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朝研究全集 珍藏版全套
  • 北朝研究全集 珍藏版全套
  • 北朝研究全集 珍藏版全套
  • 北朝研究全集 珍藏版全套
  • 北朝研究全集 珍藏版全套
  • 北朝研究全集 珍藏版全套
  • 北朝研究全集 珍藏版全套
  • 北朝研究全集 珍藏版全套
  • 北朝研究全集 珍藏版全套
  • 北朝研究全集 珍藏版全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朝研究全集 珍藏版全套

3999 九五品

仅1件

山西大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责任人/主编周谷城、周一良、李裕民 、赵一德、殷宪、马志强

出版单位平城北朝研究会

期号1989-08 第 1 期 总第 29 期

语言中文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1989-08

上书时间2022-04-17

北魏平城书房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北朝研究》收藏记:
    《北朝研究》是北魏平城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刊物,一九八九年创刊,至今已三十三年。我之所以关注《北朝研究》,那是因为戊戌年正月,在古楼西街闲逛,驻足旧书摊,本来是寻找大同集宁战役期间贺龙住新荣区花园屯乡太平庄村的有关书籍,却被一本一九八九年的《北朝研究》创刊号吸引,细细翻看,爱不释手,可以说是古懂了。摊主李先生见我喜欢,说还有一套一至十期的《北朝研究》,虽然很陈旧了,但基本完好,我便全部购买了。摊主很会做生意,说家中还几套一到十期的,相约次日再见,第二天果然带来了,我窃喜便悉数收购。看着那古朴苍桑的刊物,心中沉甸甸的,仿佛收藏了北朝平城时的记忆,为了能长久收藏,次日便去凯德印务想合订成册。凯得印务的老总刘学峰热情的接待了我,并建议做外包装盒原样保存,并最好是收集全套。我们二人一拍即合,他给免费设计制作包装盒,我继续收集缺的期刊。
    如何能收到全套的呢?当然是首选旧书摊,然而连续多次去旧书摊,都是无功而返,明知不可为,但一到周末,只要有空必去旧书摊,好象寻找三十年前丢失的孩子。此外又在网上无数次的寻觅,偶然在网上购得一两本,喜悦的心情好象得到了一件宝贝。毕竟是三十年前的旧物了,十分难寻,无可奈何之际便想到了编辑部,多方打听联系到了现在的副主编马志强老师,我怀着期待的心,虔诚的拜访了他,他是大同大学的教授,平城北朝研究会会长、秘书长,大同北魏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先后任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曾任《大同职院报》总编,《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文物与收藏》副主编,《中国南北朝史学会》第七届至今担任理事,副秘书长,从一九九一年下半年就开始先后担任《北朝研究》的编辑、执行编辑、责任编辑、副主编、主编,参与编辑、征稿、发行等工作,吃苦耐劳的马老师在没有待遇补助的情况,任劳任怨几十年,凭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园丁精神,一直坚持到现在,他见我很喜欢书就在五月的周末带我到他藏书的旧家,翻箱倒柜边寻找边整理,两个人整整干了一天,手多处划破,脸和衣服贴满了灰尘,赠送了他收藏的部分期刊和书籍。
    后来又想方设法、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当年参加《北朝研究》编辑等工作的多位老人,听他们讲述了筹办一九八七年全国北朝史学术讨论会和创办《北朝研究》的详细过程。一九八六年在赵一德的争取下,决定在大同召开这次会议。他们亲自到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办理批文,征集大同的参会人员论文,并汇编成册提交大会,这也是《北朝研究》的试刊号。在赵一德等一批人的努力下,大同市毛线厂、利群制药厂、大同印刷厂、四二八厂等企业无偿提供住宿、餐饮、印刷等服务,为市政府节省了许多开支,火车站售票员在会议现场为参会代表购返程票。这次会议是大同市民国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的高规格的专业学术会议,《北朝研究》填补了我国学术刊物的空白,周谷城题签了《北朝研究》刊名。主编之一李裕民当时是山西大学历史所副所长,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山西省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政协常委兼山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三十三前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和大同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一次全国北朝史学术讨论会,是在8月18日至23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四二八机车厂招待所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名史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并提交了2部专著、57篇论文,会议围绕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云冈石窟与古都平城等专题内容进行热烈的研讨。参会代表参观了云冈、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景点,大同市赠送每位参会者合掌露齿菩萨石膏像和司马金龙墓碑拓并加盖了会议专用章,会后代表们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赞不绝口,大同的文物景点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研究室主任、文博研究员王雁卿得知我收集全套的《北朝研究》时,她说“《北朝研究》是史学界十分有影响的一本刊物,三十年来世事变迁、人事变化,估计没有人有一套完整的,我家里有编辑部送给我的十五年前仅有的两本珍藏刊物忍痛割爱送给你”,让我十分感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整套二十九本,只差1994年第四期了,只要听说谁可能有,我就会想方设法的去找人家,三番五次的去联络感情,哪怕借阅一下也好。正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却意外的从北京大学倪润安教授收集到,我便让海德印务的刘学峰给完美复制,至此全套的《北朝研究》收藏完成。回顾二年多的收集历程,有碰壁,有婉言拒绝,更多的是像北京大学倪润安教授、大同大学马志强教授、博物馆曹巨民馆长、云冈石窟研究院王雁卿、凯得印务刘学峰经理等一大批人的无私奉献和全力支持,在此对他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北朝研究》收齐之后,我先是陶醉在收藏的喜悦中,后来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一遍两遍……反复读,说实在许多文章都是大家名作,从此便一头扎入北朝历史知识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只要能买到、借到关于北朝的书就读,而且是多次读、深入读,直到弄懂弄通为止。随着对北朝知识的深耕,已不能满足书本知识,开始了边读书,边现场考古调查,将新发现和倪润安、马志强、韩生存、汪浩等一道撰写了《祁皇墓考》、《祁皇墓守墓人调查》、《凉城小坝子滩出土晋鲜卑归义侯金印考》、《从崇光宫名变迁透析献文帝的境遇》、《北魏永固县考》等学术论文,先后在《大同大学学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华夏文明》、《北朝研究》等书刊发表。
    波澜壮阔的北朝历史,在平城记忆中留下浓重的印痕,不断的出土,不断的发掘考证,剥开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北朝研究》记录历史,总结历史,传承文明,吸引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培养了一大批新人,再版印刷,不仅为了纪念和追忆,更为了新的启航,创办了三十三周年的《北朝研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北朝研究》发展历程:
     《北朝研究》是平城北朝研究会创办的具有断代史性质的学校性刊物,它面向全国史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广大史学、文学工作者,内容涉及到了史论、地理、人物、官制、兵制、经济、宗教、文化、石窟、文物、考古、译文、目录、索引等类别。从一九八九年创刊到今年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历经三任四位主编,从半年刊改为季刊、改为一年一辑的书籍,先是编辑部主办,然后是云冈集团,后又回归编辑部,现在归到了大同大学。三十年共出版期刊二十九本,350万字,书籍八辑七本,263万字。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一的前三年为半年刊,出版五期,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七年的六年为季刊出版二十三期(一九九四年的第二、三期为合刊),一九九八年出版一期,共二十九期,一九九九年至今年改版为书籍,共出版十一辑,实际面世的只有十辑,其中的第五辑编辑们已校对完毕,因故夭折在商务印书馆。
       一九八七年八月,在大同召开第一次全国北朝史学术讨论会,大同市历史学会向会议提供了资料汇编,共收入我市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论文十六篇,这是《北朝研究》雏形,也是后来人们称为的试刊号。
       山西省期刊内部登记证第0088号的《北朝研究》经过两年的筹备,一九八九年正式创刊,创刊号刊登21篇文章,为半年刊,主编李裕民、赵一德,执行编辑陆屹峰、白彦芳,编委任一鸣、殷宪、曹杰等十四人,名誉总顾问周谷城,总顾问周一良,顾问田余庆、史树青等十八人,刊名题词周谷城,刊标为瓦当形“北朝研究”。马喜设计封面为黄色的云冈飞天石雕等图案,封底为白色的“传祚无穷”瓦当文。
         一九九O年刊号变为山西报刊准印证(期)第0054号,出版两期,共刊登40篇文章,执行编辑上半年刊许殿玺、陈朝仁、王雁卿,下半年刊许殿玺、陈朝仁、刘晓燕,主办单位是大同云冈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为编辑部购置了《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二十五史》等大部头多种参考书。封面封底未变化。
       一九九一年出版两期,刊登32篇文章,期刊也未印主编和副主编,只有执行编辑,上半年刊陈朝仁、王建舜、刘晓燕,下半年刊马志强、曹力青,顾问也由原来的十八人增至二十二人。乔建奇设计封面仍为黄色,但图案换成云冈三头六臂石雕等,封底未变,刊物的整体设计风格未变。至年底半年刊共出版发行五期,刊登93篇文章。
        一九九二年《北朝研究》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出版四期,刊登文章44篇,执行主编马志强、曹力青,王琴参与了第三期编辑,顾问增至二十三人,乔建奇设计封面仍为黄色,但图案换成云冈五头六臂石雕,封底未变。已出版发行的九期封面封底尽管是由马喜、乔建奇两位设计师设计,但风格一致,底色都是黄色,皇家气派,图案都是云冈的各种石雕,北朝特色及其精髓始终贯穿其中,甚是精美。编辑部称已发表的90多篇大作,史料性强、观点新颖、论述精道、文笔流畅,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美国、日本、新加坡、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史专家和爱好者来函要求订阅本刊。
         一九九三年第一期执行编辑马志强、弓燕,第二期马志强、王彩萍,第三期主编李裕民、殷宪,执行编辑殷宪、马志强。郝志国封面设计改为竖的花纹和英文刊名,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风格的变化在编辑部内部产生了分歧,一种是坚持原来的风格,图案换成云冈的其它石雕,一种是变成现风格,四期图案一至,颜色分别为蓝色、绿色、黄色,第一期封底也改成了大同市日杂批发公司简介和总经理苏建华工作照和公司照片,后三期又恢复了“传祚无穷”瓦当文,主办单位由云冈集团回归到平城北朝研究会。
        一九九四年发行了四期三本,一、二、三期主编李裕民、殷宪,郝志国设计封面一期为丹扬王墓砖,深黄色,北朝研究四个字横排,二、三期合刊为云冈研究专号,刊登了周一良、阎文儒等二十七篇文章,马喜设计封面为蓝色的云冈石佛,至此共发行了十六期。
        一九九五年出版发行了四期,主编李裕民、殷宪,未印副主编、执行编辑,郝志国设计封面《北朝研究》四个字由原来的竖排改为横排,封面图案为云冈大佛,颜色分别是绿色、紫色、咖啡色、蓝色,封底又改回了“传祚无穷”瓦当文。一九九六年第一期主编李裕民、殷宪,责任编辑马志强,第二、三、四期主编殷宪,责任编辑马志强,郝志国设计封面为墓誌銘文字图案,四期颜色分别为咖啡色、蓝色、灰色、绿色。一九九七年后主编殷宪,副主编马志强,殷雪年设计封面北朝研究刊名由下面调到了上面,图案也成为暗花纹,颜色分别为土色、黄色、紫色、蓝灰色,封底换成了“富贵万岁”瓦当文,一九九八年主编、副主编未变,殷雪年设计封面暗文字图案,咖啡色,封底未变,到年底《北朝研究》整整十年共发行了二十九期,350万字。
        一九九九年《北朝研究》诞生十周年之际,平城北朝研究会决定将原来每年四期改为每年一辑,每辑为25至30万字的北朝史学术论文专辑,并把当年这辑定为第一辑,32开本,30万字,刊登26篇文章,主编殷宪,副主编马志强、赵立人,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二OOO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辑,32开本,30万字,主要是平城北朝研究会和云冈石窟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北朝史暨云冈学木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26篇。二OO四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北朝史研究》为《北朝研究》第三辑,16开本,50万字,刊登文章43篇,其中政治类16篇,经济类8篇,民主与社会生活类8篇,考古类11篇,主编殷宪为封面题签,副主编刘驰,但书上没有任何第三辑的字样,导致了很多人无法分辨,产生疑惑。二OO四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第四辑,32开本,30万字,刊登34篇文章,主编殷宪,副主编马志强,同年出版的三、四两辑主要是在大同召开的“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上的论文。二O一O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七辑,16开本,40余万字,刊登25篇文章,主编殷宪,副主编马志强、贾斌。二O一八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八辑,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大同平城研究会编,16开本,33万字,刊登17篇文章,其中韩国作者金大珍,日本作者小林仁分别发表了文章,大同大学拨付了专项经费,编委主任楼劲、冯锋,副主任翟大彤,编委李书吉、张鹤泉等十一人,主编马志强,副主编何建国,编委张月琴、邓星亮等六人。
       《北朝研究》创刊号编辑部稿约说本刊发表下列稿件:
        ⒈关于北朝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民族、文学、艺术等研究成果。
        ⒉关于北朝的文献、人物、美学、美术史、中西文化交流等研究性论文。
        ⒊关于北朝的科技、考古、文物研究论文以及调查考古发掘报告等。
        ⒋国外对北朝各领域研究论著的译作。
        ⒌北朝文物古迹等有关摄影图片。
        ⒍读史札记、新书介绍、消息动态等。
从稿约中看到刊物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一九九O上半年刊稿约,约博相成、纵横相通,欢迎前后跨越度较大的而溯本穷流的有关论述,刊稿范围在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王护国在《北朝研究》创刊词说,魏晋南北朝大约四百年,北朝二百多年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大同是北魏平城故都,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平城文化和北魏文化。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和大同历史学会在大同召开了首届全国北朝史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决定成立平城北朝研究会,创办《北朝研究》,是一个断代史多学科研究的学术刊物。殷宪先生在《赵一德先生八十诞辰纪念文集》中说,这次专业会议的召开和《北朝研究》的创办,赵一德先生的最大功劳就在于向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界打开了大同地区北魏研究的一扇大门。而实际的《北朝研究》编辑部是一个没编制、没专职人员、没固定办公场所和经费来源的名正言顺的三无单位,先在迎宾东路铁十七局招待所428房间办公,一九九三年迁至新建南路五号总工会大楼一层,一九九五年迁至向阳东街1号大同市高等专科学校,后又迁至大同大学,靠企业赞助,政府资助一路风风雨雨走过了三十年,主编先是李裕民、赵一德,后是殷宪、马志强,二O一七年殷宪去世后归到了大同大学,也算是有了主家,有个归宿。一路走来,步履维艰,是大同市史学界的一项筚路蓝缕的伟大事业,全凭赵一德、殷宪、辛长青、马志强等一大批专家学者、热心人士的无私奉限、顽强坚持,才生存下来。《北朝研究》的编委们、作者们汇集了我国北朝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三十年来他们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引领着北朝研究,虽然周谷城、周一良、阎文儒、赵一德、殷宪等有的人已经故去了,但他们宝贵的精神却传承下来了,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激励着后代人们顽强的坚守阵地,在北朝研究领域不断开疆拓土、深挖穷究,继续主办《北朝研究》。北魏的历史是灿烂的,影响深远,故都平城是辉煌的,璀璨明珠,全国北朝史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北朝研究》的诞生,开启了大同北朝研究的新时代,进入了研究北朝的高产时代。《北朝研究》是大同历史长河中绽放的绚丽多彩的奇葩,浇灌它的编辑们、工作人员、顾问们、投稿的作者们是伟大的,他们解码北朝、解读平城,齐心协力铸就了一座不朽的《北朝研究》丰碑,历史会铭记他们,古城大同会永远铭记他们。
 ①本刊89-91年总目录(曹力青)一九九二年第一期总第六期75页。
②本刊1992年总目录(杏林)一九九三年第一期总第十期95页。
③本刊1993年1-4期总目录,一九九四第一期总第十四期78页。
④本刊1994年1-4总目录,一九九五年第一期总第十七期80页。
⑤北朝研究一九九五年总目录,一九九六年第一期总第二十一期79页。
⑥北朝研究一九九六年总目录,一九九七年第一期总第二十五期79页。
⑦北朝研究一九九七年总目录,一九九八年第一期总第二十九期78页。
北朝研究(1989---1993)、(1994---1998)珍藏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