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地方史概论
  • 当代地方史概论
  • 当代地方史概论
  • 当代地方史概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地方史概论

102 九品

仅1件

广西南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启泉 主编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11-08

孔先生旧书堂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钟启泉 主编
  • 出版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5
  • 版次 1
  • ISBN 9787811144482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0页
  • 字数 253千字
【内容简介】
  我国当代地方史研究是改革开放催生的时代产物,也是这一时期繁荣发展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标志。

  当代地方史研究作为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得到蓬勃发展,在全国大部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专门的当代地方史研究机构,培育了一支当代地方史研究队伍,推出了一批当代地方史研究成果。当代地方史研究作为史学领域的一支新军,占有了一席之地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相对史学领域的其他学科,当代史、当代地方史具有与现实更密切的联系,具有更鲜明的时代性,其对现实的借鉴、指导作用更直接、更明显。立足现实,关注现实社会的需要,努力对现实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作出回答,是当代地方史研究的重要特点,也是当代地方史研究得到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与现实密切的关联度及对现实较强的指导作用,赋予了当代地方史研究旺盛的生命力。事实上,在不少地方,当代地方史的研究课题由于紧扣社会现实,又直面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与热点问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当代地方史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繁荣发展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了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对当代地方史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代地方史研究与编纂事业方兴未艾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到,当代地方史学界对该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编研过程中常常遇到的许多实践问题,尚未进行较系统的思考与总结,各地的当代地方史工作者大多各自为战,埋头于编研实践,对该学科的理论思考,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状况与当代地方史编研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有鉴于此,我们尝试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本书对当代地史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诸如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内容和范围、意义和作用,当代地方史的学科特性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当代地方史编研工作者的修养等等,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当代地方史编研的实践问题,诸如研究方法、编纂要览、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史评的写作等等,也试图作出有实践意义的回答。当然这只是我们的良好愿望。

  本来,进行上述探索,需要有较高水平的史学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当代地方史编研实践经验。然而我们不揣浅陋,贸然涉足这一领域,旨在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当代史地方史学工作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为当代地方史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当代地方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二、当代地方史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三、当代地方史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 基础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

 二、生产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和认识论基础

 三、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逻辑分析方法

 二、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

 三、当代地方史研究的具体和抽象

第四章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一、资料的作用与分类

 二、收集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三、资料的整理、考证与运用

第五章 编纂要览(上)

 一、编纂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二、体裁的选择与创新

 三、内容的编排

 四、史论结合的运用

 五、史体语言的要求

 六、标题、引证、注释和附录

第六章 编纂要览(下)

 一、历史事件的表述

 二、历史人物的表述

 三、突出地方特色

第七章 当代地方史评论

 一、评论的属性和作用

 二、评论的原则和方法

 三、评论的写作与提高

第八章 当代地方史研究的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的修养

 一、对当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当代地方史研究的发展

 三、现实的变革和当代史的发展

 四、史学工作者的修养

附录一 当代地方史研究可供借鉴的史料知识

 一、史料的作用和分类

 二、史料的讹误与史料学的产生

 三、中国史料学的历史

附录二 史学和其他学科关系的基本知识

 一、史学与哲学

 二、史学和考古学

 三、史学和民族学

 四、史学和历史地理学

 五、史学和文学

 六、史学和自然科学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