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人成为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让人成为人

110.8 6.2折 180 全新

库存3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C. 阿特休勒;郭峰,张萌[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36168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80元

货号9787301336168

上书时间2024-05-25

武汉市胡义郑恒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艺术:让人成为人》为一部人文学通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文学的方方面面。涵盖的人文学学科有: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深入讨论的人文学主题有: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爱等。
文字晓畅明了,配图丰富生动,观点新颖,视角多元,范例充足,分析独到,整体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
作者理查德·加纳罗和特尔玛·阿特休勒深信:“人文学表达着我们在灵光乍现时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许是在一次淋浴、也许是在风和日丽的某天的一次街头散步时,你的灵魂因为体验到生命的纯粹喜悦而得到升华……《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学通识(第11版)》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家呈现一个无比精彩和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人所构造,它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一样久远,而且每天都在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掘。”
但生而为人,正如《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学通识(第11版)》标题所示,是一门艺术。我们如何实践生而为人的艺术?一、通过创造。《艺术:让人成为人》中有六章全面详尽地探讨了人文学在全球不同文化中的历史和作用,分析了主要的代表作,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提出了观看、阅读和聆听的评价标准。二、通过质疑。书中另有七章深入独到地探讨了历史上引人深思的各个哲学主题,包括信仰、幸福、自然、死亡、道德、自由和爱。
这本结构独特的人文学研究导论,不仅揭示了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智慧的世界,还提供了一个条分缕析地回应这个世界的框架,同时也探讨了批判性思考者借以评价并反思其所读、所见及所闻的各种策略。



作者简介
【美国】(美)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C. 阿特休勒
  ----------------------------  

理查德·加纳罗(Richard P. Janaro,1927—2017)
理查德·加纳罗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出版多部大学通用教材,包括与阿特休勒合著的《艺术:让人成为人》和《回应戏剧》《哲学:有关信仰》《人的价值》(与达尔文·吉尔哈特合著)等。他还从事戏剧创作,作品包括《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后一天》和《恒定之光:爱因斯坦在1905》等。曾凭借《人文学:是什么又能做什么》荣获艾美教育纪录片奖,是迈阿密新世界人文学校的创始人之一,曾任该校戏剧艺术系系主任。

特尔玛·阿特休勒(Thelma C. Altshuler, 1924—2019)
特尔玛·阿特休勒教授曾于迈阿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历史和文学,1953—1962年在迈阿密大学教授文学和人文学,曾组织开设横跨艺术、音乐、宗教、戏剧和哲学各学科的本科必修课,而后在迈阿密—戴德学院执教,至1998年荣休,期间开设了一系列人文学课程,并于1992年荣任邦妮·麦凯布人文学讲席教授。阿特休勒教授一生曾出版多部教科书,十分强调批判性思考和历史对当下的影响。

郭峰,张萌
  ----------------------------  
郭峰,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文化、西方文论研究,同时也从事艺术批评与策展、戏剧编导等方面的工作。
张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方向博士生。

目录
目录

艺术:是个问题  朱青生  011
序  013
致谢  016
第一部分 探求人文学
第一章 人文学:一座闪耀的灯塔  005
1.1 做一个完整的人  006
1.2 人文学的礼物  009
1.3 成为一个“无限的人”  018
第二章 人文学和批判性思考  021
2.1 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  022
2.2 人文学中的日神式反应和
酒神式反应  023
2.3 训练你的思维  030
2.4 批判性观赏指南:职业的和个人的  035
2.5 直意派和隐喻派  040
第三章 神话及人文学的起源  045
3.1 神话是什么?  046
3.2 神话原型  048
3.3 作为解释的神话  060
3.4 童年神话  068
3.5 民间神话  071
3.6 神话对人文学的影响  074

第二部分 人文学学科
第四章 文学  083
4.1 经典和杰作  084
4.2 作为历史的文学  085
4.3 诗歌  091
4.4 小说  108
4.5 短篇小说  114
第五章 艺术  123
5.1 模仿的需要  125
5.2 用不同的风格创造相似  128
5.3 对完美复刻的反抗  146
5.4 作为变革的艺术  152
5.5 摄影和数字艺术  166
5.6 建筑  168
第六章 音乐  179
6.1 音乐的基本要素  181
6.2 不同的音乐体验  190
6.3 音乐厅之外的音乐  199
第七章 戏剧  221
7.1 戏剧与戏剧史中的悲剧  223
7.2 戏剧史中的喜剧  241
7.3 19世纪:现代戏剧的起源  250
7.4 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纪  258
第八章 音乐舞台艺术:歌剧、音乐剧、舞蹈  271
8.1 歌剧  273
8.2 从歌剧到音乐剧:轻歌剧与通唱剧  281
8.3 百老汇音乐剧  285
8.4 舞蹈  293
第九章 电影与电视  307
9.1 动态影像的程式  308
9.2 早期电影的里程碑  313
9.3 主要的电影类型  315
9.4 两部美国经典电影  331
9.5 电影作者  336
9.6 “小银幕”:电视  343
9.7 略说批判性观看  346

          第三部分 人文学主题
第十章 宗教  353
10.1 宗教在人文学中的重要性  354
10.2 多神教的信仰  355
10.3 对无定形的或普遍的神的信仰  360
10.4 对一神的信仰  367
10.5 理解善与恶:信仰问题  376
10.6 怀疑  381
10.7 宗教与艺术  385
第十一章 道德  391
11.1 道德的定义  392
11.2 利己主义的道德观  395
11.3 利己主义道德的几个替代方案  405
11.4 道德与宗教  412
11.5 道德与艺术  414
11.6 道德相对主义  419
第十二章 幸福  425
12.1 快乐主义:幸福就是快乐  427
12.2 伊壁鸠鲁主义:幸福是适度地生活并避免痛苦  431
12.3 斯多葛主义:幸福就是活着  434
12.4 亚里士多德论幸福  438
12.5 幸福生活的典范  442
12.6 佛教的幸福之路  446
12.7 幸福(不幸)与艺术  447
第十三章 爱  451
13.1 爱欲  452
13.2 灵爱  459
13.3 家庭与友谊  462
13.4 浪漫的爱  469
13.5 爱情与婚姻  477
13.6 爱的变奏  479
第十四章 生之肯定  487
14.1 身为凡人:我们如何描绘
和颂扬死亡  488
14.2 通俗艺术中的死亡  492
14.3 应对死亡的策略  495
14.4 人文学中的生之肯定  505
14.5 生之肯定的模式  509
第十五章 自然  519
15.1 早期的自然观  521
15.2 自然与浪漫  524
15.3 亚洲人眼中的自然  529
15.4 城市化的兴起  530
15.5 自然的力量  533
15.6 留下印记  536
15.7 不只是麻烦  539
第十六章 自由  545
16.1 早期的自由观  546
16.2 决定论  548
16.3 自由意志  557
16.4 存在主义  562
16.5 有限的自由  568
注释  574
年表  584

内容摘要
《艺术:让人成为人》为一部人文学通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文学的方方面面。涵盖的人文学学科有: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深入讨论的人文学主题有: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爱等。
文字晓畅明了,配图丰富生动,观点新颖,视角多元,范例充足,分析独到,整体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
       作者理查德·加纳罗和特尔玛·阿特休勒深信:“人文学表达着我们在灵光乍现时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许是在一次淋浴、也许是在风和日丽的某天的一次街头散步时,你的灵魂因为体验到生命的纯粹喜悦而得到升华……本书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家呈现一个无比精彩和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人所构造,它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一样久远,而且每天都在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掘。”
       但生而为人,正如本书标题所示,是一门艺术。我们如何实践生而为人的艺术?一、通过创造。《艺术:让人成为人》中有六章全面详尽地探讨了人文学在全球不同文化中的历史和作用,分析了主要的代表作,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提出了观看、阅读和聆听的评价标准。二、通过质疑。书中另有七章深入独到地探讨了历史上引人深思的各个哲学主题,包括信仰、幸福、自然、死亡、道德、自由和爱。
       这本结构独特的人文学研究导论,不仅揭示了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智慧的世界,还提供了一个条分缕析地回应这个世界的框架,同时也探讨了批判性思考者借以评价并反思其所读、所见及所闻的各种策略。

主编推荐
1、人文学通识经典,被誉为“伟大的人文学教科书” 。
2、靠前40年,经久不衰。
3、哈佛大学人文艺术通识课教材。 
4、从1979年第1版到现在的第11版,为高版次图书,第11版为近期新版、内容与时俱进、全方位更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