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透心智:企业战略定位实践方 李宇 正版图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穿透心智:企业战略定位实践方 李宇 正版图书

全新正版书籍,支持七天无理由

44.3 7.5折 59 全新

库存5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广宇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16108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201826169

上书时间2024-03-07

星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广宇罗盘战略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兼首席咨询师。师承特劳特伙伴公司优选总裁邓德隆先生,深研定位理论10余年,一直专注于在中国实践并传播定位理论,曾连续5年在清华大学总裁班主讲战略定位课程。带领团队服务的客户有立思辰教育集团、丰茂烤串、秋林格瓦斯、竹妃纸巾、解家河南菜、杨记兴臭鳜鱼、滨河酒业,等等。

目录
推荐序自序前言上篇  头脑中的战争第一章  商战在哪儿打响   / 002当信息的爆炸带来更多的选择时,当掌握信息的人已经今非昔比时,当竞争地点开始转移到心智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品牌的较量。很多人要么仍然对深度白热化的竞争熟视无睹,要么仍然不知道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彼此争夺的到底是什么。第一节  变革的洪流  /003第二节  竞争地点的三次转移  /007第三节  竞争单元的最终形态  /012第四节  心智中的品牌定位  /016第二章  为什么要做   / 021西方认知革命之后,对“心智”的研究站上历史的舞台,大量实验与研究论文铺天盖地,从心理学到营销学,就像是观看人性的万花筒,定位之父特劳特先生发现了真谛:“成为,胜过更好”。第一节  心智与印刻效应  /023第二节  心智运行的规律  /025第三节  如果不是  /031第四节  历史的教训  /034中篇  如何做到第三章  找到你的品类   / 044你必须拥有一个工具,用它给企业打造一手好牌,让你技法娴熟、力压群雄。品类,正是开启这个工具的第一步。第一节  什么是品类  /045第二节  品类必然分化  /047第三节  如何选择名字  /051第四章  定位的方法   / 059定位的精髓在于,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观念,当作现实存在的目的地,然后设计方案、运用方法、整合资源,推动品牌走入其中。第一节  抢先占位  /060第二节  对立定位  /062第三节  开创新品类  /066第四节  关联定位  /068第五章  给出信任状   / 072每个人的心智在认知过程中,都会对企业所宣称的一切追求证明。此时,能够给予心智安全感的“信任状”,就成了品牌对外沟通的要素。第一节  制造方法  /072第二节  经典  /075第三节  专家  /077第四节  领导地位  /078第五节  热销  /081第六节  最受青睐  /083第七节  第三方证明  /084第六章  聚焦经营   / 086当企业初具规模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多个生产链条,对于企业家来说,当然知道应该集中精力选择其中一两个发展,但仍然困惑他们的,是不知到底该放弃哪个,留下哪个。第一节  聚焦品类经营  /087第二节  打造代表品项  /088第三节  界定原点人群  /090第四节  聚焦市场开发  /090第五节  聚焦传播  /091第六节  构建战略配称  /093第七章  四种战略模型   / 096一般而言,如果企业位于行业名,应选择防御战;企业位于行业第二名,应选择进攻战;企业位于行业第三名,应该找准对手的薄弱处,实行侧翼战;如果企业规模中小,在行业内排名居中甚至靠后,就要选择游击战。第一节  游击战  /097第二节  侧翼战  /100第三节  进攻战  /104第四节  防御战  /106下篇  谁能成为第八章  烤串黑马的战略升级   / 112“丰茂烤串”不开新店、不做加盟,连续三年营业额增长30%以上。创始人尹龙哲在1992年放弃了公职、怀揣300元下海经商,从朝鲜族的热土闯入全国视野,当年赤手空拳搏天下,如今越战越勇,还用中华传统的“家文化”组建了一支情谊深厚的队伍。这些就是让丰茂成为“黑马”的必要条件吗?第一节  朝鲜族小伙的选择  /112第二节  全国扩张的困惑  /115第三节  名字的代价  /118第四节  加盟,还是直营  /120第五节  认知寻宝  /124第六节  加工方法升级为战略  /126第七节  构建防御壁垒  /129第九章  一个新品类的聚焦重生   / 133“秋林格瓦斯”“秋林里道斯”,两个在东北尽人皆知的品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洪流,在“铁娘子”仲兆敏的带领下,走过破产的边缘,经历过转制的蜕变,撬动过巨头“娃哈哈”,也跨越过销量的滑铁卢,为什么凭借一个单品,她就能力挽狂澜?第一节  撬动娃哈哈,丢了3个亿  /133第二节  糖果厂厂长的涅槃  /139第三节  从里道斯到格瓦斯  /142第四节  改制后的坚持  /145第五节  危机  /148第六节  聚焦单品  /150第十章  从烙馍生意到“大张”品牌   / 155“大张烙馍村”是徐州当地餐饮界翘楚,创始人张宗锋少壮创业,如今成了“非遗传承人”。是什么让他在春风得意之际,毅然决绝地走上转型之路?第一节  喧哗中的危机  /155第二节  突围七寸  /157第三节  “徐州味道”私有化  /159第四节  信任状构筑“护城河”  /162后记   / 166附录  定位:第三次生产力革命   / 168

内容摘要
这本书由罗盘定位咨询团队的三天咨询式授课的逻辑、结构、案例汇编而成。本书先讨论商业剧变、认知革命,再告诉大家心智的规律,继而了解品类以及定位的方法,再谈到信任状、聚焦经营、战术模型;*后分享给大家几位企业家与企业的故事,他们与作者团队并肩作战的几年间,相继摘获了定位的“果实”。因为本书还涵盖了团队过往咨询的路径和步骤,经由培训与咨询,积累、梳理出了一系列企业实践战略定位的方法,所以通过阅读本书企业家不仅可以花*短的时间,对定位学科的全部逻辑、架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而且可以对自己的企业进行逐一对照,尝试将定位的思想应用于实践中。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读性。

精彩内容
时代需要“”2018年春,中美贸易战打响。国人仿佛初醒,方才意识到中国在农业和能源领域的短板;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大型企业,唯在此痛彻之中,才感悟到不论企业规模多大,缺少核心技术才是致命伤。很多人把这场对抗简化为中美科技争霸战的逻辑,乃至归结为国家利益的对抗。但是这显然规避了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那就是即便如中兴、华为这样庞大的企业,仍然未能帮助中国企业真正实现在靠前上的崛起,在大部分领域里,我们只是追随者,而不是。“”的误区定位之父特劳特曾说过:“成为,胜过更好。”如今广告词语的滥用,导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禁忌。但是如果我们被游戏般的修辞法则束缚住,就会忽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在日趋激烈的商战中,具有战略定位意义的“”,是关乎企业生存与价值的致命话题。诚然,现实中的“”总是极少数,多数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反倒是“我不是”该怎么办?在这本书里,我们总结了多年来为企业培训与咨询所梳理出的经验步骤。但是,在学习它们之前,我想应该先看看关于“”的常见误区,比如“规模优选”“进入世界500强”或“获取更高的利润”,具备了这些就是吗?万达集团曾经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的第二大院线AMC,继而成为全世界拥有影院最多的企业,2014年收入31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之首,但是有关数据却显示院线规模与票房收入并不成正比,单屏年产值与生命力指数优选的竟是规模小得多的“北京新影联”院线。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普通消费者的心里,万达影院并不是观影时的优选。虽然它“优选”“收入优选”,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占据了普通消费者心智中的“”。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曾经针砭中国企业,“这些年都在学通用电气,以为大就是优。”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优选的汽车市场、优选的品质品市场、优选的家电市场、优选的能源消耗国;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市值优选也最赚钱的银行、优选的家用电器制造商、用户最多的移动电信经营商。但是,作为世界大汽车市场,我们的自主品牌所获利润却不到整个行业利润的5%。有一组数据很好有震撼力,1850年,中国已经是优选制造大国。160年后,到了2010年,中国再次成为制造大国,占到了优选生产总值的19.8%,美国占19.4%,表面上我们比美国多0.4个百分点,但是我们达到这样的占比,用了1亿名工人,美国只用了1150万名工人。由此可见,我们过往的成就,并不是来自市场的转型成功,而是来自上亿农民转化为工人,巨大的个人生产力获得释放。2018年的贸易战再次验明,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我们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引爆无人区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商业环境发生巨变,从工厂时代到市场时代,再到过剩经济的时代,很多我们曾经拥有的机会,如今已经变成了桎梏—发达国家对我们愈加防范,贸易摩擦、保护壁垒在不断增加,另外,劳动力、环境等曾经的优势却带来了负面结果。中国经济过往的模仿追赶式增长已经走到了终点,如今我们停泊在了“无人区”,这是一个没有可遵循、照搬模式的阶段。我们所要做的,除了要改变过往学习、模仿的生长模式,更重要的是引领自己走出去,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再次转型。不论是中央推出的供给侧改革,还是国务院批准的“5·10”中国品牌日,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我们的市场上,有太多转瞬即逝的生意,而行业领军式的品牌却太少。环境已经塑造了太多的生意人,他们关心对市场机会的捕捉和把握,他们善于根据市场需求来转换自己的战场,尽管在他们手中诞生了大量上市公司,但企业本身存在的意义却被忽视了。既然如此,中国的商业环境,怎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品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指出,“企业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是企业家行为”。很多声音也在呼吁,“未来将是依靠创新的企业家的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原创,需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问题正在于此,想要引爆“无人区”,诞生“新世界”,优选也是最为重要的,不是对企业家提出要求—“要有创新精神”。思考一下,华夏先人自古辛勤耕耘出的文化价值观中,从来就没有西方的“冒险精神、自由创造力”。中断教育的特殊年代之后,涌现出了一批浑身是胆的草莽创业者,如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创业者,如果缺少对“冒险、自由、创造”的偏执,骨子里就缺少创新的动力,又何来创新的能力?但是,我仍然坚信未来会有所不同,因为那些未来的创业者必将意识到:追求“”,是实现创新的最基本心智条件—如果对“”的强烈渴望能贯彻到他们的一切行动中,那么他们的所有行动都会是有创新性的,所有理念也都会超越过往。无论成败,最终他们定会获得一个“与众不同”的企业。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的基数足够大,这些企业中就一定会诞生相当数量的重量品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