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态度的多维内化
¥
24.1
5.7折
¥
42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刘凤军//李辉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175867
出版时间2017-05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9787010175867
上书时间2024-12-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理论、公安管理、品牌战略与消费者行为。
在《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营销科学学报》《经济管理》《公安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临沂市应用科学城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央电视台‘中国市场品牌成长攻略’之中信银行品牌战略研究”等多个横向课题。曾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6年度先进个人。
刘凤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市场营销·理论版》执行编委、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006)、“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2001、2005)。曾任中国市场学会副秘书长(2003-2013)、中央电视台广告策略顾问(2004-2013)。
出版《互联网金融营销:原理与实践》《品牌运营论》《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影响力》等著作。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营销科学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 博士点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3)、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最佳EMBA教师(2010)、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最佳MBA教师(2008、2016)。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品牌态度多维内化的关键变量界定
第二节 品牌态度多维内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上篇 消费者品牌态度多维内化
第一章 消费者品牌态度多维内化理论框架
第一节 消费者企业联想对其品牌态度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的中介作用
第三节 消费者最终品牌态度的形成
第二章 消费者品牌态度内化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样本收集及变量测量
第二节 探索性因子分析
第三节 验证性因子分析
第四节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三章 消费者品牌态度内化的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消费者品牌态度内化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 消费者品牌态度内化研究的管理启示
中篇 员工品牌态度多维内化
第四章 互惠理论下CSR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背景及研究假设
第三节 数据收集及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暗示理论下CSR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第三节 数据收集及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企业社会责任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第三节 变量测量及数据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管理启示
第七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关系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背景及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四节 变量测量及数据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管理启示
第八章 感知企业声誉与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关系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背景及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四节 变量测量及数据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管理启示
下篇 专题研究
第九章 CSR特征对消费者抵制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模型建构及研究假设推演
第三节 调研设计及预调研
第四节 正式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十章 CSR对消费者真实购买态度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MNL模型的引入及推导
第三节 实证检验及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第十一章 CSR内部责任外显机制研究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及理论模型的建构
第三节 员工责任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实证检验
第四节 假设检验结果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刘凤军、李辉著的《品牌态度的多维内化--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在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借助社会认同理论、互惠理论以及暗示理论,基于企业一消费者关系质量、组织公民行为、企业感知声誉等变量的不同类型,对消费者企业联想影响其品牌态度、社会责任影响员工态度产生的多维内化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据此重构分别解释消费者、员工两个层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生不同品牌态度的理论模型。利用多元回归模型以及多元得尔塔方法对相关研究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实证结论分析消费者品牌态度、员工品牌态度以及员工责任外显态度等多层面品牌态度形成的内在机理。此外,本书对于解释企业社会责任“迷思”、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以及“社会责任吃力不讨好”等系列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