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减贫研究 刘坚 正版图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农村减贫研究 刘坚 正版图书

全新正版书籍,支持七天无理由

30.6 9.0折 34 全新

库存3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坚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09513408

出版时间200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4元

货号11248830

上书时间2024-05-03

星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章 改革开放——中国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减贫体系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
(一)经济结构
(二)人口和就业
(三)自然条件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宏观经济快速发展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减贫成绩显著
(四)人类发展指数升高
(五)千年发展目标进展顺利
(六)社会基础设施系统逐渐完善
(七)民族自治和融和
三、中国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四、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体系
(一)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体系
(三)农村社会安全网

第二章 缓解贫困——中国跨世纪的伟大工程
一、减贫战略的阶段特点
(一)1978-1985年,制度变革下经济增长引发的大规模缓解贫困
(二)1986-2000年,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式扶贫
(三)2001年以来,开发式扶贫与多项惠农减贫政策并举的整合阶段
二、减贫目标的实现
(一)贫困人口减少
(二)贫困群体生存需求的满足
(三)贫困群体基本公共服务消费的满足
(四)劳动力素质提高
(五)贫困群体发展的区域条件得到改善
三、减贫成就的影响
(一)对弱势群体的赋权,促进社会公平
(二)推动经济发展
(三)和谐社会关系
(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对全球反贫困贡献巨大

第三章 经济增长——中国减贫的动力机制
一、宏观经济增长与减贫
二、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政策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
(二)农村分配政策和农产品流通政策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
(四)农业生产支持政策
(五)区域发展政策
三、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历程
(二)中国经济增长对减贫的作用
四、农业增长与减贫
(一)农业部门经济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扶贫的影响
(二)农业部门发展与减贫的未来政策选择
五、乡镇企业发展与减贫
(一)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减贫的贡献
(二)乡镇企业发展对目前及未来农村减贫的作用和挑战
(三)非农就业和减贫
六、城市化与减贫
(一)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减贫的历史评价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扶贫行动面临的挑战
七、相关经济因素与减贫的关系
(一)收入分配和减贫
(二)国有企业及乡镇企业改革和减贫
(三)通货膨胀及农产品价格和减贫
(四)贸易市场化和减贫
八、城乡经济发展、经济转型与中国的扶贫
(一)从统筹城乡的角度全面设计今后的扶贫策略
(二)选择有助于解决贫困问题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战略
(三)审慎评估农业在农村扶贫中的作用_

第四章 政府主导——中国反贫困的领导、组织和保障
一、政府主导的背景和内涵
二、政府主导扶贫开发的组织保障
三、政府主导扶贫开发的政策体系
(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
(四)目标瞄准政策和扶贫监测体系
四、政府主导的资金投入
(一)扶贫资金的分配政策和机制
(二)专项扶贫项目的目标和管理机制

第五章 社会参与——中国反贫困资源调动的重要补充
一、扶贫计划中的社会参与
(一)社会参与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参与的运行模式
(三)社会参与扶贫的方式
(四)社会参与扶贫的成效
二、东西部扶贫协作模式
三、政府非职能性扶贫模式——政府部门在扶贫中的参与
四、社会扶贫工程模式——民间组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参与
(一)中国民间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概况
(二)社会扶贫工程模式的特点
(三)希望工程
(四)春蕾计划
(五)幸福工程
(六)天使工程
五、企业参与扶贫的模式
(一)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二)参与扶贫的企业类型及参与途径
(三)光彩事业

第六章 自力更生——中国缓解贫困的立足点
一、自力更生的政策内涵
(一)自力更生减贫的政策层面
(二)贫困类型与自力更生减贫
(三)自力更生减贫的内力和外力
二、自力更生减贫的环境条件
三、乡镇企业发展与自力更生减贫
(一)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历程
(二)乡镇企业发展对减贫的贡献
(三)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
四、贫困地区劳务输出与自力更生减贫
(一)农村劳务输出的政策
(二)劳务输出缓解贫困的理论基础
(三)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特点
(四)劳务输出对减贫的贡献

第七章 开发扶贫——中国缓贫的战略措施
一、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演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二)有力的政府主导
(三)开发式扶贫模式的形成
(四)开发式扶贫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
(五)开发式扶贫政策中的瞄准机制
(六)开发式扶贫政策与贫困人口的参与
(七)开发式扶贫政策与社会参与
(八)开发式扶贫政策与国际合作
二、开发式扶贫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增长是减缓贫困的必要条件
(二)人口迁移可以提高穷人的收入水平和生存能力
(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可以为脱贫致富奠定条件
(四)为穷人提供稀缺的生产要素有助于解除经济发展的瓶颈
(五)穷人赋权和扩大参与是缓解贫困的一项根本保证
(六)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有助于农村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三、针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扶贫措施——以工代赈
(一)以工代赈项目的政策演变
(二)以工代赈项目的作用与特点
(三)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与完善
四、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扶贫措施——自愿性移民
(一)自愿性移民的主要政策
(二)自愿性移民搬迁的具体实施
(三)自愿性移民搬迁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四)自愿性移民搬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
五、调动信贷资源的扶贫——扶贫贴息贷款
(一)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的实施与演变
(二)扶贫贴息贷款的绩效
六、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扶贫措施——科技扶贫
(一)科技扶贫的主要政策内容
(二)科技扶贫的主要成效
七、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的扶贫措施——整村推进
……
第八章 全面发展——中国减贫的可持续性
第九章 国际合作——减贫资源和经验的分享机制
第十章 任重道远——新世纪我国农村贫困和反资困的新特点
……

内容摘要
《中国农村减贫研究》内容简介: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已经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壮举之一。1978-2007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保证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7年的1479万。中国农村减贫事业成就了人类历目前的丰功伟绩,政府的大规模扶贫模式也为优选反贫困事业树立了榜样。2008年,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不错别首脑会议上,中国以自1990年以来对优选减贫事业67%的贡献率受到与会者尊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