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道作品 噪音 读者2册 梁文道作品 文学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梁文道作品 噪音 读者2册 梁文道作品 文学文集

9787503961007

112.35 全新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文道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61007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货号531112718535

上书时间2022-10-21

清风徐徐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2册 读者
   噪音    编辑推荐    1、   《一千零一夜》主讲人梁文道的书话代表作。 2、“正常读者”是一个幻象,但值得每个人去为之努力。英国学者约翰逊博士曾这样描述普通读者:“他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别人的看法。……他一会抓住一首诗,一会抓住一首旧书片段,也不管它从哪儿弄来的,也不管它属于何等品类,只求投合自己的新意,能将自己心造的意象结构圆满完成。           内容推荐    在快速变动的时代当中,阅读似乎成了少数得以延续的精神活动。本书共分为七个类别:“准备做一个读者”、“不正常读者”、“政治花边”、“经典常谈”和“学点文艺腔”、“常识补充”和“都世界杯了,你还读书?”。 有谈论北京文化地标的《壮哉万圣》,有关注女工的《打工妹的声音》,也谈到足球运动真正的趣味及其勇猛的精神理念,批判商业行为带来的异化,等等。在轻松的文字背后,展现的是一个基于坚实阅读基础的“正常读者”的追求和努力。          作者简介    梁文道,1970 年生于香港。1988 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曾任凤凰卫视主持人,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现为网络视频节目“看理想”策划人、“一千零一夜”主讲人。主要作品有《常识》、《我执》、《味道》、《访问》、《读者》、《噪音》等。          目录    正常读者的目录 ............i 自序 正常读者 ............xi   【准备做一个读者】 你读过《红楼梦》吗 ............3 书要读得好的日子 ............9 当阅读成为一种运动 ............12 莫记小过 ............15 读者的身体 ............18 窥探灵魂 ............26 书房不可无书梯 ............32 旧书哪里去了 ............38 只有战争没有和平 ............41 翻译的态度与常识 ............ 48   【不正常读者】 失书记 ............55 记一次书缘 ............ 63 陈老师的病 ............ 66 一个编辑的藏品 ............ 71 壮哉万圣 ............75 十年进一步 ............ 78 左派老板 ............82 喧嚣城市里的孤独 ............ 86 出版是门手工业 ............ 91 同代诗人的悲哀 ............ 96 一家书店被海明威解放了 ............ 100 叫他们去闻自己的秽物 ............ 104   【政治花边】 世界上最有名的地址 ............ 111 政治化妆师的内幕工作 ............ 115 帝国的哨站 ............ 118 气度 ............125 国际视野 ............128 独立建国不是梦 ............ 132 打工妹的声音 ............ 136 1945那一年 ............ 140   【经典常谈】 谁是苏格拉底? ............ 147 十博士大战于丹 ............ 154 你的《圣经》说哪一种话 ............ 158 科学精神 ............165 纪念玛丽·道格拉斯 ............ 169 怀旧鲍德里亚 ............ 173 人类学的必要 ............ 179 知识分子这种人 ............ 183 小波死了,社会还僵 ............ 189   【学点文艺腔】 作家对真实可以不负责任吗 ............ 195 暑假读诗正好 ............ 198 工业以外............ 201 室内的忧郁 ............205 出门是为了寻找自己 ............209 莱辛“伟大的失败” ............213 吸血僵尸原来是藏书家 ............218 间谍的处境 ............221 剥洋葱,还是蟹行? ............225 必要而寂寞的注脚 ............229 汉学家的追忆 ............232 招领记忆 ............235 村上春树的另一面 ............238 善本 ............ 242 兰姆的心灵鸡汤 ............246   【常识补充】 谁是今天的波斯王 ............253 砍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 ............257 唐朝媚外总纪录 ............261 圆明园的真相 ............264 晦暗的上海 ............267 别怕,我只是怀旧 ............272 核爆的机会有多大 ............276 吹水 ............ 280 新贫时代的阿Q哲学 ............ 284 道歉不容易 ............288 长尾拯救文化人 ............291 瑞典之谜一种 ............295 城市的挽歌 ............299 老店的绝种 ............303 粗话的禁忌知识 ............307 中大变英大 ............311 天命 ............ 315 榕树头 ............319   【都世界杯了,你还读书?】 足球让人类伟大 ............325 动脚别动脑 ............328 世界不是只踢一种球 ............331 心物不二说足球 ............335 用机器代替裁判 ............339 守门员的思考 ............343 跋:目录 ............347 新版补识 ............ 351     陈老师的病       沪上小游,当然要拜见文坛大佬。幸蒙曾经迷倒不少大学才女、如今更见倜傥的孙甘露请饭,小宝大爷、沈宏非大爷、陆灏等俱在席上,你调侃我两句,我揭你老底,一夕胡言,不在话下。但不知怎的,大伙慢慢都把损人的话招呼到一个人身上了,反正他也不大反抗。那人就是陈子善老师。 毛尖在《探幽途中》的代序《子善老师》里说:“有时候真是怀疑,这些年一批批见天日的珍贵史料,真是鲁迅真是张爱玲真是台静农很多年前很多年前写的吗?为什么全中国这么多人,就陈老师一个人看得出来?……说起来,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叶灵凤、郭建英这些人,没有一个是他的亲戚,可他怎么就比人家老婆孩子知道的事情还多呢?” 那天夜里,怀疑开始成了指控,有人问陈老师带领的那个什么现代文学史研究室其实是不是现代文学史“创作室”,还夸他和他的弟子们功夫好,学谁像谁,三不五时就又替张爱玲完成了一篇她本来也很想写的“佚文”。于是我笑着问陈老师:“怎么样?最近又有什么新发现?”没想到他竟然很正经地答道:“有篇张爱玲的东西,刚发在最新的《印刻》上了。”立刻我就哑了。见我玩笑开不下去了,毛尖迅速补位:“陈老师对学生很亲切的,那些女孩子都去他家上课。到了他家又没地方坐,陈老师只好被迫要她们坐在床边。”后来我夜访陈老师那闻名的“梅川书舍”,发现原来学生真的只能坐床边,因为满屋子书,连一张好好的床都给书占得只剩寸许空格。 回到旅店,翻阅陈老师两部新著《探幽途中》和《素描》的毛边本,一边裁一边读一边想,原来陈老师有病。 在文学研究全是理论天下的今天,陈子善干的活格外不讨好。当其他行家在努力读懂吓人的术语时,陈老师就会在图书馆里泡旧报纸,一日一日地看,一页一页地翻。说好听点,这叫作为文学史钩沉索隐添砖加瓦。有人瞧不起他,就说这叫怪僻,甚至无聊。但你真能说他的兴趣是没有意义的吗? 我孤陋寡闻,看了陈老师的书话之后,才晓得民国三大才子之一的吴兴华原来这么厉害,一生没出过国,但“他在燕京大学的导师谢迪克(HaroldShedick)就曾表示,吴兴华是他在燕大的学生中才华最高的一位,足以和他的另一位高足、美国文学批评大家哈罗德·布鲁姆相匹敌”。陈子善不只善于发掘名作家的散佚作品,更喜欢重新发现那些被冷落、遗忘的优秀作家,觉得这些人的作品不是不好,而是时运不济,后人的偏见亏待了他们。例如陆小曼,在文学史上可说是臭名远播,直到近年很红火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都还把她描述为害死了徐志摩的狐狸。可陈老师偏要说她才高八斗,散文真切,评论有见地,一切诬言纯属传统大男人中心思想作怪。他还带点傻气地说:“也许是偏见,如果非要在三者之中作一选择,笔者是宁娶陆小曼而弃张幼仪和林徽因的。”看来日后大伙又多一个笑话了:“陈子善?不就是那个喜欢陆小曼的家伙吗?” 为什么我觉得陈子善的工作很重要,你从我是个香港人的角度理解就行了。在《王家卫的文学老师》里面,陈子善向大陆读者热烈推介刘以鬯,说他当年在上海办出版社,来香港主编《香港文学》的功劳,更称他的《酒徒》真正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对我们喜欢文学的香港人来说,这或许是老生常谈了,但内地知道刘以鬯的人有多少呢?从前在还没接触到港台文坛的时候,很多人甚至以为比《酒徒》晚了二十年的王蒙的《蝴蝶》才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呢。你说陈老师这篇文章是不是替香港文坛洗冤呢?且想象你是个活在上世纪30年代北京的“海归”学人,温源宁自然是你这圈子里闻名的大人物,知道他的作品根本是种常识。要是发现数十年后原来已没人听过这号人物,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虽然陈子善不爱碰理论,但他这种看似琐碎的细活却往往起到了比理论还厉害的启发作用,因为他正在不断地带领我们重新发现新大陆,而每一趟发现都能引来自省:忽视刘以鬯是不是中原中心的偏见?歧视陆小曼是不是大男人主义的错?不想碰“汉奸”胡兰成是不是我们搞混了政治与文学? 陈老师的病,是文学材料饥渴症,起于无书可读的运动年代。照他的自述,那时凡是禁书都坏不到哪里去,所以他有了不轻信传统偏见的习惯,再不受主流重视的东西都要拿来看上一眼。又由于禁书总是要费一番力气去寻觅的,所以他练就了一身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的本事。难怪当年内地门禁才开,他就迅速和港台接了轨,两个岛屿的一切对他来讲,都和以前的禁书一样,是被埋没了的宝。半生埋藏故纸堆中,他的心胸却是最开阔的。对着这种人,我们自叹不如,只好常常取笑他的傻劲,他也不在意,总跟着我们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