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韧研究978757680207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韧研究9787576802078

28.56 4.2折 68 全新

库存30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振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802078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skl9787576802078

上书时间2024-12-19

库房直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振,男,现就职于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先后在《经济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与对策》以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文章多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相关文献综述

1.3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1.4研究方法

1.5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相关理论

2.1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2.2区域产业相关理论

2.3区域空间结构相关理论

2.4自组织理论

第3章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探讨

3.1研究的前提

3.2区域经济韧性的界定及其构成

3.3区域经济韧性的类型

3.4区域经济韧性应对外部冲击的机理分析

3.5区域经济韧性的强化路径

第4章东北地区经济韧性的演进与现状分析

4.1东北地区经济韧性的演进

4.2当前东北地区经济韧性存在的问题

第5章 东北地区经济韧性的评价与特征分析

5.1 区域经济韧性测度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

5.2东北地区经济韧性指数及分析

5.3数量分析结论

第6章东北地区经济韧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1区域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6.2区域经济韧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3数量分析结论

第7章东北地区产业升级与经济韧性溢出效应分析

7.1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分析

7.2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7.3东北地区产业选择与转型升级

7.4实证检验

7.5数量分析结论

第8章全面提升东北地区经济韧性的对策

8.1转换经济运行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8.2重视人才作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8.3突破体制固化,提升市场化水平

8.4打破行政界限,提升城市群协作水平

第9章研究结论与展望9.1研究结论

9.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当前重化工业体系技术停滞而第四次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经济运行模式的转换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追赶期,主要任务是重复已工业化国家经历的过程,奠定工业化基础,从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起步,用三十年时间走完了已工业化国家近百年经历的过程,构建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了瞩目成就。但这种“压缩式”增长不可避免地导致粗放式扩张,由于转移产业的技术制约,产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尚待强化,在国际产业体系中所处的价值链地位较低,产业链也多在低端产业形成,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耗费愈加严重,因此,在总体上,中国转换经济运行模式的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最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积累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显,尽管2003年国家做出了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其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以及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良影响,2014年起,东北经济再次出现下行态势,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GDP增长率下滑至5.8%、6.5%和5.6%,低于7.4%的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更是跌至-2.5%、6.9%、6.1%,东北经济再度陷人困境。第一轮东北振兴虽然使东北地区经济走势有所回升,但政府支持的重点区域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产业基础,对于资源型城市居多、经济实力总体偏弱的整个东北地区的城市而言,经济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征。目前,区域经济的发展面对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外部环境,由于外部的冲击或扰动更加频繁地发生,原有在线性、可连续的条件下开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已不再适用,非线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和复杂性成为当前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发展面对外部的各种冲击或扰动,寻求经济运行模式的转换成为区域发展不可避免的路径,这其中的非线性、复杂性要求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强调面对外部冲击,区域经济系统维持或改善原有经济运行模式的能力,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同时也为区域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支撑。

1.1.2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依然属于一个新兴概念,关于区域韧性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基本的理论范式和计量分析方法都在探索之中,当前研究仅在区域经济韧性的定义上有所进展,但也无定论,在定量分析方法的支撑和实证研究上也比较匮乏。本书就理论意义而言,首先,通过建立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并将理论框架与实证应用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研究。其次,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区域经济韧性综合测度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在区域经济韧性的测算方面取得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要素进行实证分析,为今后相关学者丰富和完善该领域的研究内容提供参考。

就现实意义而言,一方面,从产业结构角度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较早,以传统重化工业部门为主,由于政府过度扶植保护,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导致产业技术设备老化,体制固化严重,企业的社会负担较重,退休人员较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及技术人才都要进行调整,重新进行改造和升级优化发展。另一方面,从产业体系角度看,东北地区以工业体系为主,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长期发展滞后。本书对东北地区提高产业技术层次、提升产业在社会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创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运行模式的转换、摆脱经济下行的压力具有现实意义。

……



精彩内容

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出,是应近年来区域经济在金融危机、产业革命等外部因素冲击下不断出现经济运行模式调整的需要而产生的。近年来,东北经济受到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外部冲击,增速下滑明显,体现了经济系统的脆弱型,引起社会关注。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老工业基地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切入点,探讨区域经济韧性的定义、表现形态及其形成机制,对东北地区经济韧性进行研究,以期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贡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