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人之际:任继愈学术思想精粹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人之际:任继愈学术思想精粹

全新正版 快速发货

24.6 5.1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河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继愈 著;李申、李劲 编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9

星尘大海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任继愈 著;李申、李劲 编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1501288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6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华文化复兴方阵·人民日报名家学术思想精粹系列
【内容简介】
迄今为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对较多,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很多领域还很幼稚,以至无知。当前不论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面对政治动荡,贫富不均,政治纷争,人格残损,生态危机这类亲手制造的结果,表现为束手无策。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哲学家、思想家,耗尽心力,不断探索走出迷津的方案,虽已见到曙光,却未走出困境。原因在于自然科学走得快,人文科学走得慢,人类呈现着文化跛足现象。文化跛足现象不消除。人类难以得到自由。
【作者简介】
任继愈(1916-2009),字又之,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蒋馆长。师从汤用彤、贺麟。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先后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课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中国哲学史课程。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专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阉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老子绎读》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简编》、《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宗教词典》、《中国哲学发展史》等:此外,还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典》等的编辑出版工作。
【目录】
原版自序
第一编哲学
哲学的永恒主题——究天人之际
宗教、哲学与人生
中国与西方的安身立命之学
中国哲学史的特点
如何看待唯心主义
中国哲学发展历史和逻辑的统
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
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地区性和多种文化的融合过程
详细占有历史资料
中国哲学的成长期
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互相转化
哲学思想的继承问题
继承以谁为主
“微言大义”
论阴阳五行说
重视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研究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萌芽
“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文化遗产的增益现象
先秦两汉的哲学探索
《易经》本义与后人的解说
《周易》特点和研《易》原则
《周易》研究的方法
儒道两家思想何以影响深远
已具备了研究孔子的条件
汉以后的孔子
孔子的贡献和被后代的尊奉
天文学与老子
王夫之反对“道生天地”
不可替古人讲清楚
发展观与老子研究
《孙子兵法》中的哲学
庄周的“回到原始”
后期庄学:从天道自然无为到宿命论
后期庄学:从相对主义到虚无主义
后期庄学: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周的绝对运动观
虚静和游世
释《庄子·齐物论》篇的“以明”
韩非的参验
先秦哲学无“六家”
司马迁论历史动力
从汉代的神学经学到魏晋的思想解放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佛学
玄学简论
魏晋南北朝哲学概说
王弼的“崇本息末”
隋唐哲学概说
李贽思想的进步性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民族哲学家
文化发展诸现象
中国哲学的前途
中国哲学的远景
总结传统哲学,发展马克思主义
美学是鉴赏之学
美的范型、形式
论“自然美”
美学、艺术与宗教

第二编儒学
上帝、祖先崇拜及其演变
宗教变化的四种形式
宗教学的基本问题——天人(神人)关系
宗教产生的两个根源
康德论上帝存在
泛神论在宇宙观方面对宗教的破坏作用
泛神论在方法论方面对宗教的破坏作用
重视对儒教的研究
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
宗教与中世纪
中国哲学与中国的宗教
儒教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
三教合
佛教向儒教的靠拢
三教合一与中国封建社会
儒教与封建社会
儒教的彼岸世界
从儒家到儒教
儒教个性与宗教共性
儒教是人伦日用中的神学
主敬、慎独与坐禅
儒教与国民性
韩愈排佛
韩愈的道统论
佛教与儒教
北宋儒教对佛教的继承
从程门立雪看儒教
朱熹论人性和求仁
朱熹的格物穷理
朱熹的天人合
事父事君也是妙道
朱熹的天
白鹿洞学规的政教合一精神
朱熹的宗教感情
儒教的国教品格
朱熹《四书集注》的特点
《四书集注》的历史地位
……
第三编佛学
第四编道学
第五编杂著
第六编生平与学术道路
附录
原版编后记
编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