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而后生
  • 死,而后生
  • 死,而后生
  • 死,而后生
  • 死,而后生
  • 死,而后生
  • 死,而后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死,而后生

50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靳凤林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

版次1

印刷时间2005-02

印次1

印数5000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7-24

周周与周周的书房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馆藏书,书侧有黄斑,有两个印章,内页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靳凤林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2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46693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9页
  • 字数 37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伦理学前沿丛书
【内容简介】
永生的渴望与终死的必然,激荡出人类命运的交响。本书通过对国内外死亡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建构新型死亡形上理论——死亡现象学。为此,作者对死亡现象学的本体论、主要研究方法、基本体系的构成进行了深层次的哲学分析和探讨。主张人类正是意识到自己死亡的必然,为能够战胜和超越肉体之死,克服由此引发的虚无感和恐惧感,才建构起各种真、善、美、圣的生存信念,并将这些生存信念外化为不同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使有限的生命彰显出无限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
靳凤林,河北新乐人。先后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系,分别获哲学学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长期从事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参编相关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应用伦理学基础理论、西方政治伦理史、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序一生死有结无了时
序二死也可能是最大的福
导言面对死亡研究本身
一、超险与经验:死亡学研究的两个层面
二、历史与现状:检审中国死亡研究
三、传统与突破:西方死亡研究的突出特征
四、比较与启示:建构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死亡学理论体系
五、死亡形上研究的现象学尝试

第一章生存本体论与死亡现象学
第一节生存本体论
一、康德的思想遗产与现代西方哲学、神学话语的生存论转向
二、存在、此在与生存: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
三、十字架与存在的勇气:莫尔特曼的神学生存观
第二节死亡现象学
一、死亡龛位中的虚无与生存意义之澄明
二、个人之死、万物终结与上帝的舍金纳
三、生死冲突:死亡现象学的核心内容
第三节求解生存本体问题的现象
一、事实、文本、意义:死亡现象学及其人文属性
二、黑格尔与胡塞尔:两种现象学方法之比较
三、施莱尔马赫与加达默尔:诠释学的两种态度
四、现象学的诠释学:死亡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多与一

第二章人论——西方传统人论的死亡现象学反思
第一节西方传统人论的理论谱系
第二节西方传统人论思路的根本缺陷
第三节死亡现象学视阈中的人

第三章死亡意识——死亡现象的本体论阐发
第一节死亡之于此在
第二节死亡之于世界
第三节死亡之于时空
第四节死亡形上学

第四章生存信念——死亡意识中的价值追求
第一节在死亡意识中建构生存信念
第二节生存信念的多维价值谱系
第三节作为精神冲突的生存信念危机

第五章文化创造——超越死亡的根本途径
第一节死亡意识、生存信念之于文化创造
第二节生死理念文化表述形式的多元透视
第三节困境与出路:生死视阈中的现代性文化
结语直面死亡——走向希望与尊严的人生
一、人类本质特征的重新诠释
二、人之生死两端的对峙与和解
三、用信念与希望支撑起生命的重负
四、赢获生命尊严的文化创造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馆藏书,书侧有黄斑,有两个印章,内页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