研究所讲师、财团法人茶道宗偏流不审庵理事。

   

 目录 

 您所关注的病症 / 5
 主要的穴位 / 8第一章了解中医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东方医学”/ 14
 “五行”理论 / 18
 五行分配表 / 20
 木 / 22
 火 / 24
 土 / 26
 金 / 28
 水 / 30
 生病的原因 / 32
 “阴”“阳”理论 / 36
 “虚”“实”理论 / 38
 “气”“血”“津液”理论 / 40
 辨证论治 / 42
 “四诊”——四种诊察手段 / 44
 中药疗法 / 46
 经络和穴位理论 / 48
 穴位疗法 / 50
 饮食疗法 / 52
 主要的食材 / 54第二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的疾病和症状
 感冒 / 60
 咽喉痛 / 62
 流涕·鼻塞 / 64
 咳嗽·痰多 / 66
 胃肠感冒 / 68
 哮喘 / 70
 食欲不振 / 72
 胃痛·不消化 / 74
 宿醉 / 76
 呕吐 / 78
 腹泻 / 80便秘 / 82
 痔疮 / 84
 膀胱炎 / 86
 尿频 / 88
 排尿难 / 90
 中药与民间偏方有什么不同 / 92第三章全身性疾病和症状
 高血压 / 94
 低血压 / 96
 糖尿病 / 98
 虚弱体质 / 100
 花粉症 / 102
 肥胖 / 104
 过瘦 / 106
 贫血 / 108
 易疲劳 / 110
 盗汗 / 112
 失眠 / 114
 水肿 / 116
 痛风 / 118
 机体老化 / 120
 阿尔茨海默病 / 122
 精力减退 / 124
 中药没有副作用吗 / 126第四章关节的疾病和症状
 肩膀酸 / 128
 五十肩 / 130
 腱鞘炎 / 132
 手肘痛 / 134
 手指痛·手腕痛 / 136
 腰痛·腰扭伤 / 138
 膝痛 / 140
 类风湿性关节炎 / 142
 神经痛 / 144
 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服用吗 / 146第五章女性疾病和症状
 寒性体质 / 148
 痛经·月经不调 / 150
 不孕不育 / 152
 流产·早产 / 154
 妊娠反应 / 156
 泌乳困难 / 158
 更年期综合征 / 160
 更年期发热·多汗 / 162
 中医医院的看病指南 / 164第六章其他疾病和症状
 头痛 / 166
 脱发·早生白发 / 168
 发热 / 170
 上火 / 172
 头晕 / 174
 耳鸣 / 176
 视力减退 / 178
 口腔炎 / 180
 牙周炎 / 182
 鼻窦炎 / 184
 痤疮·皮肤粗糙 / 186
 动悸 / 188
 精神不安·忧郁 / 190
 过敏性皮炎 / 192
 皮肤瘙痒 / 194
 中医与癌症治疗 / 196附录主要的中药药材索引 / 198
 主要的中药方剂索引 / 203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什么是“东方医学”
 中医在日本所谓东方医学,严谨地说,指的是阿拉伯以东所有的传统医学,包括阿拉伯的“尤那尼(Unani)医学”、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和“悉达医学”、印度尼西亚的“佳木(Jamu) 草药医学”、中国的中医学、蒙古的蒙医学、韩国的韩(东)医学等。并且,中医学、韩医学以及日本汉方,是以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本书中的“东方医学”,指的是在日本成为主流的“日本汉方(日式中医)”。这种“汉方”,并非只是单纯使用所谓“汉方药(中药)”进行治疗,还包含使用针刺或火灸刺激人体穴位的“针灸”、用手按揉穴位和经络的“按摩”、作为养生基础的“导引术”、通过饮食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食疗”等治疗手段。日本的“日式中医”源于两千年以前诞生在中国的中医,在600 年前传入日本,后来经过独自的发展壮大,明治时代之前一直是日本医学的中坚。然而,到了明治年间,拟定医师执照考试规则之时,作为日本传统医学的日式中医没有被列为标准,而只是根据近代医学制定了标准。因此,之后学习日式中医的人数剧减,日式中医走向衰落。但是,如大家所知,近年来,相比细菌性疾病,人们变得更加重视因生活习惯引发的疾病。与此同时,出现了要重新重视中医的呼声。进入21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中医方面却仍存在很多未知。拿针灸来说,虽然在治疗方面取得了效果,但对于实施对象的穴位和经络,仍不能明白其背后的机理。近年来,虽然有医疗器械制造商组织了研究队伍,投入了人力物力,试图揭开穴位和经络背后的秘密,但现在看来还为时尚早。中药方面亦是如此。仅仅3 味以上药材的配方,要分析其成分依然过于复杂,以现有技术水平并不能进行完整的分析。
 可是,起源于中国的日式中医,有着长达两千年的诊疗历史。诞生在中国的日式中医,对西方医学的诊察方法并不知晓,主要是通过病人自己对症状的察觉、医生与病人的肢体接触等方式来获得信息,通过此种肢体接触、询问情况等手段,主观地寻找病因、了解病情。因此,便诞生了这样一种世上罕见的、在重视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强调医师个人能力的医学。而由此积累下来的经验,根据作为古人宇宙观自然观的“阴阳论( → p36)”和“五行说( → p18)”,加以统一、凝结,升华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之后便这样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日式中医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在诊察上重视病人自身对症状的察觉,由此成为一门重视个人差异的医学;此外,在治疗上谋求整体的和谐统一,进而通过中草药、针灸、按摩、食疗(药膳)、运动等手段达到治病的目的。与“中医学”的不同传到日本的中医,经历了江户时代的闭关锁国,走上了与中国不同的发展道路。
 江户时代以前,日本的学医者到中国留学,学习中国新的医学成就,传回日本。室町时代,一个叫田代三喜的人来到明朝学医,后来又将其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了弟子曲直濑道,后来便有了后人称为“后世方”的学派。然而,锁国以后的日本,中医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期间诞生了重视中医经典《伤寒论》的“古方”学派,并成了日式中医的主流。另一方面,同时期在中国本土诞生了治疗热病的“温病学说”,而这一学说几乎没有传到日本。进入明治之后走向衰弱的日式中医,在昭和年间得到了复兴。此时的日式中医,已经演变成了以古方派为中心,结合了后世方一派学说的“日本汉方”。其诊察、治疗之方法,乃是根据“阴阳(→ 36)”“虚实(→ 38)”“气血津液(→ 40)” 等基本理论,对病症的状态和发展进行分类,先辨明其为何“证(→ 42)”,进而选取相应的处方。因此,这种方法被称为“随证疗法”。
 另一方面,在中国本土,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传统医学加以重视,在中医师的培养方面投入了力量,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开办了四所中医学院。中医学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历代经典为基础,综合阴阳论、五行说、脏腑经络说以及温病学说等学说,将自己独自的理论加以体系化。然而,后来本来发展过程各不相同的针灸理论和汤液(汤剂、中药)理论被匆忙地合并、统一,归纳为了一种统一理论。 

  ·······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