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如何养成
  • 天才如何养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才如何养成

24.88 4.8折 52 全新

库存5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克雷格·赖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55516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9787559655516

上书时间2024-09-30

小二上酒菜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击中隐藏的靶子
今天,天才无处不在,从苹果售后维修“天才吧”到婴幼儿益智产品“小小爱因斯坦”。电视真人秀明星金·卡戴珊被称为“商业天才”,她的丈夫坎耶·韦斯特据说是“天才浑蛋”。艾伦·图灵、马丁·路德·金、亚伯拉罕·林肯、史蒂芬·霍金和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他们都被誉为天才。成功塑造这些电影人物角色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埃迪·雷德梅恩等奥斯卡奖得主,他们也是天才?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被誉为“运动天才”。网球巨星罗杰·费德勒和拉菲尔·纳达尔打出了“天才之击”。马友友被称作“大提琴天才”。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工商管理学院每年都开设“天才沃伦·巴菲特”课程。2019 年 5 月 23 日,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面对摄像机镜头宣称自己是一个“极其稳定的天才”。
作家乔治·艾略特在 1872 年说过,人们“渴望天才”,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被过度使用的词汇,隐藏着人类理解未知事物的一种严肃的、永恒的、深刻的渴望。为此,我们把以前许多思想家的复杂作用简单地归因于杰出个体:“天才”。通常,天才具有救世主的特质,承载着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希望。同时,天才也为我们自身的缺点提供了安慰、解释,甚至是借口。“哦,也难怪,她是个天才!”但我们会好奇:天才“魔法”是怎样练成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什么?抛开围绕这些特殊个体的种种神话,天才们的生活和习惯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1951 年,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医生将脑电图仪连接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大脑上,观察指针的摆动,试图找出他的天赋位于大脑什么部位。2 1955 年爱因斯坦去世后,雄心勃勃的病理学家、耶鲁大学出身的托马斯·哈维博士提取了他的大脑,将其切成 240 片,供自己和他人研究。 迄今为止,神经学家已经研究了爱因斯坦大脑的每个角落、缝隙和沟壑,但仍然无法解释其想象思维的工作机制。萨尔茨堡的法医病理学家将莫扎的头骨与其葬于该市圣塞巴斯蒂安墓地的亲属的 DNA 进行比对。然而,到目前为止,莫扎特的基因组依然难以捉摸。同样,米兰的科学家们也在研究达·芬奇的 DNA,但同样没有发现“天才基因”。 对此,我们并不感到意外。为什么?因为天才涉及太多未知的个体特质的复杂表达,根本无法将其简化为大脑或基因的某个部位。个体的特质是如何共同作用创造天才的?这依然是个谜。这些特质是什么、如何培养这些特质?这正是本书要讨论的问题。
首先,什么是天才?答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古希腊人有好几个词语来形容天才,包括“daemon”(守护者,恶魔或精灵)和“mania”(诗人被神灵附体后的创作“迷狂”)。我们的英语单词“genius”来自拉丁语名词“genius”,意思是“守护精灵”。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每个人都有一个守护精灵,但奇怪的是,这个守护精灵并不属于他们。拉丁语单词“genius”变成法语“génie”,继而由法语变成英语单词“genie”。想想华特迪士尼公司推出的《阿拉丁》系列电影中那个逃出神灯的精灵(Genie),想想你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和你许下的愿望。从古罗马时代起,生日蜡烛和许愿就是每年献给精灵的还愿祭,好让你的守护精灵来年好好对待你。中世纪的天才名单很短——我们可能只会想到但丁、乔叟和圣女贞德。是黑暗时代的天才亮光熄灭了吗?不是的,天才只是被教会收编和“重塑”了。在古典时代,人们向自己的守护精灵许愿;在中世纪,人们向名为主保圣人的精神力量祈祷,不仅是为获得救赎,也为治愈疾病或找到丢失的梳子。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比如,高耸的哥特式大教堂——大都是名字和面貌不为人知的普通人受到外部神灵(基督教上帝)启示而创造的。文艺复兴时期,世界上具有变革思想的天才们重新拥有了面貌和名字: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一些意大利诗人和画家被冠以“神圣”之名,比如“神圣的列奥纳多”。现在,他们也像圣徒一样享有半神的神力,他们的双手可以表现上帝的想法。然而,到了 18 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天才和上帝分道扬镳。上帝隐退,个体的人成为天才的拥有者。现在,天才完全成为固有之物——它伴随出生而来,并存留于个体之中。19 世纪浪漫主义的感性,使天才的面貌再次发生变化,变得扭曲,有时甚至怪诞。你可以想象某个孤独、衣冠不整、古怪、不合群、为艺术而煎熬的人。恰好在此时期,出现了 19 世纪的天才音乐家贝多芬。他在维也纳的大街上蹒跚而行,大声地自顾自唱,看上去确实有点疯狂。大致一时期,又出现了疯狂的弗兰肯斯坦博士(玛丽·雪莱小说中的著名人物)和畸形的天才卡西莫多(维克多·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后来,一个精神错乱的幽灵游荡在巴黎歌剧院的舞台——又一个毁容的天才。
今天,我们在卡通片中看到灯泡被点亮,会把它视为某人想到“聪明点子”的视觉象征。事实上,这种天才的行为——现代白炽灯的发明——正是美国个研究实验室、位于新泽西门罗公园的托马斯·爱迪生“发明工厂”的产物 6。现在,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和医学奖通常颁给各学科的两三个人,这表明现代科学团队已经取代了曾经孤独的爱因斯坦。
数个世纪以来,“天才”一词的含义几经变化,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天才是在相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下被我们主观臆定的东西,“天才”是我们随意命名的人。纯粹主义者会反对这种无常的民粹主义说法。难道没有的真与美?难道莫扎特的交响乐和爱因斯坦的方程式不是普适而永恒的?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取决于你问谁。莫扎特(1756—1791)的音乐虽然在西方音乐厅仍然备受推崇,但尼日利亚人民不会对它产生特别的共鸣,他们有自己喜爱的音乐和音乐英雄,比如非洲打击乐先驱费拉·库蒂(1938—1997)。爱因斯坦对万有引力的解释,也只是古希腊以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四种解释之一。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天才光芒,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文化和各个时代中发生折射。直到近,西方天才史还被“伟人”(意思是白人男性)统治着,女性和有色人种大多被边缘化。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决定什么是非凡的人类成就。
几乎所有词典对天才的定义都包含“聪明”和“天赋”两个词。我们将在第 1 章探讨“聪明”的含义。至于“天赋”,有人把它视为天才的必要成分,这种误解应该立即纠正。正如我们将读到的,天赋和天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 1819 年精妙地指出:“有天赋的人击中别人击不中的靶子;天才击中别人看不见的靶子。”7 有天赋的人能够巧妙理解眼前显而易见的世界,而天才却能看到我们根本无法看见的东西。1998 年,《商业周刊》援引史蒂夫·乔布斯的话说:“很多时候,人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展示给他们看。”8早在 1919 年,尼古拉·特斯拉就预见到收音机、机器人、太阳能和“手表大小”的智能手机。9 如今,地球上三分之二的人都在通过特斯拉预言的智能手机进行交流。1995 年,杰夫·贝佐斯在纽约一家量化对冲基金工作时观察到互联网流量比上年增长了 2300 倍;他还意识到,挨家挨店开车购物是低效的购物方式。贝佐斯设想出了亚马逊,并从图书销售开始实践。20 年后,他的公司成长为全球的电子商务市场,销售几乎所有可以想到的产品。
如你所料,耶鲁大学的学生们排队上这门课,有些学生并不是来听听天才的定义或追踪这一术语的历史,而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天才、有怎样的未来。大多数学生想知道自己如何也能成为天才。他们听说我研究了从奥尔科特到佐拉等众多天才,并确定了一组天才的共同性格特征。和你一样,他们也想知道这些天才的隐秘习惯。
这些隐秘习惯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本书各章讨论的重点:
·职业精神(第 1 章)
·复原力(第 2 章)
·独创性(第 3 章)
·孩童般的想象力(第 4 章)
·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第 5 章)
·激情(第 6 章)
·创造性精神失调(第 7 章)
0 8
·叛逆(第 8 章)
·跨界思维(第 9 章)
·逆向思维(第 10 章)
·做好准备(第 11 章)
·痴迷(第 12 章)
·放松(第 13 章)
·专注(第 14 章)
此外,在这些章节中,我还给出了关于天才的实用见解,包括:
·智商、导师和常春藤盟校教育的作用被大大高估。
·不管你的孩子多有“天赋”,如果把他当成神童,对他没有
丝毫益处。
·获得绝妙顿悟的方法,是进行有利于创造的放松活
动——散步、淋浴,或者睡个好觉并在床边放好纸笔。
·养成日常工作习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搬到大都市或大学城,可以增加成为天才的机会。
·找到你热爱的事业,可以延长寿命。
·后,请充满信心,因为创新永远不会晚:有年轻的莫扎特,就有年迈的威尔第;有神童毕加索,就有“摩西奶奶”。读完本书,你可能不会因此而成为天才,但它会迫使你思考如何度过此生、如何养育孩子、如何选择孩子就读的学校、如何分配时间和金钱,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发挥创造力。揭秘天才的习惯,已经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仔细读完本书,你也会发生改变。



 
 
 
 

商品简介

耶鲁大学“天才课程”创始人克雷格•赖特教授考察了天才的14个关键特征,从好奇心、超凡创造力到专注力,为我们构建了普通人进阶突围的底层逻辑。
在本书中,赖特教授向我们揭示除了天赋之外,刻意练习、情绪、行为、心智等都在改变着一个人的未来。掌握这些方法,让普通人也能够得到巨大的提升。



作者简介
    [美]克雷格·赖特
    耶鲁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博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
    在耶鲁大学教授广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天才如何养成”,被授予席沃耶鲁大学本科教学很好奖(2016年)和迪瓦恩品牌奖学金(2018年)。

目录
序言击中隐藏的靶子

第1章天赋或勤奋:智商或复商

先天还是后天?

天赋也许会遗传,但天才不会

勤奋的作用是有限的

天才都是高智商吗?

第2章天才与性别:被操纵的比赛

偏见如何扼杀创造力

被冷落的天才女性

第3章远离神童泡沫

神童就是天才?

神童模仿,天才创造

为什么神童很少会成为创新者?

第4章保持童心,重拾创造性想象力

天才作家的想象世界

找回“内心的孩子”

思维游戏

保持孩童精神

别让孩子“快快长大”

第5章拥有自学的能力

求知的冲动

好奇心的驱动

带着好奇心,终身学习

智商和好奇心,哪一个对成就更为重要?

自学的能力

第6章找到激情,撬动天赋

痴迷于工作的快乐

天才的标志:在激情的驱使下改变世界

寻找心流状态

天才也并不总是击中“靶子”

自尊的需要

纯粹的激情与很好的勤奋

第7章杠杆差异:利用自己的不完美

天才与疯子

精神错乱与创造力,有因果关系吗?

创作是治愈心灵的过程

失聪的作曲家和“脸盲症”的画家

自闭的天才们

“我希望,所以我活着”

第8章反叛者、异类和麻烦制造者

不反叛现状,就没有天才

反叛的动机:对现状不满

天才都是冒险家

拥有强大的复原力

第9章跨界思维:做有好奇天性的狐狸

让大脑到处“游荡”

创新就是连接事物

学习“偷盗”

披着刺猬皮的狐狸

掉进刺猬洞的狐狸

第10章逆向思考

看到对立面

逆向思维和反向运动

出其不意的对比

反向探索:通过答案,寻找问题

利用“不可能”的逻辑

利用矛盾与对立

第11章越努力练习,越幸运

天才是幸运儿吗?

运气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不惧风险

第12章迅速行动.破旧立新

“创造、破坏、毁灭”

天才常常不讨人喜欢

创新性大于破坏性

第13章在放松中寻找灵感

连接梦境与现实

沐浴、音乐、运动

第14章保持很好的专注

沉浸于创作的世界

如何保持专注

创造“安全区”

结语意想不到的结果

致谢

注释

内容摘要
掌握成为天才的秘诀 让普通人也能得到巨大的提升 耶鲁大学教授克雷格·赖特通过20年的研究。全面考察了天才所拥有的14个关键的特征。他在耶鲁大学开设的课程“天才如何养成”大受欢迎。在课程中,他为大家剖析了天才的本质,并总结了切实有效的方法。 那些改变世界的伟大天才从来就不是突然产生的,相反,他们是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产物。最重要的是,这些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是可以主动学习和培养的。 本书并不是单纯地探讨天才是什么,而是让你也能掌握天才背后的习惯。当我们能够养成这些习惯,哪怕不是天才,也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人才,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主编推荐
★作者的身份非常不错
*克雷格•赖特是耶鲁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历史zui悠久、zui知名的学术团体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研究“天才”课题超过20年,在耶鲁大学教授的课程“天才背后的秘密”风靡优选。
★主题刚需
*本书并不是单纯地探讨天才是什么,也不是让你成为天才,而是让普通人也能掌握天才成功背后的14个关键习惯。让普通人能够超越天赋和智商所限,成为更厉害的人。
★实用性强
*赖特教授对天才的本质进行了全面解析,家长如何通过拆解天才的本质,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职场人如何通过跨界思维、终身学习等技巧,高效地学习和工作等。总结了切实有效的方法。书中大量的天才案例,通俗易懂,语言表达深入浅出,引起了国外百万读者共鸣。
★本书荣获亚马逊 2020年度zui佳选书、所有渠道读者4.5星高评价、出版前即售出优选8国语系版权。耶鲁法学院前院长、哈佛商学院教授和多位《纽约时报》作者联袂盛情推荐,这是一本能帮你挖掘隐藏天赋的宝藏之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