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与岸:钟文诗论集(诗歌评论家钟文近年来文章结集,深情回忆与好友北岛、顾城、翟永明等相交过,北岛倾情作序推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光与岸:钟文诗论集(诗歌评论家钟文近年来文章结集,深情回忆与好友北岛、顾城、翟永明等相交过,北岛倾情作序推荐)

9787544784160

51 全新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文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4160

出版时间2000-01

装帧平装

货号634230741592

上书时间2022-11-10

清风徐徐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作者钟文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成都大学、深圳大学任教。1980年参加定福庄“诗歌理论座谈会”,与谢冕、孙绍振、吴思敬一同为朦胧诗辩护,并与北岛、顾城、杨炼等结为好友。1990年后赴法国经商,回国后重拾笔墨。摘下商人面具,转换成诗歌评论家。   
    本书即作者退去“商人”身份,转换成诗歌评家后所写文章结集,分为四个部分:诗人琐忆、文本品鉴、诗意随笔、诗学探索。   ※诗人琐忆,记述了与几位知名诗人包括北岛、顾城、翟永明等的交往故事,生动有趣,包含深情。   ※文本品鉴,视角独特,男性诗人以北岛为代表,女性诗人以余秀华、陆忆敏为代表的,分别艺术角度进行研究与探索。   ※诗意随笔,有关诗歌创作、诗歌赏析标准的思考,何为好诗?陶渊明何以写出天籁之诗?   ※诗学探索,有分析诗歌对爱情的表现——“诗歌是许配给爱情的”,也有对诗歌中人性与后现代性进行剖析——“做一个精神的超人”。   
    北岛作序倾情推荐   
    【名人评价及推荐】   
    彼岸与此刻,终有一别。在上海武警总医院的病房,透过窗户,阳光迷蒙蒙的。面对病榻上的钟文,我握着他的手,留下唯一的承诺。死亡就像定格,转瞬间,光的河流涌进窗户。——北岛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钟文,浙江绍兴人,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成都大学、深圳大学任教。1980年参加定福庄“诗歌理论座谈会”,与谢冕等一同为朦胧诗辩护,并与北岛、顾城、杨炼结为好友。1990年代赴法国经商,回国后重拾笔墨,从事诗歌评论。著有《诗美艺术》《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等。   
    【编者介绍】   
    孙晓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自2006年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诗歌研究动态》之“新诗卷”与“古诗卷”执行主编。   
    【内容介绍】   
    《光与岸——钟文诗论集》分为诗人琐忆、文本品鉴、诗意随笔、诗学探索四个部分,有与几位知名诗人包括北岛、顾城、翟永明等的交往故事,有对他们诗歌的品鉴,有对诗歌创作、诗歌赏析标准的思考,也有对诗歌中人性与后现代性的剖析,展现了作者对诗歌的独特理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目录】   序(北岛)

 诗人琐忆
  老木头和他的诗观
  顾城之死
  翟永明印象

 文本品鉴
  北岛的文本意义
  对而不比

 诗艺随笔
  智慧性的,还是技艺性的?
  白话如何酿成诗
  谁可以作天籁之声
  我是我,我不是我

 诗学探索
  诗歌怎样反诗歌
  非逻辑的逻辑
  比爱更爱的爱
  动物性比人性更人性
  恐惧之下的人性
  至高的恶归属于至高的善
  人性对神性的渴望
  海德格尔的诗歌观   
    【文摘】   老木头和他的诗观——记录北岛   一   我认识北岛是1979年初,之前不识他的人,只是读他的诗。   1979年中国人头上的阴霾逐渐在消散。我那时候还在四川自贡劳动,但是周围能谈天说地的大多数是四川自贡的一批文化人,我读到了北岛的那首《回答》: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北岛的这首诗写于1976年4月(后来我与北岛核实,此诗的真正成稿时间是l973年,当时的题目是《告诉你吧,世界》)。我读后瞠目结舌。因为当时中国相信:天是蓝的,梦是真的,好望角已发现,冰川纪已过去。北岛这种惊世骇俗的呼唤需要有赴汤蹈火的决心。“我不相信”,的确是时代的伤口与个人的伤口契合在一起时唤出的勇气与正义。于是“我不相信”成了时代的标识,同时也成了北岛的标识。“我不相信”,用一句大白话而成为一个有历史传奇性的诗歌形象,这正是用诗去唤出人民心底感觉得到但呼喊不出的奇迹,创造人工神话来抵制语言逻各斯的胜利。   1980年中国有了一场朦胧诗的争论。围绕着北岛、舒婷、顾城等人的诗,中国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辩论。写“朦胧”的诗却成了一大批年轻诗人的追求目标。当时的《诗刊》是由邵燕祥这样的开明人士在主持,所以,他们决定召来中国当时的诗评家们在北京开一次辩论会。这就是1980年的定福庄“诗歌理论座谈会”的背景。围绕着一种诗歌而举行一场全国性的面对面的辩论会,在中国诗歌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   四川被分配赴会的是两个人,一位是《星星》诗刊的副主编,一位是我。当时我不认识到场的任何人,我只是读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的宏论,非常敬佩他的高瞻远瞩和对年轻人的热情关爱。我到了现场发现,反对朦胧诗的这一派人居多,有丁某、宋某、闻某等。这些人都是诗坛的大人物,好几个是延安鲁艺的毕业生。在会场上他们对谢冕发起围攻式的辩论,我只是出于我的艺术见解和艺术立场,非常自然就站在谢冕的这一方。大多与会者是骑墙的,多听少说。对垒的双方大致是四人对四人。我方的四人是谢冕、孙绍振、吴思敬和我。他方的四人是丁某等人。谢冕一开始因为被围攻有些疲惫,现在就抱肘督战了。孙绍振驰骋诗坛已久,才华横溢,他多以嬉笑怒骂来对付。对阵辩论最激烈者是吴思敬和我。吴思敬是有备而来,口袋里装了一摞卡片,时不时会从中抽出一张来,或是马克思怎么说,或是恩格斯怎么说,用此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当时的辩论范围从哲学到诗歌无所不包。辩论常常到了争吵的地步。对方的阵营以丁某为主力,该老先生是个激情派,他发言五分钟以后必定声音提高八度,所以一过下午,他的嗓音就沙哑了。到了傍晚,我和吴思敬的嗓音也随之沙哑了。面对这几天的火爆辩论,《诗刊》与《文艺报》的人只是在旁边记录,不发表任何意见。气氛冷峻但不肃杀,我们才敢放胆发言。   这场争论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偶然地结识了谢冕、孙绍振、吴思敬这样的终生朋友。套句俗话,这种友谊是战壕中的友谊,当时是“同识朦胧”为同志。定福庄争论的最后结果是《诗刊》发表了一篇《一场热烈而冷静的交锋》作为总结。这个总结不偏不倚。但是这场争论以后,全国虽然还有反对朦胧诗的文章发表,但总体而言已经气势颓败了,大批年轻诗人可以在更自由的气氛中写诗了。   因为我在定福庄“诗歌理论座谈会”上的表现,场外以北岛为首的朦胧派诗人得到了消息,请人来找我,要求我和他们在北京见面。当时有北岛、顾城、杨炼等人在,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大家一见如故,相见甚欢,最后都结为好友。以诗歌为媒介而凝结起诗的友谊和生活的友谊,只能是那个时代的事。   一年后,北岛给我打电话说,他们一伙人包括顾城、杨炼等要来成都,我答应在四川接待他们,并把四川的诗人介绍给他们。   这个时候被称为朦胧诗的诗人大有无冕之王的气势。这些人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一帮文友、诗友从四面八方赶来,与他们簇拥会合,大家都像熟识了很久的朋友一样交谈欢聚。他们会面主要不是喝酒、吃饭,而是像开朗诵会一样地朗读。每人都要当众朗读自己的力作,朗读完毕,听者可以七嘴八舌做出评论,臧否而不损友谊,这是当时的风气。当然,诗人的吃喝住行都会由当地的诗人去解决。   这次北岛的成都之行,让我对他有了诗歌文本以外更深的认识。北岛给我的整体印象不是一个很灵活、善于交际的人,更没有北方人那种伶牙俐齿、能说善辩的激情。顾城曾经在背后告诉我:“我们都叫他(指北岛)是‘老木头’。”我问他:“为什么叫‘老木头’?”顾城说:“他不擅长表达说话,比如他写了那么多诗,但我向他求教,他常常讲不出所以然来。”我又问顾城:“和谁的交流让你收获颇多呢?”他说:“比如江河,我能够在江河那里听他滔滔不绝地讲诗歌创作的经验和妙论。比如他对诗歌是什么有一句妙言:诗歌是那些翻译也翻译不过去的剩下的东西。”我诘问:“我看你和北岛走得很近,关系又非常好?”顾城说:“他就是‘老木头’,虽然不善言辞,但是他对人永远充满了善心,所以我愿意跟他,有一个这样的大哥在我身边,我觉得很放心。”   在四川的十来天里,顾城永远像北岛的马仔(广东人的说法),北岛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而杨炼就像一条鱼一样,一放手,他就如鱼得水般地游到一切他熟悉和不熟悉的海洋中去,永远找不到他的踪影。   
    【前言】   序   2017年4月22日上午10点,上海武警医院病房区。钟文半卧病床,面颊消瘦苍白,半闭着眼。我握着他嶙峋的左手,开场白简单明确—我承诺,一定会为你出版这本书。他头脑清楚,微微一笑,点点头。这是最后的告别。当天下午他昏迷不醒,直到5月7日凌晨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应该和一个诗歌事件有关。1980年秋,在北京郊区定福庄,由《诗刊》副主编邵燕祥主持全国诗歌讨论会,这是公开争论“朦胧诗”的序幕,后称为定福庄会议。在对“朦胧诗”刀光剑影的围攻中,杀出有血性的“四条汉子”,他们是谢冕、孙绍振、吴思敬和钟文。那年头,我们正忙得四脚朝天,后来才听说这件事。   记得1981年隆冬,钟文在北京开会因急病住院。他穿着军用棉大衣,苍白消瘦,一副书生模样。探视时间早就过了,我们在医院门外小聚,有合影为证:钟文、顾城、杨炼、唐晓渡、牛波和我。没有会客室,也没有小饭馆,刮着西北风,冷飕飕的,谁也坚持不了多久—我们哆哆嗦嗦,互相取暖。   如果逆流而上,八十年代可谓现代诗歌的上游。那年头,四川诗人呼啸成群,集结在成都。军师钟文出谋划策,跟着摇旗呐喊,要说起来当年翟永明和欧阳江河都是他的学生。播下诗歌的种子,从成都出发,再沿铁路公路小路延伸到罕见的人迹中。   钟文在“文革”后期从上海到自贡下放劳动。他有两三百本藏书,于是亲手编写了《文学描写手册》,半公开售卖,赚了第一桶金,尝到甜头。后来从自贡到成都,摇身一变,成为成都大学的老师,他借助电大的新媒体,开了两门课,浑水摸鱼捞下金银。   1985年是转折点。他从成都到深圳,水涨船高,跻身为深圳大学教授兼系主任。再往前跨一步,仅仅一步,他混进香港的金钱世界。顺着风向标,我跟着他亦步亦趋—同年春,我也下了海。我在北京昌平县踩河村飞达公司听差。业务范围除了导弹以外,主要是出口转内销,倒卖盘条,试图搅乱彩电市场,再加上所谓商演,赔本赚吆喝。据说进京还捎带一货车的臭带鱼—各种演绎版的传闻。我们忙乎了大半年,连生意的边儿都没沾上,心里倒踏实,我再回到书桌码字。   钟文曾这样写道:“我十分欣赏客家人对人的命运的一句谚语: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天命所归是人用什么力量也拗不过来的。”   那真是天命。1990年夏天,我在巴黎见到钟文。先通电话,约好在巴黎一家中餐馆吃午饭。我们互相打量—我失魂落魄,跟流浪汉差不多;他住在难民营,但衣着优雅,对未来充满信心。午饭后,我顺手把一个信封塞进他口袋里—这是我刚在蓬皮杜中心朗诵的酬金。四海之内皆兄弟,没的说。   次年冬,眼见着钟文的灭顶之灾,被助手卷走了大部分存款。苍天在上,居然和助手共享银行账号的签名权—他可真够糊涂的。估摸有一百多万法郎,对我来说那是天文数字。真为他着急,心里咯噔一下—看来流浪者与流浪者完全不一样。   冬去春来,接着地气缓了过来,他开始做小买卖。从山地自行车服装到丝绸生意,慢慢走上正轨。记得1993年圣诞前夜,钟文在他家约我和几个朋友小聚。我喝多了,反复唠叨这句法文“beaucoup, beaucoup de problèmes”(很多很多问题)。圣诞树的彩灯一闪一闪。是啊,每个人都有很多问题,那是我的艰难时刻,其实钟文也如此。躺在他家的沙发上,我半夜醒了过来,还是重复这句新学的法文。钟文为我盖好毛毯,像哄孩子般安慰我。   那阵子,宋琳家住巴黎三区,送孩子上学,几乎每天早上都能见到钟文,互相打招呼。钟文推着小车送货,颠簸在鹅卵石路上,叮叮当当,沿着店铺门板回响。他自食其力,毫无老板的架子。   仗着腰板还算硬朗,钟文爬上小山坡,喘了口气。我算了算,那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他刚五十出头,做出战略转移的重大决定,于是从巴黎挪向上海。   他和一个法国人在西湖边聊天,谈起职业选择。他说,如果我现在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做商人。为什么?因为教授在智力与能力上的挑战越来越小,中国的教授是很平淡,甚至很中庸的一种职业(自然科学另当别论),我们这一代人中大量的是人云亦云的抄书匠,如此而已。商人不一样,做商人在智力和能力上是对人的潜能的巨大挑战,成功与失败每天都在考验着他们,所需要的能力远远不是读书抄书这么简单。他们面对的世界非常之大,因为这一切,我情愿去做一个商人。   看来天命不可违。九十年代末,钟文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从巴黎搬到上海,成为欧罗福国际集团远东区总裁和法中文化交流中心主席。如果野心像深渊,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1999年夏天,在巴黎歌剧院附近的咖啡馆,钟文和一个法国的中国通喝白兰地抽雪茄。中国通说起一笔生意,涉及法国电力公司,打算把法国的几个火力发电厂,低价甚至无偿拆迁到别的国家或地区,当然针对的是第三世界。假如只花一欧元,可买下一座法国火力发电厂—这是多大的诱惑,做生意堪比赌博,而梦想却比金钱远大得多。   再说,法国人一点儿都不傻,他们早就准备取代火力发电厂了,顺便给中国送去厚礼。钟文当然也不傻,中国能源需要的是时间差。   盘算小九九,一步一步向前推演—从法国电力厂拓展到全球绿色能源计划—这是钟文梦想的王国,但想想都后怕。硬着头皮,他与美国通用(GP)、英国石油(BP)和日立等公司的老板们一起合伙共谋,相当于“八国联军”。看来他是站在深渊边随时准备跳下去的人。   规避商业机密,钟文几年后在香港跟我闲聊,谈到他的庞大计划,我听着都犯晕—除了诗歌的逻辑,还有金钱的逻辑,加在一起,他就像堂吉诃德那样冲向风车。再加上文牍的逻辑,他沿着字里行间跋涉,终于获得联合国的正式批准。自称为“历史性的文件”,却需要全球绿色联盟计划的先决条件。他想得美,紧紧抓住一纸公文,喜极而悲。   2002年冬天,我陪母亲去上海和苏州小住。我被镇住了:钟文快成了上海滩的老大。他的坐骑是美洲豹(Jaguar),据说是上海头一辆,从英国直接运过来的。司机小张戴着白手套,毕恭毕敬。他派头可大了—无缝流线后背发型,皮鞋锃亮,意大利手工西服,加上淡淡的男用香水。他周旋于官商之间,茫茫然,目光不太容易对焦。   顺手,他把上海作协那栋小楼(巨鹿路675号)包租下来,先让文学靠边站。他还开了一家“三十年代大饭店”餐厅,高朋满座。我把外甥女介绍给他,担任英文翻译。当然了,我和母亲也蹭车沾光,包吃包住。坦率地说,在上海待了三天,我东闻闻西嗅嗅,估摸是被那股男用香水味儿熏着,在上海迷失了方向。   2006年秋,世界的舞台转换,我和钟文相聚在纽约。他刚见过通用公司的老板,前不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正式会谈,为了绿色能源和绿色美元而干杯,据说还登上了报纸。我们请了一个学中文的美国小伙子专程陪同,钟文在新大陆实地考察。   在纽约,落叶飘飞,就像日子那样任意挥霍。我们住在曼哈顿西中区的小公寓,他蜷缩在小沙发里,感叹人生,生意无常,看来还是平头百姓,平起平坐。问了问我的难处,他顺手写下一张支票,捐了两千欧元。后来他半开玩笑问我,是否背后骂娘。没这回事儿,我应道,钱多钱少,都得感谢金主们的支持。   我2007年8月从美国搬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次年夏,钟文到香港出差,在尖沙咀马可波罗酒店下榻。他身体虚弱,闭上眼说话,像生病的大鸟。据他说是一种怪病,译成“运动神经阻碍症”。我问他,倘若闭上眼谈判,和那些大老板们怎么周旋?他摊了摊手,苦笑,无可奈何。   每隔一阵他专程到香港,陪模特夫人和两个孩子住同一家酒店,紧挨着“购物天堂”的海港城。我们俩先在餐厅聊天,接着家人搂着大包小包,我们一起吃顿晚饭。钟文闭着眼,他夫人目不转睛,停在某处,和橱窗的模特差不多。   一想到从“八国联军联合国全球绿色联盟”到环保利用焦炉煤气零污染燃气轮机、绿色美元,直至不夜城高档橱窗、英意晚餐菜单、侍者表情、模特脸色,我就烦透了,再也不想去那鬼地方了。但为了友谊干杯,怎么办?我提出唯一的条件是,钟文本人到我家吃顿便饭。他终于来了,喝红酒加上家常便饭,他突然睁开眼睛,谈天说地,聊到深更半夜。   2012年春,我在香港中风,后来赶到上海,在一家针灸诊所治疗。当天晚上,虽有严格医嘱,还是忍不住跟钟文通了电话。他惊呼,非得赶到酒店过来看我,哪怕只待一个钟头。   我们在大堂咖啡厅小聚。钟文是半个盲人,我是半个哑巴,同病相怜,但还挺乐呵—在真实的处境中,这才是坚不可破的友谊。   这是人生的转折之年。他从巅峰滑到低谷,公司倒闭,跟老婆离了婚,把别墅也卖掉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好歹捡了条命,终于回到书斋中。   那年,几乎每个月我都去上海治疗。钟文是美食家,听说我要过来,总是由他安排当晚请客,派司机接送。凶猛的美洲豹换成老掉牙的面包车,司机小张也变成老张了。一旦公司倒闭,钟文反倒眼睛亮了,就像打开了窗户。   摘下商人的面具,他是个乐观又充满好奇的人,对上海几乎所有的细节无所不知。当年他是里弄的穷孩子,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那得有多么强大的能量和原动力啊。他目光时而温柔时而狡黠,就像老顽童。他每次请客,往往更换不同的老餐厅,好像为上海感到自豪。钟文每次抢着买单,手头拮据,而我心里清楚,他在乎的是内心的骄傲。与此同时,他反复查看账单,估计多年被人坑骗。   自2012年起,钟文沉溺在书斋中,通读那些大部头的艰深原著,尤其是现当代哲学,写下百万字的笔记。从商人转换成诗歌评论家,他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引起诗人和诗歌读者的瞩目。他从小热爱文学,算得上童子功,加上过目不忘,浸染其中,这五年下了功夫,他厚积薄发,最终留下正果。   我相信能量守恒定律,生命也是如此,钟文的身体每况愈下。三年前他身上奇痒,住了两个多月医院,被抗生素灌饱了,看起来止痒了,但最终引起肾癌,相当于一连串连锁反应。幸好人有一颗心,却有两个肾,等于备胎,他的另一个肾被切除了,他活了下来。手术很成功,我专程前往祝贺,打开一瓶法国红酒,为生命干杯。   看来各有各的人性的弱点。钟文坚信西医对生命更有效,特别是三甲医院著名医生加上美国药。他用尽最贵的美国药,病况有所好转,但无形的病毒潜伏下来。   记得三年前,我和毅伟到他居住的“罗马花园”单元小聚。我坦率地说:“你是个文人,当不了商人。”他就像犯错的孩子,搓搓手,点了点头。就在前天晚上,我们在一家粤菜馆吃晚饭。毅伟问钟文,你最近怎么突然消失了?钟文交代,他和两个法国华人合伙,一起到柬埔寨倒卖房子,为了挣快钱,结果被黑帮绑架,抢劫一空。他绘声绘色,包括不少可信的细节,我们全都信了。后来才知道,钟文在山西厂方欠巨债,被拘一个月,因年老病衰放了他一马。转眼连面包车也卖掉了,司机老张也失业了。   时光流转。钟文曾师从上海真如庙住持方丈妙灵法师。据说他捐了七十万,翻建这座小庙。讲起他的经历与磨难,妙灵法师没说什么,只写了四个字:无得正观。   钟文写下的《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的经商自传,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我终于找到了这本书。他在结尾处写道:“读经以后使我很为开悟。俗世的得失观,过分强调了金钱的作用,于是人就产生了很多错觉和不良习惯。世上常常是贪心所起的假象,对钱的贪心越大,假象就越大,贪心越大,执着就越厉害,如此的恶性循环,会让人大吃苦头。”   临终前,面对病榻上的钟文,我握着他的手,应下唯一的承诺,终于如释重负。   这一年多来,我随身带着他的书稿旅行,但几乎不敢触摸,就像难以愈合的伤口。虽说友谊为重书为轻,可难上加难—钟文的书稿庞杂无章,多是笔记或未成稿,再说也不是我的行业。幸好找到关键的人物孙晓娅教授,她认识钟文,也喜欢他的文章。孙教授和学生们共同合作,花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终于编成了这本书。   北岛  2018年6月14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