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12 2.7折 45 八五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平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4

上书时间2023-07-27

紫威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任平 著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214048738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00页
  • 字数 5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凤凰文库
【内容简介】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作为一部关于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当代视野与当代理解的著作,力图通过对当年马克思和当代马克思之间发生的历史语境的重大变化,来深度阐明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本真意义、当代价值和当代发展。
该著作的研究主题是:站在当代新历史地平线上,重新科学认识马克思、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确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杰出代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地位。
【作者简介】
任平,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56年10月生,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苏州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现任苏州科技学院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发展哲学、政治哲学。
任平教授是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广义认识论原理》、《交往实践与主体际》、《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交往实践的哲学》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
【目录】
作者的话
导言马克思:“历史幽灵”还是时代象征?
一、遭遇后现代的马克思:当代视野的开启
二、“幽灵”意象: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的当代思想谱系
四、碰撞与融合: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交往实践观
五、重渎、对话、反思: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路径
第一编交往实践、全球化与马克思
第一章资本全球化与马克思
一、资本全球化:马克思的历史地平线
二、对资本全球化的批判反思: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视界
三、资本全球化与交往实践观:双重视野融合

第二章哲学新路径:走向交往实践观
一、理解马克思:问题与出路
二、新研究路径:资本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三、历史本真想象:转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第三章“大写的逻辑”:重读《资本论》
一、未澄明的逻辑:多元视野
二、新视界:交往实践观的逻辑
三、大写逻辑:三重向度和三重结构

第四章马克思: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一、交往实践的语义逻辑
二、交往实践的结构

第五章资本全球化、帝国主义与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
一、帝国主义:资本全球化的新形式和新阶段
二、帝国主义、十月革命和东方道路
三、资本全球化、交往实践观与毛泽东思想
四、资本全球化新语境和新帝国主义论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自晚期资本主义中心的批判

第二编新全球化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走向
第六章新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语境
一、大变动:新全球化时代
二、当代问题学:新全球问题的哲学反思
三、新全球化时代的交往实践观

第七章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新“后”学的批判性纲领
一、后现代的马克思:新全球化时代的精神想象
二、马克思的后学向度-工具理性和吲一龇判:“否定的辩证法”弼
三、分析哲学的黄昏:马克思与批判理性
四、现代性社会批判纲领:马克思与后工业文明
五、“反思的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六、开发歧见的多元叙事:马克思与后现代性话语
七、从后思索:“人”的死亡和解构的谱系
八、交往理性:马克思的“新”后学向度
九、终结的时代与创新的时代

第八章新全球化时代、交往实践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交往实践观: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和党建纲领
四、中国特色的新现代化:后资本主义模式的重新设计

第三编交往实践观:新全球问题学的中心视界
第九章“绿色马克思”:生态重建与交往实践观
一、“人类困境”的哲学阐释:叩问马克思
二、“天人合一”的原始生存:古典环境伦理批判
三、人类中心主义伦理批判
四、生态伦理学的双重悖论
五、深层生态学伦理:后现代的反思
六、召唤马克思:三种“绿色马克思”的哲学设计
七、生态重建的哲学进路:交往实践观的绿色视野

第十章“知识的时尚”:全球霸权与交往实践观
一、知识经济:新生态生产方式和全球霸权
二、知识经济生产方式:交往实践观分析
三、知识帝国主义与新全球霸权:一个交往实践观的分析框架
四、知识创新的逻辑:实验室一知识产业一知识的时尚

第十一章全球发展:正义、理论与选择
一、马克思与全球发展话语
二、20世纪的回响:现代性的衰落与全球发展观审视

第十二章“激情马克思”:后现代城市生活与消费文化批判
一、城市之光:马克思与当代都市理论
二、公共性、工业与水泥森林:现代城市观念
三、解构、日常生活、双向书写:后现代城市理念
四、消费社会与后现代生存
五、日常意识与消费文化批判:走向马克思
六、差异的建筑文化:解读与思考
七、多元的都市文化符号

第四编差异政治、全球正义与交往实践观
第十三章“黑色马克思”:差异政治与全球视野
一、后现代全球政治哲学:“差异政治”
二、后理性:全球政治哲学的新向度
三、大游戏场:全球政治哲学的空间效应

第十四章全球政治哲学:公共领域与全球话语
一、新全球化时代:全球治理与正义
二、公共领域的社会转型:新市民社会
三、社群与自由:关于全球政治基础的论战

第五编公众话语与意识形态
第十五章意义的意义:意识形态的初始向度
一、交往实践观:意义的新叙事方式
二、意义、价值、文化

第十六章社会意识形态:公众文化研究
一、公众精神交往:社会意识形态生成机制
二、意义共识:公众精神与意识形态的构成
三、常识:公众意识形态批判

第十七章话语的秩序
一、语言学转向:现代、后现代与交往实践观
二、话语的秩序:存在及其变构

第十八章后东方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一、新全球化与文明的对话
二、后殖民文化批判与重建
三、儒学重解:一种当代意义的可能性
四、“力”、“同”、“和”之辩:全球化三种规则和三条道路
结束语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