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 124.4 6.9折 ¥ 180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邱江宁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793848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80元
货号23344511
上书时间2024-11-29
《中国学术编年》是既有工具意义又有学术价值的大书。其优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以编年的形式对传统中国的历代学术进行系统梳理,具有全面、综合与总结意义,同时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这需要详细全面地爬梳史料,全书资料丰富详实,既注意采择历代正史、私史、实录、会要、起居注、方志、档案、文集、专著、类书、谱牒、笔记等文献,同时又注意博采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从本书内容看,编纂者确实做得相当细致,在资料方面超越了以往类似著作,不仅自身即具有资料价值,而且为研究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另一方面,体例相当完备。本书综合历代史书、学案、论述之长加以融通,设计了一种完备的编纂体例,既包括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学者生卒四大栏目,又在各栏目必要处加按语,进一步提供线索与判断,还每年重点记载外国重大学术实践,以裨中外互相参照,合为六大板块,这是对编年体学术史著作的创新。
——复旦大学 古代中国思想史教授 葛兆光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为不同的主流形态与演变轨迹。而中国学术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也就在于其同时兼具自我更新与吸纳异质学术文化资源的双重能力,在纵横交汇、融合中吐故纳新,衰而复盛。因此,《编年》开辟了从“文化—学术”、“传统—现代”、“本土—世界”这样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规律,大致重新划分为华夏之融合、东方之融合与世界之融合三个历史时段,并在这个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学术史在这三个历史时段中的主导形态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的依次变化,即分别从华夏之中国到东方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这完全不同于其他所有的学术史的写作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叙述语言。以如此之眼界,《编年》终得以开拓出中国学术通史的新境界。
总主编梅新林,浙江工业大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兼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遗产》、浙江省社联副主席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著有《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红楼梦哲学精神》、《辛亥日志》等8部学术著作,主编《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与三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奖各1项,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撰者邱江宁,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坛》、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元代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上都文学研究》等。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论著有《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奎章阁文人与元代文坛》、《元代上京纪行诗论》、《“一代斗山”虞集论》、《明清江南消费文化与文体演变研究》等。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第一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为不同的主流形态与演变轨迹。而中国学术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也就在于其同时兼具自我更新与吸纳异质学术文化资源的双重能力,在纵横交汇、融合中吐故纳新,衰而复盛。因此,《编年》开辟了从“文化—学术”、“传统—现代”、“本土—世界”这样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规律,大致重新划分为华夏之融合、东方之融合与世界之融合三个历史时段,并在这个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学术史在这三个历史时段中的主导形态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的依次变化,即分别从华夏之中国到东方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这完全不同于其他所有的学术史的写作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叙述语言。以如此之眼界,《编年》终得以开拓出中国学术通史的新境界。
总主编梅新林,浙江工业大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兼任*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遗产》、浙江省社联副主席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著有《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红楼梦哲学精神》、《辛亥日志》等8部学术著作,主编《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与三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奖各1项,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撰者邱江宁,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坛》、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元代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上都文学研究》等。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论著有《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奎章阁文人与元代文坛》、《元代上京纪行诗论》、《“一代斗山”虞集论》、《明清江南消费文化与文体演变研究》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