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 16.8 3.4折 ¥ 49 全新
库存210件
作者[法]伊娃·易洛思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31556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29564652
上书时间2024-11-15
爱情中应该有算计吗?理性和情感是对立的吗?在消费时代如何获取真爱?
在资本主义和消费文化盛行的当下,我们与人相识的机会和方式越来越多,互联网更是为我们打开了海量的选择之门,但无论是进入还是持续发展一段恋爱关系,或者更简单地说,爱上一个人,正变得越来越难了。孤独、疏离、冷淡的情绪弥漫在广大的单身群体中。
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研究人类情感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二十余年。在本书中,她提出了“情感资本主义”的概念,意指情感关系和经济关系彼此定义和塑造的双重过程。通过分析各类约会交友网站、脱口秀节目、杂志、电影、心理咨询行业等,并结合丰富的文化批判理论,她为21世纪的人类情感问题给出了一份诊断说明。
伊娃·易洛思 Eva Illouz 著
享誉世界的当代思想家、社会学家。
德国《时代周刊》称她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12位思想家之一”。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曾担任美国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导师、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院士。
曾获得以色列科学成就奖E.M.E.T奖,并被法国授予荣誉骑士勋章。
伊娃·易洛思著述颇丰,她的书已被翻译成至少18种语言。代表作品有《爱的终结》《爱,为什么痛?》《冷亲密》《消费浪漫乌托邦》等。
译者序
章 情感人的兴起
导语
弗洛伊德及克拉克大学讲座
重塑企业创造力
一种新型情感风格
作为合作精神的交流伦理
玫瑰与刺——摩登家庭的美好与伤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痛苦、情感场域与情感资本
导语
自我实现的叙事
情感场域与情感惯习
心理学的实用主义实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浪漫之网
导语
浪漫化的网络
网络相识
本体论式的自我展示
标准化和重复
幻想与失望
本章小结:一种新型马基雅维利主义
致谢
注释
爱情中应该有算计吗?理性和情感是对立的吗?在消费时代如何获取真爱?
在资本主义和消费文化盛行的当下,我们与人相识的机会和方式越来越多,互联网更是为我们打开了海量的选择之门,但无论是进入还是持续发展一段恋爱关系,或者更简单地说,爱上一个人,正变得越来越难了。孤独、疏离、冷淡的情绪弥漫在广大的单身群体中。
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研究人类情感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二十余年。在本书中,她提出了“情感资本主义”的概念,意指情感关系和经济关系彼此定义和塑造的双重过程。通过分析各类约会交友网站、脱口秀节目、杂志、电影、心理咨询行业等,并结合丰富的文化批判理论,她为21世纪的人类情感问题给出了一份诊断说明。
伊娃·易洛思 Eva Illouz 著
享誉世界的当代思想家、社会学家。
德国《时代周刊》称她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12位思想家之一”。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曾担任美国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导师、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院士。
曾获得以色列科学成就奖E.M.E.T奖,并被法国授予荣誉骑士勋章。
伊娃·易洛思著述颇丰,她的书已被翻译成至少18种语言。代表作品有《爱的终结》《爱,为什么痛?》《冷亲密》《消费浪漫乌托邦》等。
第三章 浪漫之网
首先,让我们从媒体资源推荐开始谈起。曾经有部电影,当它刚上映时非常受欢迎。这就是1999年诺拉·艾芙隆执导的电影《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它讲述的是一家儿童书店老板凯瑟琳·凯利 (Kathleen Kelly)的故事。现实生活中,凯利有男朋友,但同时,她在网上与某人发展了一段柏拉图式的浪漫关系。凯利并不知道她的这位网友在现实中是谁,但我们作为观众都知道这对情侣的真实身份。因此,当大型书店巴恩斯&诺贝尔的老板乔·福克斯(汤姆·汉克斯饰)让凯瑟琳·凯利(梅格·瑞安饰)的书店生意垮掉时,作为观众的我们都知道,这一堆冤家实际上正是网上交好的那对浪漫恋人。于是,影片便顺着“神经喜剧”(screwball comedy)的类型而展开。整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两位主人公从一开始表现出对彼此的厌恶,慢慢演变成了不自主的互相吸引,终发展为双方都屈服于对彼此的爱意。真正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典型网络浪漫喜剧的原因在于,当凯瑟琳·凯利面临着选择乔·福克斯(凯利被他吸引,我们观众也看得出来,她喜欢他)还是她的网络恋人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她并不知道其实他们俩是同一个人)。当然,当凯利发现她的网恋情人就是她在现实生活中不自主地被吸引的那个人时,电影也以大团圆结局而告终。这一切想表达的观点简单明了:在电影中,人们的网络自我似乎远比其社会公共自我要更真实、更诚恳,也更富有同理心。当然,网络自我也更容易被对他人的恐惧、防御心理和骗术所支配。在网络恋情中,恋人双方都可以向对方袒露他们隐藏的弱点、表现出真正的慷慨。与网络恋情相反,在“现实生活”中,乔·福克斯和凯瑟琳都向对方展示了他们各自糟糕的——大概也是虚假的——自我。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颇令人惊讶的。正如一位互联网研究人员所发问:“在这个看似无生命和非个人化的全球计算机帝国中……怎么[可能]会有浪漫的私人化的人际关系存在呢?”1 电影给出的答案也很简单:网络恋情之所以会如此无可争议地优于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关系,是因为网络恋情废除了身体,它能够让人们更加充分地表达真实的自我。很明显,互联网被呈现为一种抽象化的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抽象化也是积极的。这部电影依赖于这样一种理念,也即,当跳脱出现实中肢体互动的约束,自我会更好地展现、更加真实。这一想法又与“围绕计算机技术的关键性乌托邦话语”相一致,该话语的中心观点是,“计算机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逃离身体束缚的可能……在计算机文化中,具身化(embodiment)常常被视为享受与计算机互动乐趣的一大不利障碍……在网络写作(cyber-writing)中,构成‘真实’自我的是活跃的思维,而身体通常被称为‘肉’,是层层裹住活跃思维的僵死之肉”。
于是,在这种观点中,身体——或者更确切地来说,是身体的缺席——使得情感能够从更真实的自我中演变,并流向一个更有价值的对象,即另一个的抽象化的真实自我。然而,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从情感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大概又会带来另一个特殊问题,因为一般来说,情感——特别是浪漫爱情中的情感——都是植根于身体的。例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双颊绯红、牵手、紧握拳头、流泪不止、说话结巴等,都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它们是身体深度参入人们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爱情体验——的一些表现方式。如果真如前述所说,互联网取消了身体或者说隐匿了身体,那么,它是如何塑造——如果它完全可以塑造的话——情感的呢?或者更准确地来说,互联网技术又是如何重新表述肉体和情感之间的关系的呢?
冰冷理性的分析,却给了感性有温度的诠释。
——沈奕斐(知名社会学家、复旦大学教授)
伊娃•易洛思再次证明,她是法兰克福学派丰富的知识传统的真正继承人……这本优雅而简洁的书将与布迪厄、福柯和吉登斯的作品并驾齐驱,并与之展开激烈的对话。
——拉里·格罗斯(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教授)
在这部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杰作中,伊娃·易洛思追溯了亲密情感进入许多思想家所解读的资本主义功利化和理性化的话语和实践的过程。她让我们看到心理治疗和女权主义观点对经济生活的主流解释的巨大影响。
——薇薇安娜·泽利泽(美国社会学家)
写得很好,概念丰富,是情感批评文学的一个受欢迎的补充。它与主导的情绪心理模型并置,而这些模型在未经反思和未经批判的情况下被复制,尤其是在组织行为文本中。
——《英国社会学杂志》
阐明了当代自我和关系治疗模式在生活各个方面的扩展。
——美国《现代画家》杂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