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慈善的名义:美国崛起进程中的三大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以慈善的名义:美国崛起进程中的三大会

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29.9 4.3折 70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英德杰特·帕马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1689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0元

货号25273532

上书时间2024-11-15

弘文图书专营书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人们很难相信“慈善”可能是有害的,然而,本书正指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本书聚焦于著名的福特、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基金会对美国外交事务的介入,追溯了美国从一个"孤立主义"国家向世界*超级大国转变的历史,揭示了基金会对美国霸权的塑造和影响。二战后,美国希望取代英国的全球霸权角色,并创造了必要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军事的和制度的能力。作者通过美国三大基金会在几个国家活动的案例研究,揭示了这种由基金会构建的精英知识网络事实上构建了美国在20世纪主导地位的基础。作者认为“慈善”基金会并不如它们字面上的意思那样纯洁,正是借助基金会之手,美国对全球的思想和文化渗透得以实现,而所有这些都是以慈善的名义进行的。



作者简介
英德杰特·帕马(Inderjeet Parmar)现任英国伦敦城市大学靠前政治学教授和靠前政治系主任。在加入伦敦城市大学(2012年9月起)之前,他曾在曼彻斯特大学执教21年,2006-2009年间任曼彻斯特大学政治系主任; 2009年起至今担任“罗德里奇美国外交政策研究”(Routledge Studies in US Foreign Policy)系列丛书的两位主编之一。
陈广猛,四川外国语大学靠前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
李兰兰,四川外国语大学靠前教育学院讲师。

目录
章基金会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 001 
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基金会和外交事务/ 004 
基金会和美国/ 007 
基金会和网络/ 008 
建立网络却不解决社会问题/ 013 
国家—私人网络的概念化/ 017 
问题和方法/ 028 

第二章美国基金会领导人/ 033 
国际背景/ 038 
国内背景/ 039 
起源、目标和创建者/ 043 
基金会重要领导人/ 045 
基金会领导人的世界观/ 064 
结论/ 070 

第三章建立全球主义的基金会:1930—1945/ 073 
基金会和大学国际关系(及地区研究)课程与项目/ 077 
提升政府的研究和精英智库的咨询实力/ 087 
一项被拒绝的申请/ 102 
国际网络:20世纪30—50年代/ 103 
结论/ 107 

第四章推行美国主义、打击反美主义和发展一个冷战 
美国研究网络/ 111 
在国内推销美国主义/ 115 
“文化帝国主义的微光”:萨尔茨堡美国研究研讨会/ 123 
“英国美国研究协会”和“欧洲美国研究协会”的会议/ 126 
打击国外的反美主义/ 134 
结论/ 137 
目录以慈善的名义 
美国崛起进程中的三大基金会 
第五章印度尼西亚的福特基金会和亚洲研究网络/ 141 
亚洲研究网络/ 145 
康奈尔大学的“现代印度尼西亚计划”/ 149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印度尼西亚大学经济学院的合作/ 154 
福特基金会与印尼从苏加诺到苏哈托的转变/ 162 
结论/ 168 

第六章尼日利亚的福特、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基金会与 
非洲研究网络/ 171 
非洲对美国的重要性/ 174 
基金会如何看待非洲/ 177 
非洲研究网络的建立/ 180 
非洲研究协会/ 184 
1969年蒙特利尔“暴动”/ 189 
尼日利亚的项目/ 194 
结论/ 204 

第七章冷战中的主要基金会、拉美研究和智利/ 207 
拉丁美洲与美国/ 211 
美国国内拉美研究的发展/ 213 
智利项目/ 217 
结论/ 250 

第八章后冷战时期的美国权力和主要基金会/ 253 
全球化和全球市民社会/ 257 
“民主和平论”:美国权力新的理论依据/ 263 
监控伊斯兰主义/ 287 
结论/ 291 

第九章结论/ 293 

注释/ 305



内容摘要
人们很难相信“慈善”可能是有害的,然而,本书正指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本书聚焦于著名的福特、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基金会对美国外交事务的介入,追溯了美国从一个"孤立主义"国家向世界*超级大国转变的历史,揭示了基金会对美国霸权的塑造和影响。二战后,美国希望取代英国的全球霸权角色,并创造了必要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军事的和制度的能力。作者通过美国三大基金会在几个国家活动的案例研究,揭示了这种由基金会构建的精英知识网络事实上构建了美国在20世纪主导地位的基础。作者认为“慈善”基金会并不如它们字面上的意思那样纯洁,正是借助基金会之手,美国对全球的思想和文化渗透得以实现,而所有这些都是以慈善的名义进行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