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挺好的,我们
  • 挺好的,我们
  • 挺好的,我们
  • 挺好的,我们
  • 挺好的,我们
  • 挺好的,我们
  • 挺好的,我们
  • 挺好的,我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挺好的,我们

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32.3 5.4折 59.8 全新

库存12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毕亮 著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105914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29492865

上书时间2024-11-14

弘文图书专营书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不想做沉默的善者
—我眼中的作家毕亮和他的小说

 


认识毕亮是在鲁迅文学院,当时他是学员,我是访客。2007 年晚秋我回国探亲,得知王棵在鲁院读青年作家
高级研讨班,于是兴冲冲地赶去见他。在那个如佛打坐在土呛呛、乱哄哄、城乡接合部氛围内的幽静庭院里,等我的不仅是王棵,还有一个大脑袋、圆脸盘、戴眼镜、斜跨书包、彬彬有礼、一脸无辜、拘谨与真诚的寸头小伙儿, 他就是毕亮。
三个人在院外一家街头小馆里吃饭闲聊,呷稍感辣舌、略带臊味的常温啤酒。尽管我们仨都算不上健谈,但也称


得上天南地北,毕竟我们经历不同,背景迥异,且天各一方: 我在布达佩斯饥一顿饱一顿,王棵在湛江的南海舰队服兵役,毕亮从湖南老家跑到深圳打工……确切地说,我见毕亮时,他是连工都没打的无业者,为了能够到鲁院读书, 他毫不犹豫地炒了老板的鱿鱼。因为这个我就很感慨,对这个毛头小伙儿另眼看待。在拜物时代,为了挣钱撂下笔的作家并不少见,但为了写作而丢下钱不挣的打工仔肯定不多,毕亮看上去拘谨、温吞,心里是有雷打不动主见的人。
毕竟,那是我跟毕亮的初次见面,少不了会拣些摆在桌面上的话没话找话,比如泛泛地聊几句各自熟悉的文学。跟毕亮之间,确实存在错位,我出国时他刚读小学,他去深圳打工时我在欧洲流浪;我十几年只用匈语或英语读欧美小说,毕亮主要读本土小说,他喜欢余华、苏童、邓一光、杨争光,而我对国内作家一无所知,读《许三观卖血记》还是因为帮一位学汉语的学生校订译稿。饭桌上我说我的,他说他的,我说的要比他说的多,反正还有王棵在, 总不至于冷场。当我讲凯尔泰斯、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或艾斯特哈兹时,毕亮那副并不放光、相反吸光的温和眼神, 让我相信有着心理医生那样的耐心和专心,他不介意做听众,甚至喜欢做听众,他是一个冷眼观世、诚心处世的体察者。估计他根本记不住那些连我说出来都费劲的绕口令


名字,但嗅到了异域气息,他问我能否发些我译的短篇给他看……
由于我不常回国,即使回去,也不常结识新面孔,所以我对那家到处油得大象打滑、苍蝇粘脚的小饭馆记忆很深,尤其是跟一位有着反军人气质的青年军官和一位能为文学失业的理想主义打工仔一起。还有原因,像我们聊的这些非物质话题,在欧洲大多是在咖啡馆、酒吧里进行的, 在国内相反,在七八十块钱一杯速溶咖啡、一扎啤酒能要到一百五的三里屯和后海音乐震天,色子哗啦,打情骂俏, 大多只谈物质话题、欲望话题或人际谋算。

2009 年初夏,在毕亮热心地穿针引线下,我在回国期间应深圳书城之邀,参加了“深圳晚八点·书人书事”的    读者见面活动,毕亮和厚圃一起作为主持人跟我一起坐在台上“童言无忌”地神侃,对于体制内的文坛,我们哥儿    仨都该算边缘人,面对台下上百张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 我深为这座超时代新城内孕育的这股干净、蓬勃、真实而有敬畏文学暗潮而激动、感动。这一程我收获不小,通过两次小聚,有幸结识了厚圃夫妇、因酷爱凯尔泰斯而跑来


见我的宋唯唯,还有常跟这帮年轻人“混”在一起的于爱  成。于先生时任深圳作协秘书长,书生脾性,坦率热忱, 从他跟这圈人的情谊来看,我更感慨于毕亮的幸运。
那次过去,我把自己写的、译的书都给了毕亮。我走到哪儿,他陪到哪儿,仍旧言语不多,但无比温暖。人群中, 他是话少的一位,安静,清爽,无光,但跟他坐在一起久了就会感到,他既是吸光物,也是放射物,他的能量是静的、温暖的、持久的。他为人随和,但并不是没有主见, 就像他简约风格的小说一样,只说他觉得必须说的那句话, 即便干巴,缺少情绪色彩,但会让你踏实地听到,明白, 并记住。金仁顺说他:“在同龄作家中,毕亮或许很难一  飞冲天,名闻天下;但很有可能,他是步子迈得踏实、走得远的那个……”我觉得这个推测很有道理。文如其  人,命运即性格,毕亮的人和文字都是慢热的,像壁炉, 终会烫,但不会烫过温暖的极限。
温暖,是在欲望时代里,就像传统意义上说的“好人” 一样,是种越来越稀有的品质。很有趣,不仅在毕亮身上, 我在厚圃等别的深圳作家身上,也都发现了类似的品质。也许是因为他们年轻有梦,也许是因为现实而珍视温暖。那不是我头一次去深圳,但是我感觉温暖的一次,甚至让我抛开了过去的成见,幻想能去那里住一段。我认识一


位科幻小说家纳吉·盖尔盖伊,我跟他一起去过两次深圳, 他很想把那里当作未来某部小说的背景,因为在他眼里深圳是座未来城。我想,他下次再去,我该把毕亮和毕亮的作品介绍给他,让他体会到深圳的未来不是科幻的,而是现实的,有绝望也有希望,有痛也有温暖。

不久前,我花了一个周末,一口气读完毕亮将要出版的小说集。
相对国内读者而言,我或许能算更纯粹意义上的读者, 局外人阅读,毕竟已去国三十多年,离毕亮描述的现实世界和生活场景相当遥远,如同从异邦人的视角,开始的时候有些隔着,一旦萌生感受,便是针对其文字本身和更多的或许他想要、尚未或未能付诸笔端的内心纹理。读完之后,我连夜给他写了封长信说:“这次读你,跟过去偶读  一两篇的感觉大不相同。这多迥异的小人物面孔不只以点成面,而且多面立体,带我深入到你正置身观察的陆离世界。你选的题材,都沉实、赤裸得像堆在水泥地上生锈的铁锭,确让我想到卡佛、奥茨和奥康纳,偶尔还有雅歌塔的狠劲儿,读起来越来越不像你,但又越来越觉得更贴近


你,在一个柔软包裹的内心有股平日不示人的不羁和铤而走险的野性。一篇篇读下来,能看到你在风格上的阶段性尝试、模仿后消化和对变化的努力,有些情结和处理手法重复使用。但就单篇而言,风格的运用圆熟自然,跟题材很贴,既黏稠,又快利,不言情,却深情,我认为更像奥康纳,在犀利、绝情中也散发余烬的微热……”
“在粗鄙而真实的生活中,毕亮粗暴地打破了所有浪  漫幻想的激情,而将之碾碎于沉重如铁的现实生存压力之下,将“八○后”青年的残酷青春和无奈的痛楚,赤裸裸   地暴露在盛世的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一个欲望泛滥的时代, 似乎性解放早已向青年们伸出了橄榄枝,而同时这又是一个没有爱欲的时代,因为所有的欲望泛滥,都是以金钱和权力的法则为法则的,如果没有金钱和权力,欲望泛滥便会成为无性的压抑和意淫的焦虑。这种艺术的勇气和批判力,这些直面现实的思考,无疑都应该值得我们尊重。” 房伟的这段评论十分到位。

毕亮笔下的这些小人物,都不幸福,不可爱,不相信爱情,不能主宰命运,屡遭重创,既无野心更无梦想,他


们在高度的现代性、蓬勃的商业环境里,在金钱至上、恶性竞争、只顾跑不去想的社会大环境下,被钢筋水泥的丛林法则扼杀了天性,变得麻木,心冷,苟活,自弃,逐渐丧失自信与自尊,“活下去”,成了的生活内容。正如金仁顺总结的那样:“这些人物像阴暗的绿苔,附着在 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和光怪陆离的都市角落,构成了自己的小世界,悲欢离合,生老病死。”
我问过毕亮,他写得这些人物都有原形吗。他说原形虽不是一对一的,当然都有。“在我虚构的小说里,多是  小人物,或处于弱势的人。似乎我天然地亲近他们,那些在小说里召唤过我的面孔,总令我想起乡下或小县城里下岗的亲戚,或是在南方的工厂打工的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他们为生活忧愁、焦虑,但不奢望,易满足,任意一点小幸福,能令他们高兴许多时日。面对不幸的遭遇,他们也会骂咧,骂祖宗、先人,但多是默默承受,赞美多过抱怨。” 想来,正由于作品基于扎实的生活和真实的痛感,所以写出来才会这样打动读者。
总之,毕亮写短篇很有一手的,即使在三四字成行的只言片语后积蓄的力量,也发挥了短篇小说四两拨千金的优势。由于短篇小说的形式本身,对作者和读者都有所刁难,作者不能淋漓尽致地写,读者则要带入更多的经验、


想象和认知,并非因为短,就更容易读。从各方面看,毕亮的驾驭能力是出色的,启动了读者阅读外的思考,他的小说“不纤毫毕现,也不追根求底”,但总能从人物的侧面着笔,渲染出大时代背景,表达强烈的感同身受。
谈到自己写作的现状和追求,毕亮坦白地说:“遗憾的是,至今我也未能写出藏在心里那满意的小说,她简单又复杂,暧昧、多解、指向不明,若即若离;同时她又充满想象力,呈现文学的痛感与诗意。那感觉就像暗处的光, 幽暗,影影绰绰,但若同篝火,能让立在暗处的人真切地感受到温情与热度。”

余泽民

(作家、翻译家,现定居匈牙利布达佩斯)



导语摘要

短篇小说集《挺好的,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当代外来青年在深圳这座城市中的漂泊故事。高压力、快节奏的一线都市生活无时无刻不压迫着年轻男女们脆弱的神经,同时也为他们之间的故事带来了一个个富有戏剧性却又深入现实的矛盾冲突。相似的环境、背景和矛盾内核却因故事发展中的种种细微差别导向了或压抑、或温馨、或歇斯底里的迥然不同的故事结局。



作者简介

毕亮,男,1981年生,湖南安乡县人,现居深圳,供职深物业集团。短篇小说集《在深圳》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地图上的城市》入选深圳新锐小说文丛。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学员,曾获2008年度长江文艺文学奖、第十届(2010年度)作品文学奖、第十届丁玲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另有小说改编成电影。



目录

暗夜社区  001
茧 房  019
消 失  036
手 术  049
摄影师  062
告诉我,你的房间号  077
从夜晚开始的白天  095
挺好的,我们  114
浮出水面  131
我们还有爱情吗  147
彩色木马  164
雨过天晴  184



内容摘要

短篇小说集《挺好的,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当代外来青年在深圳这座城市中的漂泊故事。高压力、快节奏的一线都市生活无时无刻不压迫着年轻男女们脆弱的神经,同时也为他们之间的故事带来了一个个富有戏剧性却又深入现实的矛盾冲突。相似的环境、背景和矛盾内核却因故事发展中的种种细微差别导向了或压抑、或温馨、或歇斯底里的迥然不同的故事结局。



主编推荐

毕亮,男,1981年生,湖南安乡县人,现居深圳,供职深物业集团。短篇小说集《在深圳》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地图上的城市》入选深圳新锐小说文丛。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学员,曾获2008年度长江文艺文学奖、第十届(2010年度)作品文学奖、第十届丁玲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另有小说改编成电影。



媒体评论

在粗鄙而真实的生活中,毕亮粗暴地打破了所有浪
漫幻想的激情,而将之碾碎于沉重如铁的现实生存压力之
下,将“八○后”青年的残酷青春和无奈的痛楚,赤裸裸
地暴露在盛世的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一个欲望泛滥的时代,
似乎性解放早已向青年们伸出了橄榄枝,而同时这又是一
个没有爱欲的时代,因为所有的欲望泛滥,都是以金钱和
权力的法则为法则的,如果没有金钱和权力,欲望泛滥便
会成为无性的压抑和意淫的焦虑。这种艺术的勇气和批判
力,这些直面现实的思考,无疑都应该值得我们尊重。
——房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