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故事】诗词的故事 (南京大学学者李晓愚趣品华夏诗心画意,毕飞宇、余华、苏童、范景中、叶兆言、丁帆联袂推荐)
9787544776684
¥
35.88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晓愚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6684
出版时间2000-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货号615433341509
上书时间2022-1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故事”丛书以生动活泼的笔调、诙谐灵动的文风,介绍了汉字的创制演变与造字方法,探寻词语的来龙去脉,品读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趣谈古画背后的逸闻典故,追溯书法的渊源历史,精选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物件、风俗习惯,为读者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流光溢彩、魅力无限的风貌。《诗词的故事》品读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诉说贯穿古今的共通情感。著名作家苏童诚意推荐。 【名人评价及推荐】 领受古典诗词之美,诗词本身和对诗词的理解都很重要。再好的诗词,没有好的理解,也只能是不知其味。李晓愚的这本《诗词的故事》锦心妙解,古人的境遇与心思竟与今天的我们息息相通,读文解诗,确是美妙享受。 ——苏童 【作者简介】 李晓愚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后获英国外交部全额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攻读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以zui高荣誉毕业。回国后师从中国美术学院范景中教授研习中西方艺术史,获美术学博士学位。2010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从事艺术史与视觉传播的教学研究工作。独立主持国家及省级社科基金项目若干项。出版多部艺术、文化专著,发表三十余篇专业论文、近百篇文化艺术随笔,翻译了数十万字西方艺术理论著作。荣获江苏省文学zui高荣誉——紫金山文学奖;曾连续三年担任江苏省广电总台“微讲堂”及“好书大家读”栏目撰稿及主讲人,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江苏省青年文化人才”称号。 【内容简介】 《诗词的故事》以主题为线索,带你领略百余首古典诗词的趣味与意境。这里有亘古流传的风雅沉吟,有人世间的光阴流转,亦有那书写不尽的五味心绪。作者以风趣活泼的笔调,不经意间将一首首诗词的精妙之处及其背后故事娓娓道来;同时结合当代语境,让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目录】 目录 风雅沉吟 《关雎》:简静专一的魅力 《卷耳》:离别后的漫漫时光 《螽斯》:蝈蝈代表我的祝福 《桃夭》:婚姻,有花亦有果 《芣苢》:劳作者的朗朗风姿 《汉广》:单相思,绝望却温暖 《汝坟》:吃饱肚子再相思 《鹊巢》:“鸠占鹊巢”的罗曼蒂克 《草虫》:秋虫春草勾逗出的思念 《甘棠》: 心中的素朴丰碑 《摽有梅》:“恨嫁女”的委婉表白 《小星》:安之若命,坦然担当 《野有死麇》:爱她,就送她一头死鹿 《何彼襛矣》:走上红毯那一天 《绿衣》:其他一切都无法代替 《终风》:愿你打喷嚏 《击鼓》:zui有分量的情话 《雄雉》:深情与见识 《北门》:zui近比较烦 《静女》:美人的赠礼 《新台》:癞蛤蟆的丑行 《二子乘舟》:飘然远去的公子 《氓》一:爱之始 《氓》二:情转薄 《氓》三:爱断恩不绝 《伯兮》:相思就是自讨苦吃 《木瓜》: 回报暗藏的玄机 《君子于役》:思念总在黄昏后 《大车》:“大女人”的独白 《将仲子》:莫要翻墙来约会 《遵大路》:依依难舍挽衣袖 《有女同车》:给木槿花般的女子点赞 《狡童》:抗议爱情冷暴力 《褰裳》:通达也是一种美 《东门之?》:房子很近,爱很远 《子衿》:城楼上的悠悠情思 《出其东门》:心有所属的安静 《野有蔓草》:抬首撞见爱情 《溱洧》:赠以勺药,我们相爱
《鸡鸣》:古人赖床恨鸡叫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去上班 《园有桃》:桃子唤起的忧愁 《陟岵》:从对面设想 《蟋蟀》:光阴的脚步 《山有枢》:守财奴的悲剧 《椒聊》:金屋涂满花椒粉 《绸缪》:今夕何夕遇见你 《蒹葭》:面对命运的迷雾 《衡门》:追求幸福,而非比人幸福 《月出》:月光里的思念 《蜉蝣》:仅有一天的生命 《伐柯》:请个媒人来谋划 《伐木》:树上停着一只友情鸟 《谷风》:共贫贱不易,同富贵更难 《大田》:施舍的智慧 《隰桑》:比爱久长的是爱护 光阴流转 年年年尾接年头 不辞zui后饮屠苏 除夕夜的清福 颜与梅花俱自新 春归在客先 人间有味是清欢 春来人不觉 不是重看灯,重见河边女 奇遇,在灯火阑珊处 遥指杏花村 人生看得几清明 异乡的风景,故乡的影子 不图系腕,图系人肠 zui懂明月是东坡 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晶宫里吹断横笛 风流蕴藉掉帽子 醉把茱萸仔细看 登高思旧友 渊明元是菊花精 爱与生活 上班不是吟风弄月 多姿多彩值夜班 何不秉烛游 旅游和忽悠 同一轮明月,不同的心绪 超然台上说超然 此心安处是吾乡 寒食卧闻海棠花 不能打倒我的,必使我坚强
何妨吟啸且徐行 大诗人的精彩对决 留学生的唐代前辈 女皇的柔情 平庸的诗与传奇的事 剔开红焰救飞蛾 古诗里的离别类型学 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把思念化作喷嚏 料得年年肠断处 绿酒一杯歌一遍 参考文献 【文摘】 《螽斯》: 蝈蝈代表我的祝福 有些虫儿鸟儿,平时并不招人喜爱,可一旦出现在艺术品中,便立即成了喜庆如意的象征,甚至叫人膜拜。比如蜘蛛,八只脚,怪恐怖的,却经常出现在翡翠玉石的雕刻中。因为古人把它叫作“喜蛛”,八只脚寓意“八面来财”。“蜘蛛”的读音又和“知足常乐”的“知足”接近,暗示对生活的心满意足。还有蝙蝠,西方人认定它是吸血鬼的化身,避之唯恐不及。可中国人却要在园林、住宅乃至服装上添上蝙蝠。原来,“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同音,“蝙蝠”寓意“遍布幸福”,能不讨人喜欢吗?再有就是蝈蝈,它也颇受艺术家的青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着一件镇馆之宝—翠玉白菜。这件玲珑的玩意儿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原材料雕刻而成,菜叶上头雕着一只蝈蝈、一只蝗虫。这棵白菜颇有来头,是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娘娘入宫时的陪嫁品。白菜象征着新娘“清清白白”,而蝈蝈和蝗虫,则是祝福她多子多孙。 蝈蝈在古时候有一个文雅的名字—螽斯。这种昆虫的繁殖能力极强。古人生活在农业社会,相信人多力量大,多子便是多福,他们看到蝈蝈就联想到旺盛的生殖力,自然要歌颂一番。《诗经》中的《螽斯》一诗就是借蝈蝈祝福他人子孙昌盛: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蝈蝈张翅膀,密密低飞翔。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好兴旺。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延绵长。蝈蝈张翅膀,群聚在一堂。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且欢畅。 这首诗的意思清浅易懂,妙就妙在六组叠词的使用:“诜诜”是聚集,“振振”是兴旺,“薨薨”是虫儿群飞时的响声,“绳绳”是绵延不绝,“揖揖”是会聚,“蛰蛰”是康宁和谐。六组叠词隔句连用,不但意思逐步递进,音韵也铿锵有致,读完仍有无穷余味流连于唇齿间。 螽斯,作为超生游击队的代表,堂而皇之地跻身《诗经》中,从此便成了吉祥喜庆的化身。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藏有南宋时宫廷画家韩祐绘制的《螽斯绵瓞图》,画中的主角就是两只在瓜田里觅食的蝈蝈。螽斯代表旺盛的生殖力,而藤蔓上的瓜同样也是多子多孙的象征。《诗经·大雅》中有一首名为《绵》的诗,开头便是“绵绵瓜瓞”,用白话文说就是,如同一根藤上长了许多大大小小结实的瓜一样,延绵不断,这不也是子孙昌盛的兆头吗?所以在欣赏《螽斯绵瓞图》的时候,切不可往“偷瓜”这类负面事情上联想,要想到子孙满堂、蓬勃兴旺的喜气场面,才算读懂了画。 古时候多战乱,多饥馑,加上医疗条件落后,因此也多夭折,多殇逝。人命危浅,才要靠多多繁殖子孙增加保险系数,闹哄哄的蝈蝈因而成为人们艳羡的对象,“宜尔子孙”便是对他人zui诚挚美好的祝愿。可世上的事,总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地球上有超过七十亿的人口,当我们为资源问题而头疼的时候,大概再也没有心情去赞美蝈蝈了吧。 除夕夜的清福 除夕又叫除夜,或大年夜,这是一年中极其特殊的一个晚上,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是农历新岁和旧年的交界点,一夜五更就把前后两年截然分开了。在这个夜晚,灯火通明,全家人围坐一堂,通宵不眠,称作“守岁”。这项春节传统自古有之,晋朝的周处在《风土记》里便说四川一带的百姓“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凡事总有个缘故,这通宵不睡为的是哪般呢?有人说从这“守岁”的“守”字里便可体味出对逝去岁月的依依不舍之情,守岁是提醒人们“偏从此夜惜年华”,要珍爱光阴,切莫虚度。还有一个理由也很有人情味,据说民间有“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的谚语,因此孝顺人家的痴儿乖女就以守岁的方式为父母祈寿延年。出于留恋也好,为着祈福也罢,都使得守岁这件事充满了诗意和温暖。南宋词人秦观的《念奴娇》刻画出一派热闹繁华的守岁图:“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 既然是花烛罗列、达旦不歇,自然得做些什么,向家中长辈拜寿便是重要的一项。白居易的除夜诗里写道:“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zui长,次第来称觞。”烛光荧荧,美酒飘香,小朋友们嬉戏忙。到了拜寿的时候,诗人年纪zui大,在堂上端坐,等着晚辈们举着酒杯排着队,一一来说吉祥话。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吉祥讨喜的话不会白说,说完了就可以开开心心拿压岁钱。“压岁”的“岁”原本写作“邪祟”的“祟”。传说有个叫“祟”的小妖魔专在除夕夜去摸小孩儿的脑门。孩子被摸以后就会发高烧、说胡话,变成小傻瓜。为防止小妖作乱,家长们就用红纸包上钱放在孩子的床头,用来压住邪祟、制伏妖魔。压岁钱原是保命钱,不过小朋友们不理会这些,口袋宽裕了,盘算着买喜欢的东西才是关键。清朝人吴曼云在《压岁钱》一诗中写道:“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我小时候就缺乏“分来角枕自收藏”的决断,收的压岁钱都被我妈诳去了,现在想来真是懊悔。 老百姓守岁自有一种洋洋喜气,文人则不同,他们的心思格外敏感,想着一年又到尽头,不免百感丛生。苏东坡便说:“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岁月像条蛇,径直往大沟里爬,想拦都拦不住。潜台词是除夕守岁,可这时光要走,是咱们守得住的吗?苏东坡说要“努力尽今夕”,奋发图强就从今晚开始。叫我说,这份志气甚是可嘉,不过既然是过年,大可不必太严肃。像唐代诗人贾岛那样,一到除夕就把自个儿一年的诗作全部供在几案上,焚香祭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勤奋是勤奋,可不免苦兮兮了。还是宋代词人薛泳的除夕过得既充实又滋味隽永:“一盘消夜江南果。吃果看书只清坐。罪过梅花料理我。”一边吃着果子蜜饯,一边赏着梅花,一边翻着闲书,嘴巴、眼睛、脑袋全都照顾到了,这份除夕夜的清福,真正羡煞人也。 【序言】 自序: 辗转反侧时,诗词是良药 邻居张教授是计算机领域青年才俊,还是古典诗词“发烧友”。一日,他给六岁儿子昍昍讲解古诗,我恰巧在座,真正是“大开脑洞”。诗句是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张教授让昍昍读了两遍,随即手持粉笔,在小黑板上啪啪点了两下。“喏,‘两个黄鹂’描写的就是两个点。”嗖,又画一条横线。“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一条漂亮的直线。‘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窗户是什么?”张教授迅速画了一个正方形。“就是这个,一个面!”我正琢磨着“门泊东吴万里船”该怎么画,昍昍已经恍然大悟:“我知道了,‘门泊东吴万里船’不就是个空间体嘛!” 杜甫写这首诗是为了用一种清晰而诗意的方式分析点、线、面、空间体关系?我不确定。但我知道,张教授的解读方式是他们父子俩zui熟悉、zui感兴趣的。相比昍昍,我儿时学古诗词的方式要“传统”得多。“传统”是种美化的表达方式,其实就是,死记硬背。在父母的“威逼”下,或一日一首,或三日两首。无甚讲解,自然谈不上领悟。“鹅鹅鹅”时还兴高采烈,唇齿生香;到了“蓝田日暖玉生烟”,则完全丈二和尚,云里雾里。那情状跟郭靖被老顽童逼着背《九阴真经》差不多,觉得“句句含义深奥,字字蕴蓄玄机”,但是翻来覆去地念诵多了,“虽然不明句中意义,却已能朗朗背诵,再念数十遍,已自牢记心头”。如此囫囵吞枣、“填鸭”似的背了两三百首诗词,爸妈终于放手,只等着这些诗词在我腹中酝酿发酵,升腾出一股子华美绝伦的气质。他们说,这叫“无用之用”。 我是金牛座,现实主义的血液特质使我没有耐心等待“无用之用”的到来。念中学那会儿,我终于为沉积腹中多年的诗词寻得了一个“有用之用”的机会。彼时,男生女生情窦初开,借着传递纸条,开始青春期的恋爱。我是语文课代表,总有些文笔不佳的同学前来求助。我操刀的纸条,除了文通句顺之外,还会根据“用户需求”嵌入适当的古诗词。男生苦苦追求女生,得不到回应:“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学渣向学霸表达爱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女生对追求的男生有好感但又暂无恋爱打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男生要转学了,舍不得心爱的女生:“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甭管什么情境,我总能从腹中搜刮出几句古诗词来,手不辍笔,倚马可待。小伙伴们纷纷揣着跳跳糖、烤锅巴、猪肉脯、豆腐干请我帮忙。那两三百首深藏腹中的诗词没能升华成高贵的气质,统统凝结成甩也甩不掉的脂肪。 拽两句诗词,致青春尚可,到了成年人谈情说爱的时候,便没了用武之地。在紧张兮兮的现代生活中,男女恋爱讲实际、重效率,弄清楚职业、薪水、房产、资产、家庭背景诸项之后,方决定是否“与子成说”,哪有工夫吟什么“人生自是有情痴”呢!我腹中的诗词就这么沉着,荒着,无用着。不过,它们偶尔还是会从记忆的深渊里扑腾出来,在现实中给我点儿惊喜。一个秋日的傍晚,我与友人在杭州西湖畔散步,天阴沉沉的,似乎要下雨。望着远山,我蓦地想起姜白石的那两句“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当诗句在脑海中跳出的刹那,我眼前的景致竟也大不同了:天空酝酿着酣浓的雨意,湖上的山峰清寂愁苦,无可奈何却也有所不甘的情态,真叫人着迷。是了,人们总是倾向于看见那些已经被描述过的事物。世界芜杂纷乱,很多精微美好的细节,若没有诗词的指引,任凭你怎样睁大眼睛,也未必看得见。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不会因为多背几首唐诗宋词而有任何改变,但诗词能推动人们去发现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美。我原以为诗词之“用”就在此,也就仅于此,直到我被诗词拯救。 几年前,因为工作压力和产后抑郁,我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一旦黑暗来临,害怕睡不着的恐惧就将我深深裹挟。彻夜难眠的夜晚,我坐在床上放声痛哭,不明白为什么像睡觉这样人人会做的事,我居然不会!中医、西医、中西医,神经科、心理科我看了个遍,各种方法都试过,并无改善。在无心睡眠的漫漫长夜里,翻阅古诗词成了一种排遣方式。我的动机绝不高雅,甚至有那么点儿幽暗:每每读到“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之类描写失眠的句子,我的心中就会滋生出无限的安慰。从三千年前《诗经》里的君子,到孟浩然、高适、陆游,他们统统失过眠,“吾道不孤”啊!还有陶渊明,别只钦慕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骄傲,欣赏他“悠然见南山”的潇洒,你晓得他失眠时的痛苦吗?“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通宵无眠,不是不想睡,而是因为他家“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冷得没法睡。他只好披件破衣服,坐等天亮。可公鸡毫不体恤,迟迟不打鸣,显得寒夜格外漫长。古人夜不能寐,或为爱情,或为事业,或为家国兴亡,或为坚守气节,跟他们相比,我的失眠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我还从古人那儿得到了一个重要启发:他们虽没有安眠药,却从不为睡不着而焦躁,或弹古琴,或观松月,或徘徊散步,连陶渊明“披褐守长夜”的“守”字里也透着一种安定和坦然。在无眠的夜晚,这些诗词成为我精神上的加持,我不再痛哭,不再焦虑,不再把睡不着当回事。奇怪的是,当我放弃与失眠的种种搏斗之后,竟然轻松地睡着了。 年岁愈大,涉世愈多,我发现古诗词是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而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经历。就如王夫之所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人情之游也无涯,而各以其情遇”。“自得”二字道出了读诗的真谛。一首诗,一阕词,都是古人境遇与心思的凝聚,至于后人能得到多少,全凭各自以生命阅历去印证。郭靖死记硬背《九阴真经》,后来在桃花岛观欧阳锋、洪七公过招,在村野密室看全真七子摆天罡北斗阵,又在一灯大师为黄蓉疗伤时领略其点穴的无穷变化。郭靖在一段段的江湖经历中“自得”出真经妙旨,zui终成就了盖世武功。古诗词自然不比佶屈诡谲的《九阴真经》,但若要它有用,读熟背熟不够,还得“各以其情遇”。 儿子五岁时,我也开始用古诗词给他“填鸭”。选诗时,我存了私心。我希望他将来能欣赏“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壮丽,能体会“已凉天气未寒时”的精微,能感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能在困顿中保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泰然。儿子叽里咕噜、摇头晃脑地背过几遍,问我是何意思。容易的,我便讲解两句;难些的,我就学着老顽童的腔调:“此刻天机不可泄露,你读熟便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