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

86.76 6.8折 128 全新

库存30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才武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ISBN9787515107332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9787515107332

上书时间2024-11-19

小二上酒菜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以汉口为主体,就中国娱乐业近代化发展道路进行了详细考察和研究,尤其就1861年汉口开埠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期,汉口在戏曲、电影业、茶馆、民众乐园等方面的发展为主线,并以此为契机,探讨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从传统到近代化转型的原因。



作者简介
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4次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次担任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课题主持人。著有《中国文化市场的演进与发展》《近代中国国家文化体制的起源、演进与定型》等著作10多部;发表论文180余篇,向相关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提供咨询报告120多种(篇);先后10多次获得教育部以及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导论:汉口文化娱乐业的研究对象及其构架 
一、文化娱乐业的研究对象 / 003 
二、汉口文化娱乐业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 / 013 
三、近代汉口文化娱乐业的研究现状述评 / 019 
四、汉口文化娱乐业研究的理论构架 / 050 
第一章 汉口的兴起与江汉平原文化艺术发展格局的裂变 
第一节 汉口开埠与经济文化中心的形成 / 065 
一、两江三镇的地理空间建构了汉口城市文化形态 / 065 
二、商业功能城市特征孕育汉口独特文化性格 / 069 
第二节 江汉文化艺术格局的裂变:从平行并进到归拢集中 / 080 
一、汉剧四大流派向“汉河派”聚集 / 080 
二、楚剧从乡间向汉口城市转移 / 086 
第三节 汉口社会对大众文化娱乐业的催生与孕育 / 089 
一、汉口市民社会的形成 / 089 
二、市民结构对大众娱乐形式的内在约束 / 102 
三、文化娱乐业塑造市民阶层的文化认同 / 109
四、开埠城市娱乐业仍脱不开农耕文化的烙印 / 113 
第四节 新式剧场重构近代城市文化空间 / 116 
一、从茶园到剧场:汉口新式剧场的兴起 / 117 
二、新式剧场对优化城市文化空间的作用 / 122 
第五节 近代大众传媒拓展娱乐市场的影响力 / 143 
一、报刊市场的繁荣助推娱乐市场 / 143 
二、汉口娱乐市场进入唱片时代 / 150 
三、汉口娱乐市场进入广播时代 / 153 
第二章 步入大众文化娱乐多元化时代 
第一节 近代文化娱乐主流形式的变迁:以汉口为例 / 159 
一、中国大众主流娱乐形式流变概略 / 159 
二、近代汉口文化娱乐业的发展轨迹 / 160 
三、娱乐市场变迁遵循“四技术阶梯”逻辑 / 173 
第二节 汉剧在汉口舞台的成熟与式微 / 175 
一、皮黄合奏与汉剧的形成 / 175 
二、汉剧在汉口娱乐市场上走向高峰 / 179 
三、汉剧的式微与改革探索 / 192 
第三节 汉口市场对楚剧的培育 / 205 
一、乡土小戏挺进都市的艰难历程 / 205
二、都市娱乐市场对楚剧的改造与提升 / 214 
第四节 “新剧”登上汉口舞台 / 229 
一、近代汉口话剧发展的两个高潮 / 229 
二、新剧淡出汉口舞台 / 240 
三、新剧对汉口和全国文化界的影响 / 250 
四、民族主义潮流中行业领袖对于戏剧的改造 / 254 
第五节 近代电影业在汉口的兴起与发展 / 261 
一、“西洋影戏”进入汉口娱乐市场 / 261 
二、民国电影业的缩影:陈松林及其上海大戏院 / 281 
第六节 茶馆与曲艺:城市的底层文化空间结构 / 286 
一、茶馆:市民社会的剪影 / 287 
二、曲艺:与茶馆相表里的市民文化结构 / 300 
第三章 民众乐园与近代娱乐业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汉口新市场”:草创和发展 / 311 
(1919.5—1926.12) 
第二节 “血花世界”:革命的政治文化中心 / 319 
(1926.12—1928.5) 
第三节 汉口民乐园:公共娱乐业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定型 / 324 
(1928.5—1930.12)
第四节 兴记“新市场”:民办体制的重建与复兴 / 328 
(1931.1—1938.10) 
第五节 明记“新市场”:沦陷时期的经营 / 330 
(1938.10—1945.11) 
第六节 和记“民众乐园”:战后接收和维持 / 332 
(1945.11—1949.6) 
第七节 民众乐园:近代都市公共文化空间的结构与表征 / 335 
一、外部环境内化为空间生产要素,形成空间历史记忆 / 335 
二、塑造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形成现代观念的载体 / 336 
三、建构符号象征系统,参与社会关系尤其是政治关系的“再生产” / 337 
第四章 现代规训技术在文化娱乐市场的运用与成效 
第一节 宗法专制下政府对文化娱乐业的管理 / 341 
一、明清官府对民间戏曲的抑制 / 341 
二、借助于地方乡绅和乡规,进行文化和道德钳制 / 346 
第二节 民国政府探索文化娱乐业管理方式的尝试 / 348 
一、民初政府寓“管”于“禁”,以“禁”为主 / 348 
二、戏剧审查委员会的设立 / 357 
三、内容审查制度的延伸:从戏剧业到唱片业、电影业 / 368 
四、规训和惩罚技术体系中对话机制的初试 / 373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的设立与曲艺改良 / 376 
第四节 汉口市政府对从事娱乐行业外侨的管理 / 379 
第五节 民国政府关于文化管理体制探索和试验的价值评估 / 383 
一、设置娱乐业的大众教育功能,探索将传统伦理管理原则与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目 
标相统一 / 383 
二、基于近代都市生发出来的公共事务,落实政府公共事务管理之责 / 385 
三、推动文化管理职能专门化,探索建立以科层制为基础的专业管理体系 / 386 
四、以法治代替人治,推进政府管制与行业自我管理相协同 / 388 
五、对文化经营机构的所有制试验,蕴含着穿越时代的历史经验 / 391 
第五章 汉口文化娱乐业的近代转型 
第一节 汉口文化娱乐业的市场运作方式 / 395 
一、商业效益目标指向 / 395 
二、演员职业化 / 407 
三、形成大众娱乐与大众传媒相融合的文化空间 / 413 
第二节 文化娱乐业组织形式的变迁 / 428 
一、行业性组织形态:从老郎庙到戏剧同业公会 / 428 
二、经营体制的变迁:从班主制、脚色制到明角制 / 447
第六章 近代都市公共文化领域的成长与社会转型 
第一节 文化娱乐业与都市公共领域的生长 / 461 
一、文化娱乐业的发展与近代私人领域的成长 / 461 
二、文化娱乐市场的崛起与都市公共空间的成长 / 466 
第二节 文化娱乐业与近代社会动员 / 479 
一、1927 年大革命时期的文化动员 / 481 
二、1937—1938 年的抗战文化动员 / 484 
第三节 近代中国公共文化领域的内涵与表征 / 496 
一、“高台教化”传统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对接与内涵转换 / 496 
二、建构娱乐市场的消费场景,形成个人身份建构的路径 / 503 
第四节 “拟镜”:一种关于文化启蒙理论的解释框架 / 509 
一、确立“他者”:以西方文化为“镜像”反观中华文化特征 / 510 
二、实现“价值判断翻转”:以中华文化为本位吸收融汇西方文化 / 515 
余论:近代汉口文化娱乐业转型的案例价值 
一、文化娱乐业能否统一近代转型中的空间观与时间观? / 521 
二、突破近代社会“观念困局”,开辟“道随器变”的现代化新路 / 525 
从桂子山到珞珈山,二十年求学之路 / 538 
从幕阜山到桂子山,二十年探路之作 / 541 
附 录 / 544



主编推荐

本书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评审专家傅才武教授历经三年全新打造,并邀请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朱英作序。全书以近代汉口都市文化场馆(剧场、电影院、茶馆、游艺场等)和文化娱乐业组织(湖北剧学会、楚剧进化社、楚剧同学会、汉口评书研究会等)的发展进程为主线,将地方政府的职能和大众文化消费行为纳入都市文化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景中来进行考察,描绘出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轨迹。另外,本书从总体上反映出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在都市文化市场中的融合过程以及对居民思想观念的形塑过程,从文化社会学层面对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中所面临的传统—现代、全球化—本土化、民族性—时代性等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回应。本书研究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史料扎实、运用娴熟,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体现了当代学者的历史使命感。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