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灵书法:宠辱去留联
  • 王金灵书法:宠辱去留联
  • 王金灵书法:宠辱去留联
  • 王金灵书法:宠辱去留联
  • 王金灵书法:宠辱去留联
  • 王金灵书法:宠辱去留联
  • 王金灵书法:宠辱去留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金灵书法:宠辱去留联

860 九五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题名宠辱去留联

年代2020年至今

类别水墨(黑白)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软片

尺寸138 × 23 cm

上书时间2022-05-21

白雲橋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款識: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云舒。歲次乙亥秋月于青雲山下書法小院,金靈。
鈐印:金靈書印(白)
作者:
王金灵,字若水,号觀盧。山东安丘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公益书法社团“书法小院”创建人,书法以“二王”为宗,受师于中国国家画院李明老师。山东省书法骨干教师。

入展信息:
      全国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八届楹联展、全国第四届王羲之奖书法展、全国“颜真卿奖”书法展、全国“王弼奖”书法展、第三届全国“董子杯”书法展、第二届全国书圣故里书法展、“文化即墨”杯全国书法展、“山水临朐”全国书法展、“水韵东平”全国书法展、万宁杯全国师生展教师组、山东融正杯首届临帖展、全国清风廉政书法展三等奖、全国自撰楹联书法展十佳、全省教师书法展二届二等奖,三届一等奖、潍坊最高政府奖“鸢都文化优秀奖”等。

十二届国展创作心得 文/王金灵
      本次十二届国展入展,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事,不过也是件趣事。为何如此说呢?这几年,我一直在楷书与行书上下工夫,但此次备展,我本是着力于行书创作的。
因在体制内上班,并没有太多时间与精力打造多幅作品,便自作诗文,工作之余反复创作了一幅行书作品,觉得比较满意,就准备寄出。
      后来觉得截稿日期尚早,当时就想:为何不再写幅楷书试试?便用写行书的感觉,写了一幅楷书长联,写完之后,忽然找到一种久违的书写感,用心揣摩一下,重新写了一遍,当时感觉“有戏”,于是寄出,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期待。
结果出来:费时费力的行书落选,轻松书写的楷书上了!真是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仔细思考,行书落选,可能在于“用力过猛”,而楷书入展,可能赢在作品的自然性,没有打造的痕迹。恰恰如此,引发了我对书法创作本质的深入的思考:
中国书画,正如陈丹青先生所言,最为可贵者,就是书卷气,字里行间流露着文化修养。作为一名书法人,应该活在中国文化之中。遍观古人作书,多为自然书写,少刻意造作之姿,哗众取宠之态。故历久弥新,观之不厌。
      然古人法书,晋唐多为刻版,墨迹存世稀少。今人学书虽懂取法晋唐之理,却难得睹晋唐之真容。以假作真,刻意书写,穷尽翰墨,终不得自然书写之趣。
      个人拙见,在法度之内,书写性乃书法之为艺术的本质。找到属于自己的书写方式,对一个书法家来说,尤为可贵。故近些年来,临习楷书,我多着力于此。
      “透过刀锋见笔锋”,遥想古人挥运之时,精神始终贯注笔锋。笔锋即笔芯,笔芯即内心,心笔合一,方得抒写性灵,言我情怀,书法之妙趣应该在此。历览古今名家结体虽殊,面目各异,但书写本质相同。
本次参展楷书对联,取法智永千字文,就是为了表达心中的“书卷气”这一意象,强调笔意自然,清正气象,不为展览而造险,气息沉稳,以书写性为追求。
      创作时,故意提高书写速度,行书笔意,以免用笔迟滞,一气呵成。能入评委法眼,亦算幸事,对我今后对楷书的理解与创作,将会产生不可磨灭影响。
      时过境迁,反观作品,仍有格局偏小,气息迟滞,面目呆板之病,整体章法缺少自然生成之感。究其原因,还是入古不深,学养不足所致。今后将扬鞭自励,力求突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