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与社会驱动的数字化未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科技与社会驱动的数字化未来

26.19 4.4折 59 全新

库存18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金松,周政华主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15190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9787308215190

上书时间2024-05-08

武汉市胡义郑恒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司晓
l 腾讯集团副总裁
l 腾讯研究院院长
l 深圳巿协会会长
法学博士,斯坦福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互联网产业、政策、经济等领域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对中国互联网发展中涌现的大量行业问题有深入分析与研究思考,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强大的研究能力和业界影响力。

马永武
l 腾讯企业文化部总经理
l 腾讯学习发展总经理
2007年加入腾讯,和团队一起为腾讯搭建了完善的公司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负责腾讯公司企业文化的策略研究、文化提炼、公司的内部沟通及文化氛围建设等工作。



目录
01 挑战:极限场景下的技术大考

阻击谣言:非常不错科普背后的“信息战”

疫情谣言的“病毒式传播”

将事实查证到底:技术加入疫情信息战

后疫情时代的谣言治理

透明化治理:尊重公众自主性

救命的AI——直击痛点,与时间赛跑

腾讯AI团队助力新冠肺炎识别和早期分诊

声音识别无症状感染者

AI医疗的潜力和挑战

公共服务数字化:精度、尺度、温度

“智慧抗疫”:大数据的精度

数字化治理的“尺度”: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技术的温度:“科技适老”成共同关切

转战线上:连接力、适应力、复原力

区隔下的连接:技术助力复工、复产

数字化加速:从不得已到新常态?

云上生活:技术只是一把钥匙

02 探索:透明、普惠与共融

如何让普通人读懂AI?谷歌“模型卡”探索

黑箱:从“变”成白人说起

打开黑箱:谷歌的×AI计划与模型卡(Google Model Cards)

一种让普通人理解AI的可行性探索路径

可解释性AI,也没那么容易

“流量普惠”如何助力快手突围?

定义:多元视角下的“流量普惠”

效果:对产品形态的影响

创新点:机会平等

再造“小破站”:B站社区氛围的失落与新生

弹幕礼仪考古

社区氛围的本质

B站经验启示录

破圈后的弹幕

旧氛围的失落

内容社区的归途

发现“星星的孩子”:AI介入儿童自闭症诊断

难以抓住的黄金干预期

Cognoa:手机上的AI诊断医生

借AI之力:Cogrnoa的创新之举

一条困难但十分光明的路

03 机制:构建数字时代科技责任

数字时代的科技责任挑战与应对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引发各方关注

数字时代呼唤新的科技伦理机制/0g

人工智能伦理制度建设多方探索

多元主体共建人工智能伦理制度

中美欧采取不同的治理路径,强调平衡创新与伦理问题门

靠前社会推动人工智能伦理对话,达成原则性共识

科技行业日益重视人工智能伦理,积极探索落地机制门

人工智能伦理制度建设的共识和建议

共识门

建议门

04 改变:科技与社会共生的未来

朱恒源:疫情只是一个引发器

疫情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什么门

创新的成本越来越低

从“反共识”到“存共识”

社会自身的“张力”会倒逼调整

通过社群互动驯旧艮技术的坏处

企业要理解社会的期待门

旧范式不能解决新问题门

姜奇平: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变刚刚启动

线下主动找线上

治理模式变革

在发展中完善

示范效应很好重要门

廖卉:未来工作场景与创新的情感动力

“远程+现场”的混合办公模式正在成为新常态

就业市场会是平台和大企业并存门

科技应用中,要给人文关怀更多比重

“向善”是创新的底线、动力和最终目的

曾毅:如何阻止人工智能犯“低级”错误

创新动力激进,伦理问题思考不足门

人工智能为什么会犯“低级”错误

真正好的技术创新,要防止负面效应

伦理原则的务实技术落地

可持续的人工智能,要考虑对社会的长远影响

伦理原则落地需要跨部门、跨学科协作

陈晓萍:互联网公司管理大变革

“向善”的代价门

用“向善”超越竞争对手

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大革命”

刘海龙:我们正在把“判断”的权利交给算法

过去关注符号和精神,现在关注物质的影响

瘦情是一种“例外状态”,但某些改变将成为常态

视频化社会:抽象能力消解,逻辑思维让位

“判断”是人的基本权利,但我们正在把它交给算法

常江:批判让技术更符合人本精神

如果只能接受30秒短视频,还如何去理解真正严肃的议题

我们正在没有任何批判性地拥抱智能技术带来的效能

正因为有大量批判存在,才让技术更具人本精神

媒介素养应该被放在教育中很好重要的位置上

没有任何一场观念革命,可以在毫无冲突的情况下完成

陈楸帆:如何去想象不一样的未来

反英雄,对抗大机器:赛博朋克的核心是自由

将一切外包给智能设备,人类还剩下什么

谈教育:自我寻找的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缺失了

谈写作,AI无法替代人类作家

琳达·格拉顿:技术进步如何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远程办公”重新定义工作和生活

技术进步倒逼职业技能提升

薛澜:科技伦理机制建设要有透明度

企业落实治理

从发展型向规制型转变

机制建设要有透明度

内容摘要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信息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次世界范围的危机打上了数字时代的烙印。不同的产品和技术从用户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快速迭代、积极应战,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场见招拆招的技术大考,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实战检验——数字化浪潮将引发科技企业怎样的巨大变革,又将如何重塑行业、区域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本书总结和梳理了2020年全行业对数字化未来的思考与实践,聚焦疫情中的挑战,从疫情之下的科技“战疫”,疫情之中科技与产业的范式变革,到疫情之后未来工作场景和创新动力,产品向服务转变的趋势,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的影响和相关科技伦理建设,提供多角度的思考和建议。疫情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是立足当下,更是关切未来的选择。当数字科技从极限考验回归到社会常态,有关现实世界与数字空间、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线下世界与线上世界新型关系的讨论,便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贵了。

主编推荐
科技创新的潮流势不可挡,历史如此,现实亦如此。在科技创新如星辰般浩瀚与复杂的环境中,回归人的社会性初心,或许是社会与科技达成向善的同归之途。                         ——邱泽奇/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                                                                                                                                                中国是被互联网改造得最为的国家,它以底层的数字化创新应用加速重构新基建的能力,这是科技作用于社会发展的生动体现。同时,被改造的中国成功通过了这次疫情压力测试,坚定了各行业迈向数字化的群体共识。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新思维、新技术与新工具的巨大潜能,相信借助它们可以应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吴晓波/财经作家,890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