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

890.01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玉 李泰辉 杨祝良 图力古尔 戴玉成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2-10-12

白夜航船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玉 李泰辉 杨祝良 图力古尔 戴玉成
  •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2
  • 版次 1
  • ISBN 9787554212561
  • 定价 148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51页
  • 字数 2618千字
【内容简介】
中文摘要
  本图鉴记载中国大型菌物资源509属1819种,根据形态特征共划分十大类群:大型子囊菌196种,胶质菌21种,珊瑚菌47种,多孔菌、齿菌及革菌637种,鸡油菌(含钉菇类)11种,伞菌653种,牛肝菌130种,腹菌75种,作物大型病原真菌16种和大型黏菌33种。其中以中国为模式产地的有370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1/5),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已发表的有260多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1/7),而且不少种类为中国或东亚特有种。本图鉴所载种类均以中国资源与图片为依据,并经过严谨的分类学考证,因此,较为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大型菌物资源的实际情况。
  本图鉴所载种类均配有宏观形态和(或)生境彩色照片,以及主要宏观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生态习性、经济用途(食用性、药用性或毒性)和在国内的大致分布区域等的简要文字描述,一些易混淆的种还增加了与相近种的鉴别特征比较。凡例及第一章还对本书的使用方法、常用的分类学技术方法和各类群在现代分类学系统中的地位等做了介绍。为方便读者查阅,从第二章开始各章所载物种均按拉丁学名的顺序排列,书后附有相关的菌物学名词解释、参考文献、本书记载菌物的中文名称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
  本图鉴内容与菌物学、食用菌学、植物病理学、卫生与医药学、生物资源学、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学等学科相关,可供菌物学工作者、蘑菇等菌物的爱好者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与院校的师生参考。
  BriefIntroduction
  Onethousandeighthundredandnineteenspecies(orvarieties)in509generaofmacrofungiknownfromChinaaredocumentedinthiswork.Accordingtotheir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theyarepracticallydividedinto10groups,andintroducedin10chaptersaccordingly,including196largerascomycetes,21jellyfungi,47coralfungi,637polyporoid,hydnaceousandthelephoroidfungi,11cantharelloidfungi,653agarics,130boletes,75gasteroidfungi,16largerpathogenicfungioncrops,and33largermyxomycetes.
  Allspeciesareevidencedwithvouchersandphotographs.About370species(occupying1/5ofthetotalspecies)withtypelocalitiesinChinaareincluded,amongwhichover260species(accountingfor1/7ofthespecies)werefirstlydiscoveredandpublishedbythepresentauthors,someofthemasspecificspeciesinChinaandEastAsia,whichhavetriedtopresentthelatestknowledgeabouttheChinesemacrofungalresources.Allspeciesaredescribedaccompaniedwithcolourphotographsshowingtheirmacro-morphologyand(or)habitat.Themacroscopicandmicroscopicdiagnosticcharacters,ecologicalhabits,economicimportance(edibility,medicinalavailabilityortoxicity)andgeographicalrangeinChinaareprovided.Thecharacteristicsandusingmethodofthebook,relatedmycologicalvocabulary,commontaxonomictechniquesandpositionsofthefungalgenerainmoderntaxonomicsystemarebrieflyintroduced.Fortheconvenienceofthereaders,allspeciesinthetenchaptersarearrangedinalphabeticalorderoftheirLatinnames,andindicesofChinesenamesandscientificLatinnamestoallspeciesareappended.
  Theknowledgeofthisbookshouldbeinterestingformycologists,mycologyfansandmushroomlovers,aswellasforresearchers,teachersandstudentsstudyingonediblefungi,plantpathology,healthcareandbiomedicinesciences,bioresourcesandbiodiversity,ecologyandotherrelateddisciplines.ItisanidealreferenceforthosewhoareinterestedintheChinesemacrofungiandlargerslimemolds.
【作者简介】
李玉院士    李玉,男,1944年出生,山东济南人,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日本筑波大学农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中国食用菌协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菌物研究》主编,International Medicinal Mushroom编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室主任,菌物界第一个为黏菌命名的中国人。     30余年来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以创新成果为依托,研究解决北方食用菌工程技术难题,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升级。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其中仅黏菌就报道了400余种,占世界黏菌已知种的2/3,发表新种46个(此前尚无中国人命名的新种),为近年国际上发表新种总数的1/17,出版了国内外独有的“目”一级专著2部及这一领域第一本英文专著和《中国真菌志—黏菌卷》。“黏菌代表类群系统研究”和“重要黏菌类群系统分类学研究”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食用菌领域筛选培育出50余个品种,6个通过国审;创新改进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项关键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模式;建立生产示范基地26个,以“五位一体”模式进行推广示范,指导培训技术骨干8 000多人次,带动3万农户,累计推广50多亿袋(菌包),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60亿元;“食用菌新品种选育、配套丰产技术研制及产业化创新体系建设”和“北方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新模式”分别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药用菌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收录或引用,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国家已授权发明专利16项,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建立了教育部食药用菌工程研究中心,创办了《菌物研究》学术期刊,创建了食用菌专科专业和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本科专业,建成了相关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国内率先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较完整的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所带领的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及教育部创新团队,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主持并带领团队完成菌类科技与工程研究项目如国家科技部、农业部、“973”、“863”、“948”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及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召开了国际和海峡两岸学术会议6次,对我国的菌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李泰辉博士(1959—),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微生物资源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和广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菌物学报》、《菌物研究》和《食用菌学报》编委,发现和发表新属2个、新种120多个(其中广东虫草及白肉灵芝等已成为重要的栽培食药用菌)、国内新纪录种100多种。

杨祝良博士(196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Fungal Diversity主编,《菌物学报》副主编,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菌物多样性与系统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真菌命名法委员会(NCF)委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真菌专家组成员。

图力古尔博士(1962—),蒙古国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鲁东大学特聘教授、泰山学者,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菌类作物博土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菌物学会理事、《菌物学报》《菌物研究》编委。主要从事暗色孢子伞菌分类与菌物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戴玉成博士(1964—),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森林病理学会副理事长,《菌物学报》主编。发现和发表了2个真菌新科,20多个真菌新属, 200多个真菌新种、真菌新组合种43个、森林新病原真菌52个、新食药用真菌26个、新生物工程菌15个,使我国木生真菌种类达到1 200余种,居世界首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