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
  •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

123.76 6.3折 198 全新

库存23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3606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9787208173606

上书时间2024-06-09

武汉市胡义郑恒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第41章论死亡及其与我们的自在本质不灭性的关系/ 569

 

第42章种属的生命/ 629

 

第43章素质的遗传/ 637

 

第44章性爱的形而上学/ 653

 

第45章论肯定生存意欲/ 700

 

第46章论生活的虚无和痛苦/ 706

 

第47章论伦理学/ 727

 

第48章否定生存意欲的理论/ 744

 

第49章解脱之道/ 781

 

第50章结语/ 789

 

 

 

人名索引/ 798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和第2卷,是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倾其一生心血的哲学巨著,被他称为“主要著作”。第1卷是在1818年叔本华年仅30岁时出版的,自出版之日起就一直无人问津,大部分书都静静地躺在仓库里几十年。1844年,叔本华出版了第2卷,第1卷也修订再版,但仍然乏人注意。直到1851年,《附录和补遗》上下两卷出版时,这部增补性的“第二大作”才开始通过一篇英国人的文章才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由此,叔本华就一夜间戏剧性地从完全的默默无闻变得名声大振。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在叔本华去世前一年(1859年),经增补更多的内容以后第3次再版。在后来的两次再版时,当初的第1卷都没有多少改动。可见,叔本华在出版了第1卷以后,余下的时间都在深化、多方面阐明和印证他的天才思想的结晶,而这些作为增补就成了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泛的第2卷。其中,部分内容辑录为《附录和补遗》。

 

叔本华不止一处说过他的主要著作就是一个单一的思想,用叔本华的话说:“这世界就是我的表象”,这是以人们先验具备的智力(认识)形式,即以时间、空间和因果律构建起来的世界,但这并不是本来之物或自在之物(Ding an sich);这本来之物或自在之物,据康德认为,是人的智力所无法探究的,但叔本华认为这自在之物就是意欲。“这意欲,纯粹就其自身考察,是没有认识力的,只是一种盲目的欲望和冲动,正如我们在无机的和植物的大自然及其规律,以及在我们自身生命的植物部分,仍能看见其呈现出来;这意欲透过所添加的、为意欲服务而产生的表象世界,对其意欲活动和对其所要意欲的获得了认知,那也就不是别的,恰恰是这所存在的世界。所以,我们称这现象的世界为意欲的镜子、意欲的客体性;既然意欲所要意欲的始终是生命,恰恰因为生命不是别的,而是展现给我们的头脑表象的意欲活动,那假如我们不说‘意欲’,而非要说‘求生意欲’的话,那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词义堆砌而已。”(《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54)

 

在向读者表达这个单一思想的时候,叔本华所用的方式是:“把我们这个单一的思想分割为许多方面来考察,虽然这是表达的手段,但对于这思想本身却不是关键的,而只是人为的形式。为了更容易地表述和理解,这著作分成了四个主要视角,分为四篇,同源的、相近的和同一的东西都极为精心地连接了起来。——只有反复阅读这书,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才会清晰,然后所有的部分才会互相充分阐明。”(同上书)

 

那么,叔本华所说的这四篇(“四个视角”)就是从第1卷开始的四篇:认识论、本体论、美学和伦理学。

 

篇讨论为意欲而配备的智力及其产物,亦即认识的方式和认识的结果,也称认识论。所以,篇是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切智力活动及其方式,包括唯心论、唯物论,先验的感觉知识(如时间、空间及因果律)和后验的其他知识,等等。

 

第二篇阐述所谓意欲的客体显现,在无机的和有机的大自然的显现,动物和人的现象,所涉及的是以意欲为核心的种种大自然和人的现象。

 

第三篇再度和进一步讨论篇所阐释的人的智力认识方式和成果,涉及的是智力更高一级的、客观的,亦即摆脱了意欲以后的认识活动,包括审美、艺术、音乐、造型艺术、建筑艺术、天才的实质,等等。

 

第四篇再度和进一步阐释意欲的世界,而人是意欲的一级的客体化现象,各个个体中的生存意欲都在各自地争取和奋斗,这就构成了人性、个体性格、道德和伦理学的内容,而又因为人是意欲的的客体化现象,其运作虽然与别的大自然现象一样,都是既定的性格透过由因果律所带来的动因而必然活动起来,但由于人有了更高的智力的照明,在有了更多的行动选择之下,人的行为似乎就比简单的大自然现象显得复杂和难以把握。所以,伦理学的真理比一般的自然现象的真理有更多的含义。而盲目的意欲的发展到了人的级别,就有了解救的可能。由此话题所衍生的宗教、肯定和否定生存意欲的学说,则在此篇展开。

  

第2卷共50篇文章,也都从上述四个视角,亦即四篇的基本内容和话题作了更专门、更深、更广泛的增补阐述和证明。虽然如此,叔本华仍一再强调“并没有妄称从根本上解释了这世界;相反,我的哲学只停留在每个人都接触到的外在和内在经验的事实,说明这些事实之间真正的和至深的关联,但又不会真的超越这些事实而说起某些外在世界的事情及其与这世界的关系。因此,我的哲学不会对超出所有可能的经验之外的事情做结论,而只是对在外在世界和自我意识中已有、已知的东西给予解释;因而也就是满足于根据这世界自身的种种内在关联而理解这一世界。所以,我的这哲学是康德意义上内在的、固有的,在经验和知识范围之内”。

 

叔本华说:“我的哲学议论的特色就是要对事情一究到底,因为我不穷追到终的现实根由是不会罢休的。这是我的天性所致,让我满足于某些泛泛的、抽象的,因此是不确定的知识,或满足于纯粹只是概念,甚至只是字词,对我是几乎不可能的。受这种天性的驱使,我会深究至所有概念和命题的终基础,直到这些永远是直观的东西赤裸裸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为止。然后,我要么以这些作为所要审视的原初的现象;要么如果可能的话,就把这些原初现象分解为基本组成部分,但不管怎么样,我都限度地追求事情的本质。”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德文版(1844年)出版了177年后,中文版终于出版了。虽然迟了点,但总算让这部著作完整地与中文读者见面了。

 

本译本根据莱比锡Inzel出版社的《叔本华著作全集》(5卷本,威廉·恩斯特大公版本,1920年)第2卷翻译。书中的拉丁文、希腊文、法文、意大利文等引语都没有附上相应的德文(英文除外),其中法文和英文引文,译者直接根据原文译出,其他语言的引文,则根据瑞士苏黎世第欧根尼出版社《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苏黎世版,1977年)中所附的德文翻译。



 
 
 
 

商品简介

第2卷共50章,是对第1卷前四篇内容的补充。其中,第1—17章是对篇的补充,第18—28章是对第二篇的补充,第29—39章是对第三篇的补充,第40—50章是对第四篇的补充。这些内容更通俗易懂,包含了他的思想精髓。其中有些是传颂的名篇,如“论天才”“论历史”“论大自然的美”“关于音乐的形而上学”等。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他的思考过程和思想的转向,认清从生命意欲学说到权利意欲学说的承继关系,以及对马赫主义、实用主义、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精分学说的影响,因而肯定是研究他的思想的重要著作,绝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注释和说明。叔本华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说:“第2卷比第1卷更好。和第1卷相比,第2卷犹如一幅着色的图画,第1卷只是一幅速写。它是我一切著述中的佼佼者,甚至第1卷的全部意义也只有通过第2卷才能显现出来。”他在序言中说:“我的著作明显地在脸上刺着’诚恳坦白’的金印。”“我站在反省思维的立场上,决不是灵感的立场上。”“我感到愉快的是25年后,并没有发现第1卷有什么要收回的东西;因此,我的基本理念,至少对我自己来说,是保持住了。”



作者简介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和补遗》等。



目录
对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的增补

第一部分有关直观表象的理论

第1章观念论的根本观点

第2章关于直观认识或理解力认识的理论

第3章论感觉、感官

第4章论先验的知识

第二部分有关抽象表象或者思维的理论

第5章论缺乏理性的智力

第6章论抽象的或理性的知识的理论

第7章论直观知识与抽象知识的关系

第8章有关“可笑”的理论

第9章论逻辑学

第10章论三段论

第11章论雄辩术

第12章论科学理论

第13章论数学的方法学

第14章论联想

第15章论智力的本质性缺陷

第16章论对理性的实际应用和斯多葛主义

第17章论人对形而上学的需求

对第二篇“世界作为意欲初论”的增补

第18章论是否可以认识事物本身

第19章论意欲在自我意识中的性

第20章论意欲在动物性机体中的客体化

第21章总体的回顾和思考

第22章对智力的客观看法

第23章论意欲在不具认知的大自然中的客体化

第24章论物质

第25章对意欲作为自在之物的超验思考

第26章论目的论

第27章论本能和遗传的本领

第28章生存意欲的特征

对第三篇“世界作为表象再论”的增补

第29章论对理念的认识

第30章论认知的纯粹主体

第31章论天才

第32章论精神失常

第33章论大自然的美

第34章论艺术的内在本质

第35章关于建筑美学

第36章造型艺术美学散论

第37章论文艺的美学

第38章论历史

第39章论音乐的形而上学

对第四篇“世界作为意欲再论”的增补

第40章前言

第41章论死亡及其与我们的自在本质不灭性的关系

第42章种属的生命

第43章素质的遗传

第44章性爱的形而上学

第45章论肯定生存意欲

第46章论生活的虚无和痛苦

第47章论伦理学

第48章否定生存意欲的理论

第49章解脱之道

第50章结语

人名索引

内容摘要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和第2卷,是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倾其一生心血的哲学巨著,被他称为“主要著作”。第1卷是在1818年叔本华年仅30岁时出版的,自出版之日起就一直无人问津,大部分书都静静地躺在仓库里几十年。1844年,叔本华出版了第2卷,第1卷也修订再版,但仍然乏人注意。直到1851年,《附录和补遗》上下两卷出版时,这部增补性的“第二大作”才开始通过一篇英国人的文章才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由此,叔本华就一夜间戏剧性地从接近的默默无闻变得名声大振。《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在叔本华去世前一年(1859年),经增补更多的内容以后第3次再版。在后来的两次再版时,当初的第1卷都没有多少改动。可见,叔本华在出版了第1卷以后,余下的时间都在深化、多方面阐明和印证他的天才思想的结晶,而这些作为增补就成了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泛的第2卷。其中,部分内容辑录为《附录和补遗》。本书具体分为对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的增补、对第二篇“世界作为意欲初论”的增补等内容。

主编推荐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两卷)是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著作,第1卷出版于1818年,内容分为五篇:一是“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主要研究服从充足根据律的表象、经验和科学的客体,它们构成了一个表象的世界;二是“世界作为意欲初论”,主要研究意欲的客体化,它构成了一个意欲的世界;三是“世界作为表象再论”,内容是关于理念和艺术的客体,它构成了一个理念的世界;四是“世界作为意欲再论”,主要研究生命意欲的肯定和否定,它构成了一个伦理的世界;五是附录,康德哲学批判。

第1卷出版后几乎无人问津,但叔本华仍然坚信他的哲学是对世界的正确解释,在25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思考和补充全新的意欲哲学体系,不断地寻找能证明他的哲学的各种自然科学的材料,不停地增加解释内容,这无疑扩充了他的思考,厘清了他的思路,完善了意欲哲学的体系和逻辑,标志着意欲哲学的完全成熟。第2卷出版于1844年,是这25年思考的结果和总结,“我的表现方式和语调风格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已不便再把第2卷的内容和第1卷合为一体,正是’合之两伤’”,“名副其实地有着互为补充的关系”,“就像一块铅玻璃制成的凸面透镜和一块石灰碱玻璃制成的凹面镜两两配合”,“第1卷超过第2卷的是青春的火焰和初获信念时的热诚所能提供的东西罢了,第2卷是以思想之高度的成熟和彻底胜过第1卷。”

第2卷共50章,是对第1卷前四篇内容的补充。其中,第1—17章是对篇的补充,第18—28章是对第二篇的补充,第29—39章是对第三篇的补充,第40—50章是对第四篇的补充。这些内容更通俗易懂,包含了他的思想精髓。其中有些是传颂的名篇,如“论天才”“论历史”“论大自然的美”“关于音乐的形而上学”等。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他的思考过程和思想的转向,认清从生命意欲学说到权利意欲学说的承继关系,以及对马赫主义、实用主义、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精分学说的影响,因而肯定是研究他的思想的重要著作,绝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注释和说明。叔本华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说:“第2卷比第1卷更好。和第1卷相比,第2卷犹如一幅着色的图画,第1卷只是一幅速写。它是我一切著述中的佼佼者,甚至第1卷的全部意义也只有通过第2卷才能显现出来。”他在序言中说:“我的著作明显地在脸上刺着’诚恳坦白’的金印。”“我站在反省思维的立场上,决不是灵感的立场上。”“我感到愉快的是25年后,并没有发现第1卷有什么要收回的东西;因此,我的基本理念,至少对我自己来说,是保持住了。”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