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质研究方法
  • 水质研究方法
  • 水质研究方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水质研究方法

25 1.8折 138 八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洪营、黄晶晶、孙艳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2

上书时间2024-03-30

天天火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书有水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洪营、黄晶晶、孙艳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34388
  • 定价 1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56页
  • 字数 8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水质研究方法》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实用的、反映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的水质研究方法指导书。《水质研究方法》围绕掌握污染物浓度水平、解析组分特征、评价水质安全、预测水质潜能等水质研究的四大类目的,在系统总结水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常规水质指标、有机组分特征、有毒有害化学和生物污染物、水质安全性和稳定性指标,系统阐述了指标的含义和意义、典型条件下的指标取值范围和水质要求、测定方法和典型研究案例;总结了面向处理工艺选择的污水处理特性评价方法和消毒研究方法;介绍了水质研究思路、实验设计方法、数据获取方法、数据解析和解读方法以及表征方法;特别注重“水质安全“、和“水质转化特性”研究,具有显著的特色。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水质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1.2污染物种类
1.3污染物的基本特点
1.4水质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方法.
1.5水质指标
1.6水质研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感官和物理性状及其研究方法
2.1感官指标及其意义.
2.2悬浮固体和浊度
2.3色度
2.4臭和味
2.5温度一
参考文献

第3章无机物综合指标及其研究方法
3.1pH值
3.2酸度一
3.3碱度
3.4硬度
3.5电导率
3.6溶解性总固体
3.7溶解氧
参考文献

第4章非金属无机离子和化合物及其研究方法
4.1硫化物
4.2硫酸盐
4.3亚硫酸盐
4.4氯化物
4.5余氯
4.6溴酸盐
4.7碘化物
4.8氟化物
4.9氰化物
参考文献

第5章氮及其研究方法
5.1氮元素及其意义
5.2总氮
5.3凯氏氮
5.4有机氮
5.5氨氮一
5.6硝酸盐氮
5.7亚硝酸盐氮
5.8氮元素典型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第6章磷及其研究方法.一
6.1磷的形态及其相互转化
6.2总磷
6.3溶解性正磷酸盐
6.4细胞内的磷及其形态
6.5三磷酸腺苷(ATP)
6.6有机磷l
参考文献

第7章微量重金属及其研究方法.
7.1重金属及其危害性
7.2重金属的浓度范围
7.3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7.4重金属形态/价态分析方法.
7.5重金属的生物促进效应及其研究方法
7.6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及其研究方法
参考丈献

第8章有机化合物常规综合指标及其研究方法
8.1有机化合物常规综合指标及其意义l
8.2生化需氧量(BOD)
8.3化学需氧量(COD)
8.4总需氧量(TOD)l
8.5BOD?COD?TOD之间的关系
8.6总有机碳(TOC)
8.7总有机卤化物(TOX)及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
8.8其他总有机物综合指标
8.9不同有机物综合指标之间的关系l
参考文献

第9章有机污染物光谱特征分析方法
9.1有机物光谱特征及其意义
9.2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特性分析
9.3红外光谱特性分析
9.4荧光光谱特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10章溶解性有机组分分离与解析方法
10.1溶解性有机组分的定义与类型
10.2溶解性有机组分中典型物质的检测方法.
10.3溶解性有机组分的树脂组分分离l
10.4DOM凝胶排阻色谱分析.
10.5超滤膜过滤组分分离法
10.6应用研究案例:臭氧氧化中再生水DOM凝胶排阻色谱分析
参考文献

第11章溶解性有机组分指纹分析与综合表征方法
11.1DOM树脂组分分离特性表征
11.2DOM各组分凝胶排阻色谱分析
11.3DOM指纹分析方法
11.4DOM指纹图应用案例
参考文献

第12章致嗅致色物质及其研究方法.
12.1致嗅致色物质及其意义
12.2致嗅物质
12.3致色物质
参考文献

第13章微量有机污染物浓缩与分析方法
13.1微量有机污染物指标及其意义
13.2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13.3微量有机污染物测定方法.
13.4研究数据解析方法
参考文献

第14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新兴污染物及其研究方法
14.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4.2多环芳烃
14.3内分泌干扰物
14.4药品和个人护理品
参考文献

第15章典型消毒副产物及其研究方法
15.1消毒副产物类别与危害.
15.2消毒副产物标准
15.3消毒副产物检测方法.
15.4消毒副产物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第16章综合生物毒性及其研究方法.
16.1综合生物毒性及其意义.
16.2综合生物毒性标准和水质要求
16.3综合生物毒性测定方法.
16.4综合生物毒性数据解析方法.
16.5综合生物毒性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第17章毒性因子识别方法
17.1毒性因子控制的必要性.
17.2基于毒牲因子控制的水质安全性管理体系.
17.3毒性因子识别方法
17.4毒性因子控制途径
17.5毒性因子识别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第18章常见病原微生物及其研究方法
18.1生物指标及其分类
18.2动物性病毒
18.3铜绿假单胞菌
18.4产气荚膜梭菌
18.5沙门氏菌
18.6隐孢子虫与贾第鞭毛虫.
参考文献

第19章病原指示微生物及其研究方法
19.1病原指示微生物指标及其意义
19.2噬菌体
19.3细菌总数
19.4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
19.5埃希氏大肠杆菌
19.6粪链球菌
参考文献

第20章新兴生物指标与细胞特征组分及其研究方法.
20.1抗生素抗性菌
20.2抗生素抗性基因
20.3内毒素
参考文献

第21章微生物浓度与群落结构及其研究方法
21.1细菌浓度一
21.2微藻浓度
21.3醌指纹一
21.4群落代谢特性
参考文献

第22章化学稳定性及其研究方法.
22.1化学稳定性及其意义.
22.2化学稳定性判别方法.
22.3化学稳定性水质标准和水质要求
22.4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第23章生物稳定性及其研究方法.
23.1生物稳定性及其意义.
23.2生物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23.3保障水质生物稳定性的控制目标
23.4典型条件下的水质生物稳定性
23.5生物稳定性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第24章余氯衰减特性及其研究方法.
24.1余氯衰减特性研究方法.
24.2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第25章藻类生长潜力及其研究方法.
25.1藻类生长潜力及其控制要求.
25.2藻类生长潜力的测定方法.
25.3藻类生长潜力研究设计与数据解析方法.
参考文献

第26章有毒有害化合物生成潜能及其研究方法.
26.1有毒有害化合物生成潜能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26.2氯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
26.3氯消毒生物毒性生成潜能.
参考文献

第27章化学污染物处理特性及其研究方法
27.1处理特性的定义及其意义.
27.2特征污染物(组分)识别与评价方法
27.3无机污染物的沉淀去除特性.
27.4有机污染物的混凝去除特性.
27.5污染物的过滤去除特性.
27.6污染物的生物处理特性.
27.7污染物的吸附去除特性.
27.8污染物的氧化分解特性.
参考文猷

第28章膜污染潜力及其评价方法.
28.1膜污染潜力评价及其意义.
28.2膜结垢潜力预测方法.
28.3有机物物理性污堵预测方法.
28.4膜生物污染预测方法.
28.5RO膜污染评价实验方法.
28.6膜解剖方法
参考文献

第29章氯消毒试验研究方法
29.1氯消毒及其特点
29.2氯消毒试验设计
29.3氯消毒影响因素
29.4氯消毒研究案例
29.5二氧化氯消毒试验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30章臭氧消毒研究方法
30.1臭氧消毒及其特点
30.2臭氧消毒试验设计
30.3臭氧消毒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30.4臭氧消毒剂量设计与确定
30.5臭氧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
30.6臭氧消毒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第31章紫外线消毒及其研究方法
31.1紫外线消毒及其特点
31.2紫外线消毒用紫外灯及其特点
31.3紫外线消毒试验方法
31.4紫外线消毒效果影响因素
31.5紫外线照射后微生物的复活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31.6紫外线消毒试验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有水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