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夏金元时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辽夏金元时期

76.7 6.5折 118 全新

库存10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凤霞//胡祥琴|责编:黎晓慧//贺娅|总主编:瞿林东

出版社湖南人民

ISBN9787556124398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9787556124398

上书时间2024-06-22

武汉市胡义郑恒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一、时代风貌与史学面貌
  二、民族史学与史学批评
第一章  少数民族史学批评的开展
  第一节  典籍传播与多民族文化交融
    一、经典阅读与经史翻译
    二、史书民族文字译者的鉴识
  第二节  辽金少数民族的史学批评
    一、辽代契丹人论史笔
    二、金代女真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史学批评倾向
  第三节  元代少数民族的史学批评
    一、蒙古族皇帝及贵族基于修史的批评
    二、色目文臣的史学追求与见解
    三、女真与拓跋后裔的史学批评主张
第二章  史学名著的传播与史学批评
  第一节  《贞观政要》的广泛流传与普遍赞誉
    一、一部富有启迪意义的政治史
    二、辽夏金元时期《贞观政要》的流传
    三、《贞观政要》批评及影响
  第二节  《通鉴》学的新发展与相关评议
    一、金代《资治通鉴》的传播
    二、元代《通鉴》学的昌盛
  第三节  《文献通考》“序”“按”中的评点
    一、通史体裁与典章制度史体例的认识
    二、部分史书长短得失的议论
  第四节  富有个性的史书评论
    一、正史的是非评判
    二、别史、杂史的褒贬评议
第三章  党项西夏史学及史学批评
  第一节  党项族的史学活动
    一、党项族的兴起
    二、党项族的文化习俗
    三、文化的自觉和历史意识的产生
    四、政治色彩浓厚的文化特色
  第二节  西夏史学及史学批评
    一、党项西夏史学的产生
    二、主要的史学活动
第四章  元修三史反映的史体论
  第一节  辽金宋三史编纂主导思想中的批评
    一、关于修史意义的论述
    二、正统观念引发的史书编纂思想的讨论
    三、文献取舍与书法批评
  第二节  《辽史》《金史》《宋史》的体例问题
    一、修史凡例所呈现的择善而从
    二、三史序论中体例的点评
第五章  史学批评观念的阐释
  第一节  采撰、事实的理论探讨
    一、采撰原则
    二、史实的辨别与信史的要求
    三、“理”与“人情”概念的运用
  第二节  史例、史法、史意之论
    一、史例举例
    二、史法之论
    三、史意的解读
  第三节  良史认识的传承与发展
    一、关于史官之职的认识
    二、品评前代史家
    三、议论当代史官、史家
    四、良史之志与良史标准
第六章  辽夏金元史学批评的特点及意义
  第一节  史学批评主体的多民族构成
    一、辽夏金政权史学批评主体的身份
    二、元代史学批评主体的民族属性
  第二节  史学批评的多层次与务实性
    一、立足于治国理政需要的史学批评
    二、以彰显史学文化为目的的史学评论
    三、旨在推进史学批评发展的理论探讨
  第三节  史学批评开展的意义
    一、推进多民族史学规范发展
    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辽夏金元史学增添了民族特点,呈现出新的气象。其中,少数民族史学批评的开展为民族史学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经典的阅读与流传,造就了各族知识精英,有力地推进了多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发展。这一时期史学批评成果尽管不能宋代相比,但具有史学批评内涵的言论、论著也彰显了辽夏金元的史学观念,只是各族批评者史学素养参差不齐,见解精粗相杂,显示出多层次性。本卷阐释了其时史学批评的主体内容、基本特点和重要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