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皮影艺术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皮影艺术史

85 九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力群 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7-21

长沙湘美艺术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魏力群 著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1020423
  • 定价 8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3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皮影艺术史》是关于介绍“中国皮影艺术史”的专著,具体包括了:皮影戏的分布、民间流传影戏始于西汉之说、影戏于北魏时期发祥山西孝义之说、影戏由外国传人之说、明代影戏的流传、当代影戏的发展、近代影戏的兴衰、影戏始于唐代西安之说等方面的内容。
在本课题的完成过程中,曾经查阅了大量的史志资料、收集整理了各历史时期的皮影记载和皮影戏的文稿件,结合自己20多年所走访的170多个县2000余名民间皮影艺人的田野调查问卷和笔记,整理分析各地皮影的源流发展情况,建立了皮影文字资料库、图片资料库。
本课题有创新立论:在学术上首先提出中国影戏三大区域性流派的划分,而且采用综合性角度和大量详实的历史材料来探索中国皮影戏的历史发展。本文也首次明确了宋代“大影戏”和“乔影戏”的不同概念。(注:文学家孙楷第认为“乔影戏”即“大影戏”。史学家顾颉刚认为:“‘乔影戏’不知是何影戏,但假定其为一种特殊影戏,当无大误。”)
【作者简介】
魏力群,1949年出生,河北昌黎人。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学术带头人、民间美术方向硕士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民族民问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皮影艺术研究学者。
长期从事对民间原生态文化遗产的抢救、调研考察和研究工作。20年来已访问了十几个省170多个县的一千余名皮影艺术和相关人士,积累了大量考察笔记和调查问卷,收集了许多有关影戏历史、民俗、剧本、唱腔、造型等方面的资料,也发表了许多专著和论文,在国内,外此领域的学术界有着较在的影响。
2002年4月13日《光明日报》3版报道:《20年走遍大江南北——魏力群教授呼吁保护皮影艺术》。2002-2004年承担国家艺术学科“十五”规划科研课题《中国皮影艺术史》。专著《中国唐山皮影艺术》获2001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任撰稿人的中央电视台50分钟专题片《唐山皮影》2001年获全国电视台艺“星光奖”专题片一等奖。2003-2004年策划组织了唐山民间传统皮影戏的抢救拍摄,亲自担任主编、后台摄像、文字筹和电子编辑,正式出版了200余碟VCD光盘。2003-年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突出贡献奖”。连续11年为来华的美国老年书画学习团讲课,先后培养了600多名外籍学员受到高度赞誉。皮影的论文主要有:《中国皮影流传派考》、《中国民间皮影造型考略》、《中国影戏探源》、《皮影文化的新形态》、《皮影在新时期的现状与趋势》、《驴皮影艺术与民俗》、《民间皮影造型的特技设计》、《中国北方皮影造型艺术》、《革命战争新时期的皮影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北方傩戏的活化石》、《滦州影人》、《滦州影卷》等。
另出版专著《魏力群画集》、《中国画辅导教材》系列VCD共10集。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中华人物辞海》、《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选集》、《国画家》、《中国花鸟画家技法分解图典》等二十多部辞书和画册。
曾应邀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南京大学等学校讲学,指导过美国、日本民俗艺术留学生,接待了许多来自日本、法国、美国及中国台湾学者的来访,主持过《南京首届中国民俗艺术节》的学术研讨会、应邀为辽宁省第四届皮影戏汇演当评委。
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风》、《人与自然》、《神州戏坛》、《夕阳红》四个栏目中,五次以专家身份讲话,并为其中一部50分钟的专题片担任撰稿人。另有中国新闻社、河北电视、《河北日报》、《中国文化画报》、《了望》杂志海外版、《党史博采》等二十多家新闻单位和报刊曾进行过报道。
【目录】
在缤纷灵动的光影中探索(代序)
绪论概说皮影戏
一、皮影戏的定义
二、皮影戏的文化形态
三、皮影戏的分布
四、中外影戏的关系

第一章影戏的起源
一、影戏与古代幻影术
二、影戏起源诸家说
(一)民间流传影戏始于西汉之说
(二)影戏于北魏时期发祥山西孝义之说
(三)影戏始于唐代西安之说
(四)影戏由外国传人之说
(五)汉、唐无影戏之说

三、影戏形成的因素
(一)影子嬉戏是影戏的本源
(二)影戏造型源于剪纸
(三)影戏卷本延续于;变文俗讲
(四)影戏表演得益于木偶戏

第二章宋代影戏的繁荣
一、北宋是中国影戏最早的兴盛期
二、南宋影戏的发展
三、宋代影响的种类和体制
(一)宋代影戏的种类
(二)宋代影戏的体制

第三章金、元影戏寻踪
一、中原影戏的分野
二、元代影戏的传播
三、金、元影戏写真图
(一)山西繁峙金代壁画《儿童弄影戏图》
(二)山西孝义金代影人头像壁画
(三)山西孝义元代古墓影人壁画
(四)“傀儡戏纹镜”之木偶、影戏辨

第四章明代影戏的流传
一、南民北移与影戏的交融
二、全国早期皮影风格的相对一致性
三、三大区域性流派的形成

第五章清代影戏的鼎盛
一、清初影戏的流传
二、清代关于影戏的记载
三、各地民间的影戏
(一)清代冀东滦州影戏
(二)清代冀中影戏
(三)清代北京影戏
(四)清代东北影戏
(五)清代山西影戏
(六)清代陕西影戏
(七)清代陇东影戏
(八)清代青海影戏
(九)清代四川影戏
(十)清代广东潮州纸影戏
(十一)清代台湾皮猴戏

四、清代禁影的问题
(一)“悬灯匪”与皮影戏
(二)清政府的禁夜戏令

五、清代民间影戏班社
(一)清代冀东滦州影戏班
(二)清代京城影戏班
(三)清代陕西影戏班
(四)清代四川影戏班
(五)清代浙江海宁影戏班
(六)清代豫南罗山影戏班
(七)清代山西孝义影戏班
(八)清代湖北影戏班
(九)清代台湾影戏班

六、文人与影戏剧本
(一)流传中的影戏剧本
(二)影卷与宝卷
(三)影卷的韵辙
(四)影卷的词格
(五)影卷的演

七、传统影戏名剧剧情
(一)冀东滦州传统影戏名剧剧情
(二)冀中传统影戏名剧剧情
(三)陕西传统影戏名剧剧情
(四)浙江传统影戏名剧剧情

八、传统影戏剧目名录
(一)河北传统影戏剧目
(二)北京传统影戏剧目
(三)东北传统影戏剧目
(四)陕西传统影戏剧目
(五)甘肃传统影戏剧目
(六)青海传统影戏剧目
(七)山西传统影戏剧目
(八)河南传统影戏剧目
(九)山东传统影戏剧目
(十)湖北传统影戏剧目
(十一)湖南传统影戏剧目
(十二)四川传统影戏剧目
(十三)云南传统影戏剧目
(十四)浙江传统影戏剧目
(十五)上海传统影戏剧目
(十六)广东传统影戏剧目
(十七)闽南传统影戏剧目

第六章近代影戏的兴衰
一、近代影戏的衍流与地方性面貌
(一)近代河北不同风格的皮影
(二)近代北京影戏分两派
(三)近代东北三省影戏的沿革
(四)近代三晋影戏的分布
(五)近代陕西影戏仍称“隔帘说书
(六)近代甘肃影戏的风采
(七)新中国成立前的青海影戏
(八)近代川北灯影和成都灯影
(九)近代云南影戏
(十)近代河南影戏的种类
(十一)近代山东影戏两人演一台
(十二)近代浙、沪、苏影戏
(十三)近代湖北”门神谱“、”魏谱“皮影
(十四)近代湘、赣、皖的影子戏
(十五)近代闽、粤纸影与台湾”皮猴戏“

二、近代著名影戏班社与艺人
(一)近代河北影戏班社与艺人
(二)近代东北影戏班社与艺人
(三)近代北平影戏班社与艺人
(四)近代陕、甘、青影戏班社与艺人
(五)近代四川的影戏班社与艺人
(六)近代河南影戏班社与艺人
(七)近代湖北影戏班社与艺人
(八)近代湖南影戏班社与艺人
(九)近代上海的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近代浙江皮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一)近代广东皮影戏班社与艺人

三、皮影戏的表演技艺
(一)皮影的戏台
(二)影戏演员的分工
(三)皮影戏的演出
(四)皮影的操纵表演
(五)影戏的戏箱

四、影戏唱腔的演变发展
(一)早期皮影与九腔十八调
(二)与影戏有关的声腔剧种
(三)河北影戏唱腔
(四)东北影戏唱腔
(五)北京影戏唱腔
(六)山西影戏唱腔
(七)陕西影戏唱腔
(八)甘肃影戏唱腔
(九)青海影戏唱腔
(十)四川影戏唱腔
(十一)云南影戏唱腔
(十二)河南影戏唱腔
(十三)山东影戏唱腔
(十四)浙江海宁影戏唱腔
(十五)上海影戏唱腔
(十六)湖北影戏唱腔
(十七)湖南影戏唱腔
(十八)广东影戏唱腔
(十九)台湾影戏唱腔

五、皮影造型特征
(一)冀东皮影造型
(二)东北皮影造型
(三)北京皮影造型
(四)山西皮腔纸影戏造型
(五)陕西皮影造型
(六)甘肃皮影造型
(七)青海皮影造型
(八)四川皮影造型
(九)云南皮影造型
(十)河南皮影造型
(十一)山东皮影造型
(十二)浙江皮影造型
(十三)上海皮影造型
(十四)湖北皮影造型
(十五)湖南皮影造型
(十六)广东皮影造型
(十七)台湾皮影造型

六、皮影雕制工艺一
(一)中国皮影的雕镂艺术
(二)冀东皮影的雕刻
(三)东北皮影的雕刻
(四)陕西皮影的雕刻
(五)甘肃皮影的雕刻
(六)青海皮影的雕刻
(七)四川皮影的雕刻
(八)河南皮影的雕刻
(九)湖北皮影的雕刻
(十)湖南纸影的雕刻
(十一)浙江海宁皮影制作

七、影戏的民间习俗
(一)“愿影”习俗
(二)影戏祖师与影班供奉
(三)影戏班俗规与禁忌
(四)皮影艺人与船夫
(五)影界“行话”
(六)影戏的谚语楹联

八、石印本影词和影戏老唱片
(一)石印本影词
(二)影戏老唱片

九、革命战争时期的皮影戏
(一)日伪时期影戏的厄运
(二)皮影戏在陕甘边区
(三)长城脚下的“抗战影社”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影戏
(五)战争年代的皮影戏剧目

第七章当代影戏的发展
一、新中国影戏的改革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皮影戏的状况
(二)皮影艺术改革的新面貌
(三)观摩汇演促进了影戏的新发展
(四)皮影现代剧目的创作

二、当代影戏班社与艺人
(一)当代河北影戏班社与艺人
(二)当代东北影戏班社与艺人
(三)当代北京影戏班社与艺人
(四)当代山西影戏班社与艺人
(五)当代陕西影戏班社与艺人
(六)当代甘肃影戏班社与艺人
(七)当代青海影戏班社与艺人
(八)当代四川影戏班社与艺人
(九)当代云南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当代山东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一)当代河南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二)当代上海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三)当代江苏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四)当代浙江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五)当代湖北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六)当代湖南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七)当代安徽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八)当代广东影戏班社与艺人
(十九)当代福建影戏班社与艺人
(二十)当代台湾影戏班社与艺人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皮影戏
四、走向世界的中国皮影戏
五、中国皮影戏的现状
附录一皮影的收藏与识别
附录二中国皮影戏源分支表
附录三中国皮影戏大事年表
附录四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