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
  •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
  •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
  •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
  •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

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74.9 4.5折 168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宪权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9920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29237410

上书时间2024-11-17

弘文图书专营书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自1983年留校担任刑法教研室的教师,迄今匆匆已过三十九寒暑。无论是对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的大堂讲课,还是对博士研究生的小范围传授,刑法学教学始终是我情有独钟并愿意与其终生相伴的工作或事业。鄙人不敢妄言已有面壁功深的教学能力,且常常自忖学力未逮。本书之著述,既是对自己三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生涯的一个总结,也期望更多对刑法学研究学习有兴趣者借由本书之助,能有所得。

刑法学理论在百年的蓬勃发展历程中硕果累累,但理论的日臻成熟及其不断精致化的深入,令刑法学变得愈发艰深晦涩。刑法学亦是与社会生活关联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层出不穷的司法实例,也令刑法学变得愈发错综复杂。因此,当我在课堂上讲授刑法课程时,曾煞费苦心地斟酌,如何把深奥的刑法学原理,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使初学者不再将刑法学视之如畏途;又如何时刻将新鲜的司法热点注入课堂,理论与实务并重,从而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刑法学的理论体系。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心向往之,但深知只有旷日积晷的潜心钻研,方可艰难玉成。

近年来,我潜心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承蒙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华东政法大学的大力支持,由我作为主讲教师讲授的“刑法学”课程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项目”、首批“上海市精品课程”,由我开设的“金融犯罪研究”课程被评为2012年度“上海市精品课程”。本人所著的《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于2010年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本人主编的《刑法学》于2007年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本人所著的《金融犯罪刑法学专论》于2011年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所讲授的“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课程以及本人主持的《刑法学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改革》成果分别于2001年、2009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感谢本校历届学子们的厚爱,我连续20年被评为“我心目中的教师”,并由此获得“教师终身成就奖”。另外,近年来,我还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荣誉称号,并入选首批“国家高端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这些荣誉既是对我过去努力的一种肯定,亦是对我未来工作的一个鞭策,尤其看到同学们的学有所获和学有所成,更加令我孜孜而不敢懈怠。

根据出版社的建议,本书以《刑法学名师讲演录》为书名。“名师”之名实属各位同仁的抬爱,与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十分相符。当然,这也对本书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主要是以“刑法学”和“金融犯罪研究”这两门“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录像为基础,先由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将课堂录音转录成文字稿,再由我精心修改、整理和补充而完成。本书在构筑内容时,一方面顾及读者需要,以“讲”为编写体例,尽可能采用授课时口语化的表述形式,完整地再现了课堂的教学实况,力求以生动、平易之风格使读者易于理解;另一方面保持学术水平,将囿于课堂时间限制而省略的重要刑法理论和个人研究成果予以补充,兼顾口语化简明易懂的风格,令本书的体系与论述更趋完备,力求在内容深度上能够满足法学专业本科生和刑法学专业研究生水平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我还要作出几点说明:

00刑法学名师讲演录·总论前言00一、 本书的体系不同于一般的刑法学教科书。根据讲演录这种特殊形式,本书共分36讲,其中总论和分论各18讲,每讲之下设一些层级标题,同时以日常课堂口语化的表述作为逻辑上的衔接,从而达到内容的连贯和风格的统一。

二、 本书是以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项目”“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刑法学”和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的“金融犯罪研究”的课堂录音为基础,后又在成稿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因此,讲演录中所列举的大多是当前的司法热点案例,对于的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的规定也基本作了介绍,这些均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掌握刑法基本理论并了解刑事立法与司法的发展动态。

三、 本书所参照使用的教材为本人主编的《刑法学(第五版)》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本书不但基本涵盖了教材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补充了部分重要刑法理论和个人研究成果,因此读者是否对照教材都不影响对本书的阅读。

四、 本书由于受到讲演录形式的限制,对于一些在课堂上引用的资料或者学者观点的表述,除了在讲课中或字节说明以外,无法也不便于一一标明出处,但是大多数相关引用的资料和观点,在本人其他著作中均已经标明出处,所以绝无侵犯他人著作权之意,望有关学者和读者予以谅解。

自惭德薄能鲜,且授课毕竟不同于写作,本书内容未经妥适,缺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祈读者不吝指正。

本书是根据我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在书稿的整理与修订过程中需投入大量的时间,为此,我所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中的一些同学在学校冒着严寒酷暑,悉心完成课堂录音到文字稿转录、修订以及文字稿校正等繁杂工作,对弟子们的辛劳只能用“感谢”两字加以回报。

 

刘宪权谨识2021年2月于东风楼



导语摘要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是一部根据作者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学术著作,其突出特色是高深的刑法理论与具体的实务应用相结合。全书以“讲”的编写体例,采用口语化的表述形式,以生动、平易之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深奥的刑法学原理,完整地再现了课堂的教学实况,能使读者对中国刑法学基本理论有系统的理解;同时将囿于课堂时间限制而省略的重要刑法理论和个人研究成果予以补充,使其体系与论述更趋完备。

本书既能满足法学专业本科生、刑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需求,也适合相关学科以及大众读者阅读。本书既是作者对自己三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生涯的一个总结,也期望更多对刑法学研究有兴趣者借由本书之助,能有所得。



作者简介

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兼任上海市委、市纪委监察委、市委政法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市*等法律顾问,上海市一流学科刑法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10月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长期从事刑法学研究,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刑法规制、经济犯罪、金融犯罪、涉信息网络犯罪、职务犯罪等领域。独著和参著学术著作80余部,科研成果曾分别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法学科研成果奖,以及国*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项。曾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一般项目和1项中华外译项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期刊、报纸发表论文800余篇。


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即国家‘万人计划’)”,曾获“全国劳模”“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上海市教育功臣”“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11年荣获中国法学创新网“高产作者”称号,连续20年被华东政法大学全校学生投票评为“我心目中的教师”,并因此获全校的“教师终身成就奖”。因教学事迹特别突出,在2019年被授予华东政法大学首届“杰出教学贡献奖”。



目录

总论


 


刘宪权著


 


(第三版)


 


上海目录


前言·001


 


讲刑法学概述·001


一、 刑法学的历史和发展·002


(一) 清末刑法学的转轨·002


(二) 民国时期刑法学的发展·003


(三) 新中国前三十年刑法学的主要成就·003


(四) 改革开放后刑法学的发展·005


二、 刑法学的基本内容·007


三、 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009


(一) 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009


(二) 学习刑法学的实践意义·011


 


第二讲刑法概述·018


一、 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任务·018


(一) 刑法的概念·018


(二) 刑法的性质和任务·020


二、 我国刑法的产生和发展·022


(一)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刑法·022


(二) 新中国成立后刑事法律的初步发展·023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制定和颁布的过程·024


(四) 对我国《刑法》修订的问题·025


三、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033


(一) 刑法的体系·033


(二) 刑法的解释·034


 


第三讲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一)·039


一、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039


(一)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039


(二) 确立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041


二、 罪刑法定原则·042


(一) 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042


(二) 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045


(三)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047


(四)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050


 


00刑法学名师讲演录·总论目录00第四讲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二)·055


(五) 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055


三、 平等适用原则·070


四、 罪刑相当原则·071


(一) 罪刑相当原则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基础·071


(二) 罪刑相当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和体现·071


 


第五讲刑法的效力范围·076


一、 刑法效力范围概述·076


二、 刑法的空间效力·076


(一)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076


(二)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078


三、 刑法的时间效力·085


(一) 刑法的生效和终止·085


(二) 刑法溯及力的问题·086


(三) 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096


 


第六讲犯罪概述·103


一、 犯罪概念·103


(一) 犯罪概念的立法类型·103


(二) 犯罪本质的理论分析·104


(三) 我国刑法的犯罪概念和特征·105


二、 犯罪的分类·114


(一) 犯罪的理论分类·114


(二) 犯罪的立法分类·117


 


第七讲犯罪构成·119


一、 犯罪构成概述·119


(一) 犯罪构成理论沿革·119


(二) 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121


(三)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122


二、 犯罪构成要件·123


(一) 犯罪构成的要件·123


(二) 犯罪构成的层次结构·124


(三) 犯罪构成的类型划分·125


三、 犯罪构成与定罪·127


 


第八讲犯罪客体要件·129


一、 犯罪客体要件概述·129


(一) 犯罪客体的概念·129


(二) 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131


二、 犯罪客体的分类·132


(一) 犯罪客体在理论上的分类·132


(二) 犯罪客体在立法上的分类·135


(三) 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137


三、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138


(一) 犯罪对象的概念·138


(二)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138


(三) 研究犯罪对象的意义·140


 


第九讲犯罪客观要件·141


一、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141


(一) 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141


(二) 犯罪客观要件的特征·142


(三) 研究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142


二、 危害行为·143


(一) 危害行为的概念·143


(二) 危害行为的特征·146


(三) 危害行为的形式·148


(四) 危害行为与时间、地点和方法·152


三、 危害结果·153


(一) 危害结果的概念与特征·153


(二) 危害结果的种类·154


(三) 危害结果的地位与作用·156


四、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57


(一)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157


(二)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性·158


 


第十讲犯罪主体要件·164


一、 犯罪主体要件概述·164


(一) 犯罪主体的概念·164


(二) 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165


(三) 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166


二、 自然人犯罪主体·166


(一)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167


(二) 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168


(三) 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170


(四)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180


(五) 研究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183


三、 单位犯罪主体·184


(一) 单位犯罪的由来·184


(二) 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85


(三) 单位犯罪的处罚及其法定刑的完善·187


(四)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起刑点的差异性·190


 


第十一讲犯罪主观要件·192


一、 犯罪主观要件概述·192


二、 犯罪故意·192


(一) 犯罪故意的概念·192


(二) 犯罪故意的种类·193


三、 犯罪过失·197


(一) 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特征·197


(二) 犯罪过失的种类·197


(三) 犯罪过失的认定·201


四、 犯罪动机与目的·209


(一)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概念·209


(二)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210


(三) 研究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意义·211


五、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212


(一)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212


(二) 事实上的认识错误·213


 


第十二讲排除犯罪性行为·221


一、 排除犯罪性行为概述·221


(一) 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概念·221


(二) 排除犯罪性行为的种类形式·222


二、 正当防卫·223


(一) 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223


(二)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224


(三) 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228


(四) 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29


三、 紧急避险·230


(一) 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232


(二)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233


(三) 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37


(四)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237


 


第十三讲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239


一、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239


(一)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范围·239


(二)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本质特征·242


二、 犯罪既遂·245


(一) 犯罪既遂的概念·245


(二) 犯罪既遂的类型·247


三、 犯罪预备·248


(一) 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248


(二) 犯罪预备的构成·249


(三) 犯罪预备的认定·250


(四) 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251


四、 犯罪未遂·252


(一) 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252


(二) 犯罪未遂的分类·255


(三) 犯罪未遂的存在范围·257


(四) 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258


五、 犯罪中止·258


(一) 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258


(二) 中止犯的刑事责任·261


 


第十四讲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二)·263


六、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认定中疑难问题分析·263


(一) 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middo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