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人妻书罗淑 小说书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人妻书罗淑 小说书籍

9787520535755

54.8 全新

库存999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淑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35755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页数260页

货号728357562909

上书时间2023-07-22

清风徐徐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  生人妻作者:  罗淑著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日期:  2022-12-01版次:  1ISBN:  9787520535755 市场价:  59.8目录 生人妻橘子刘嫂井工阿牛地上的一角鱼儿坳贼附录散文捞粪轿夫弄堂里的叫卖声译文何为白甲骑兵决心耶稣降生的槽边的牛和驴子棺材商人贝多芬的笔谈罗淑亲友追忆文章关于罗淑忆罗淑关于母亲的点滴回忆内容介绍 本书是罗淑的小说作品集,收录《生人妻》《橘子》《刘嫂》《井工》《阿牛》《地上的一角》等经典短篇小说若干篇。小说作者罗淑(1903-1938),本名罗世弥,祖籍四川简阳,生于成都。留法学者、翻译家马宗融的妻子,巴金的朋友。1936年创作短篇小说《生人妻》,悄悄交给巴金。小说发表后,引起文坛强烈反响。罗淑以深挚的悲悯情绪,描摹了当时劳苦大众的痛楚生活,展现了那个时代下层人民的凄惨遭际。文字看似平实素淡,实则蕴藏浓烈情感,字里行间都是对人与社会的关切,笔力深厚不输后世名家。在线试读 生人妻一靠近沱江上游的西岸,重叠的山峰围绕着一个盆形的山坳,只要不是落雨天,从早有人和牲畜从那些小屋里钻出来,在山上山下活动着,但他们的形影往往容易被过多的林木遮掩住,使人会疑心到这是一个无人的境地。到晚上,一片轻淡的、山里常有的薄雾笼罩着隐藏在幽暗的树林里的几点灯火,残萤似的,加增了凄寂的浓度。这时候,左边山腰上,山茅和乱石中间孤零零地蹲着的那间矮屋,却破例地没有点灯。他们,屋里的一□一女,像受了极大的重压,不言语,也不动弹,静悄悄地陷在这死一样的岑寂里。这是一对卖的夫妇,但这职业是从他们搬到这间屋子来时才开始的。房屋只有一间,原不是他们的产业,当他们出脱了原有的几亩地和一幢平房时,一个邻人正要把这房屋拆了搬往别处去,于是他们哀求道:“我们没得窠场,把你那间偏屋留下给我们住,送你这两只羊,我们只有这两只羊。”两只羊换来的和在收获的季节用来看守庄稼的“搭棚”相似的偏屋,阴森而黑暗,土墙上已有不少裂缝,挨近地面的墙根更布满了浓淡不匀的青苔。但是他们却很满意,有了它,他们才能够在对于他们虽觉贫瘠,但是又离不开的乡土上安居下来,漂泊的“异乡人”的生活是多可怕呀!两把弯月似的镰刀锋利而有力:每天,他们弯了腰,低了头,默默地四处找寻着可以割刈的嫩绿的;有时因为要缓缓气,伸直了腰杆,一块儿躺在山脚下,方整的麦田摆在他们的眼里,那原是他们的产业,那长着绿油油的麦苗的田!于是四只眼睛对望一会子,又默默地各背过身,默默地低下头,刈着嫩绿的。等到一担装满了,□的独自挑着向邻村走去。嘈杂的鸟雀在晚林噪闹。金色的阳光从屋后茂密的松柏梢上费力地筛下几点,装饰了蜿蜒在林里的一条小路。□的挑着轻飘的箩筐迂缓地走了回家,这时箩筐里装的是从镇上买来的一点点米粒,或一罐油、盐。过去生活的回忆所给予的懊丧,逐渐由“哪儿打鱼哪儿晒网”的希望消灭了,他们仍然是勤恳而又勇敢地生活着,像两匹饥饿的兽,明明感到自己的疲乏,却不能不因为落到眼里的食物而努力挣扎着,哪怕食物不定会落到他们的口里。坳里不知从什么地方又走来了一些陌生的面孔,而且随地都可以碰着,看样子,他们好像是来搜寻什么的。这一片本是空旷的山坳,好像一只已经装满不能再多加一滴水的小盆,有新的渗进来,得有旧的流出去,而流出去的正是和这对夫妇同一命运的乡邻。从这时起,连邻村也有了□化,□的一个挑了,走到一些老主顾的门口时,再也看不见以前笑吟吟的脸,先是一声叹气,过后对他说:“用不到你的了,伙计!另走一家试试看!”他另走一家,这一家又说:“老实说,牲口养不起了,只要得着一点儿,小崽子老早自己割去啦!”失望啮伤了他,他紧咬着嘴唇,默默地望着一担又洁净又新鲜的青出神。好几次,他走遍他所能走的人家,减低不能再减的价钱,结果他依旧原封不动地担了回去。现在堆在土灶旁边的一大堆,正是逐日堆积上去已经失掉鲜碧颜色的枯!也许是看见他的苦恼起了同情,无论对于什么事情都热心的九叔公,含了支旱烟管,颤巍巍地向他走来,叹息一回之后,对他说道:“打个主意哟,年轻人,日子不是挨挨得过的,麻绳子偏往细处断,喊声有个病痛呢?……你两个安心眼对眼地看着饿死吗?依我说,放她一条生路去,你那个媳妇儿!骨头还硬铮铮的,怕什么,只要你舍得多跑烂几双水巴茅。”媒体评论 
她是继冰心、庐隐、凌叔华等卓有才华的女作家之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升起的一颗冉冉新星。 读了她的篇小说《生人妻》后,巴金对她的文学天赋深感惊讶,她的早殒也令巴金万般遗憾,在作文追忆她时将其誉为“社会的斗士”“中国的一个女儿”并将她的作品竭力搜集,亲作序跋,陆续出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