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楚方言声韵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秦汉楚方言声韵研究

68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建忠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12-09

白夜航船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建忠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11-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83606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2页
  • 字数 3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书:秦汉楚方言声韵研究》以古韵30部为音准,求出马王堆假借舆被借字关系的辙离合指数,并用同一关系的系统思想,牢牢把住帛书中的韵部“接触”,仍以假借字为例,列出30韵部的1482次语音接触表、楚方言标音字舆通语用字封应114字表、楚方言内部标音字13字表、按王力《诗经韵认》重制的《诗经》合韵通韵表、按王力《楚辞韵读》重制的《楚辞》合韵通韵表,以此五表为据的若干结论,应当有很大的可信度。
以确立古韵30部为研究问题的参照系,解决韵部分合、归字等疑难问题方面,《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书:秦汉楚方言声韵研究》多有探讨。如之、侯接触,“侮”字归之部或归侯部问题,学界存在分歧,作者因发现马王堆帛耆“侮”舆“母”三次通假,而知秦汉楚方言“侮”当归之部。再如之、幽接触问题,因屈原赋、宋玉赋及《莊子》之、幽合韵为《诗经》的两倍,但在非楚地文献中之幽合韵用例甚多,故推知之、幽合韵的范围极广。
【作者简介】
杨建忠,山西静乐人,1973年3月生。2004年6月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浙江大学汉语史中心博士後出站。现为浙江财经学院副教授。主持浙江省规划项目2项:“出土文献舆秦漠楚方言语音研究”(已结项)、“楚系金文语音研究”(进行中)、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基于楚系出土文献的上古楚方音史研究”(进行中)。在《古汉语研究》《湖南师大学报》《南大语言学》《汉语史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谕文10多篇,主要徒事音韵学、上古楚方言语音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act
1绪论
1.1选题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两汉语音研究现状述评
1.2.1.1两汉语音在汉语语音史上
1.2.1.2两汉语音声研究
1.2.1.3两汉语音韵部研究
1.2.1.4两汉语音声调研究
1.2.1.5两汉的方言研究
1.2.1.5.1方言分区
1.2.1.5.2各方言区语音
1.2.2楚方言研究现状述评
1.2.2.1语音
1.2.2.1.1“五四”前
1.2.2.1.2“五四”后
1.2.2.2词汇
1.2.2.3语法
1.3楚方言的性质
1.3.1楚语、楚言、楚方言
1.3.2目前学界的几中观点
1.3.3楚族的来源与迁徙
1.3.3.1楚人源自中原华夏
1.3.3.2楚人的南遥
1.3.3.3楚族之前江漠平原的民族状沉
1.3.4楚方言的性质
1.3.5楚方言的范围
1.3.5.1先秦楚方言的范围
1.3.5.2汉代楚方言的范围
1.4主要材料
1.4.1属王堆漠墓帛害借字舆被借字
1.4.2《方言》中的楚方言标音字
1.4.2.1学界封标音字的论述及利用
1.4.2.2标音字的判定
1.4.2.3标音字的共时性
1.5研究思路、方法

2声母
2.1引言
2.1.1上古汉语声母系统
2.1.2中古汉语声母系统
2.2秦漠楚方言声母系统
2.2.1德输
2.2.1.1唇音
2.2.1.2舌音
2.2.1.3齿音
2.2.1.4牙喉音
2.2.2分论
2.2.2.1清鼻音
2.2.2.2浊声母
2.2.2.3複辅音
2.2.3小结

3韵部
3.1引言
3.1.1上古汉语韵部系统
3.1.2本文参照点的选择
……
4结论
5附录
6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