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潮流三十年:1949~1978
现货实拍
¥
8
3.5折
¥
23
九品
仅1件
作者方兢 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02
上书时间2024-07-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方兢 著
-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5946637
-
定价
2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6页
-
字数
307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所做是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与热闹的新时期文学研究相比,建国后三十年文学的研究显得格外冷清;关于这三十年的文学理论研究,就更加沉寂了。这也许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没有取得什么成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大。这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目录】
-
绪论
第一编 理论渊源
第一章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
第二章 革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基础
一、政治家
二、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三、历史唯物主义
四、意识形态
五、文化的阶级性
六、文化的社会作用
第三章 文学理论基础
一、文化的军队
二、阶级性与阶级斗争性
三、作家的立场与思想
四、如何去服务
五、文学的源泉
第四章 文学理论问题
一、人物和题材
二、爱与人性论
三、文学服务于政治
四、歌颂与暴露
五、文艺批评标准
六、文学反映论
七、典型化
第二编 理论潮流
第一章 人物
一、原则的确立
二、根本性担忧
三、批判与巩固
四、英雄人物讨论
五、调整时期
六、极端形态
第二章 题材
一、新的世界
二、 题材决定论
三、开放的曲折
四、理论家的声音
五、现代戏剧
第三章 为政治服务
一、赶任务
二、表现政策
三、写中心
四、新民歌运动
五、政策调整
六、《刘志丹》事件
七、“文革”中的批判与发展
第四章 创作方法
第五章 真实性
第六章 人性与阶级性
附编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