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 29.1 3.7折 ¥ 78 全新
库存29件
作者郭子鹰 著;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47689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29237790
上书时间2024-11-13
序言 慢下来,真的可以吗?
——陶修五年记
“一生之中难道不应该有一年,一周之中难道不应该有一天,一天之中难道不应该有一小时,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吗?”
话是这么说,而且人人都想慢下来,都想享受自己心仪的生活,找到自己的节奏,但是,真这么去做,目前看来,挺困难的,想想都挺困难的。
几年前的某一天,去一家出版社办完事后,因为急着赶去下一个地方,所以看到大厦下行电梯门开着,就一个箭步蹿了进去,先按了关门键,然后才按下数字“1”。其实我在余光里隐隐能看到身后有别人,也能清楚听到后面赶来的脚步声。背对着徐徐关上的电梯门,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以前在南非见过的一个台湾同胞讲的故事:他在一个白人身后追电梯,那家伙蹿了进去,按了关门键,还在徐徐关上的电梯门缝里盯着他的眼睛,对他露出狡黠又过度夸张的假笑。那位来自宝岛台湾的朋友当时气得差点送上一个不礼貌的手势。
“因为生活得争分夺秒,所以自私得心安理得。”我当时半开玩笑地评论他的故事,可是几年后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也变成了那个“心安理得的自私者”,虽然故事的发生地从开普敦变成了北京,但是情节几乎是完整拷贝。
俗话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自己面目可憎。我不仅常读书,也写书,可是那一刻,我还是觉得自己有点儿面目可憎,我应该一笑而过吗?看来读书真的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是不是生活的节奏出了问题?那种麻木感又是怎么回事儿?
有时候会突然回忆起小的时候,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能非常开心、充满期待的状态。从前的时光总是比较快乐,那时候老师安排我周末去空无一人的学校喂生物角的兔子,我会从家里拎一把菜刀,一大早7点就去学校门口等着校工大叔开门,不急不躁且等得心花怒放。而现在越来越难以感受到那种简单、纯然的快乐和满足了,是因为幸福来得太容易,还是因为动脑太多、动手太少?
也许,用“节奏太快”当借口是容易的,而且可以解释很多问题,但是,我们真的有勇气面对缓慢且平凡的生活吗?那种面对未知的不安,又有多少人能够应付得来?慢下来之后,我们是不是真的会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还是继续在过多的选择和诱惑里迷失无措?
我一直觉得,人可能只分两种:占有型和创造型。前者靠不断占有和支配来获得幸福感,并以此对抗孤独枉死的恐惧;后者则必须不断创造或者改变什么,才能活得快乐并心安理得。
我大概属于后者。前半生尽量游历,后半生有所创造,这曾经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于是,我决定做一些必须亲力亲为、动手走心的事儿,好能让我不摸手机、不看电脑,哪怕每周有一天也是好的。
像古人一样,顺应天时地活他个一年?这个念头在我读《浮生六记》这本旧书的时候突然冒了出来。书中,主人公夫妻二人用纱布包好茶叶,放在待放的荷花芯里过一夜,隔天再拿出来冲泡慢饮。真的全程“生如古人”地活着,恐怕是无法做到的,但是沾染一些古人的缓慢沉稳,模仿一下古人的从容大度,体会古人顺应自然的心态,也许多少能让酸僵的肩膀和心态放松下来,减少些心理焦虑带来的隐隐刺痛?
与我们同时代的很多城市人一样,我们对灰暗铅重的城市天空有点无因的厌倦,对乡居生活的清新飘逸有种莫名的向往。同样,在这个有趣的时代,有无数的公号文章和网络推送,铺陈罗列了无数田园生活、乡下小院的志得意满。对我们来说,跑到乡间或者山里去买一座院子实在太贵,也太远。无论乡居或者归隐,形式感的层层堆埋之下,那些对自己诚实的内心旅人,终的目的地应该是心安的当下、无扰的心绪、悠然度过的朝朝暮暮。达此目的,其实远不必寻诸乡野。我们只需立定脚跟,归隐到一门踏实的手艺里面,借由心劳手勤的坚持,寻找内心的安定,在目标如高山仰止般
的终生挑战里借境练心,在对诚实劳作、耿直生活的敬畏里度过坦然的岁月。
总之,想不计代价地挤点儿时间给生活。
我们的生活实验目标如下:
尝所未试。
每周一天。
坚持一年。
手工劳动。
传统技术。
和生活有关。
和挣钱无关。
和季节合拍。
不发朋友圈。
不逃离城市。
不以手艺人自居,但是用手艺保持专注,探索自己动手能力的边界。
终我和太太选中了做陶。于是,马上开始。一周一次,一年为限;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器;自己设计,自己动手;顺应天时,顺应内心。我们还给自己起了个用在器物上的签名,叫作“顺时斋”。
就这样,我和太太开始了几乎是马上跑偏、状况不断的尝试,体验起充满意外的“手作之旅”。
有的人喜欢曲曲折折地活着,而我更倾心于直巴楞登的活法,就好像有人喜欢看大兵团作战的战争电影,而我更喜欢单打独斗的“内心电影”。我们身处的时代越是强迫大家并入同一股岩浆般火热的洪流,我就越好奇:清冷无人的小溪那边,有什么风景?冒死也想过去看看。探索寂寞的小路和宅门,有没有可能是另一种轰轰烈烈的战斗?只有投入地那样生活过的少数人才会知道,而且这样的人,多半更会守住自己人生的秘密庭院吧。
我和太太都是直巴楞登的人,我们用了十二年,尽可能去遍我们想去的地方,把绝大部分收入“烧在了航班的引擎里”;接下来,我们想再用一个十二年,把收入“烧在窑炉熊熊的火焰里”,做出我们自己能够认可的作品。
我们都相信,时间从来不曾辜负任何人,倒是我们,亏欠时间给予的机会,亏欠自己更多的耐心和隐忍。可耻的从来都不是失败,而是夸夸其谈却不敢认真。
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的大作品?不指望,因为中国有个景德镇呢!但是一路狂风暴雨、峰回路转的内心风景,足以值回票价,把人生宝贵的晴空暖阳和幸福时光花在这些徒劳无用的小事情上,正是我们想要的。
快乐与满足,求之于己。找到那件能让你忘我投入、不计代价的事,才是幸运的遭遇。
后来,我们渐渐意识到,这场快乐的意外遭遇,可能不会在一年的挣扎努力之后结束,而是一年又一年地牵念着,一直不停地绵延下去。于我而言,这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自由。转眼间,做陶的日子已经静静流过了五年。当初许的愿除了一条“不发朋友圈”之外都实现了。本以为每周坐两个小时的地铁去一趟工作室需要努力坚持才做得到,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有个假日,就想把它花在做陶上。
幸福是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对于能把身心专注投入一点,且能掌握与坚持的人来说,幸福是简单的。挑战和期待重重牵绊,在创造和试炼中一路旅行,是为幸福。
如果有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幸福,那是因为我们活得不够专注吧。
一晃五年过去了,我们好像误入了桃花源的人,恍惚觉得好像只过了七天。
“我们用了十二年,尽可能去遍我们想去的地方,把绝大部分收入‘烧在了航班的引擎里’;接下来,我们想再用一个十二年,把收入‘烧在窑炉熊熊的火焰里’,做出我们自己能够认可的作品。我们都相信,时间从来不曾辜负任何人……
一本关于节气、关于手艺,关于内心成长的随笔集。旅行作家郭子鹰自《*好的时光在路上》的治愈系旅行哲学后,带来全新“二十四节器”慢生活冒险。十二年自助旅行后,人到中年开始学习做陶,打造私享器皿。历时七年,与泥土为伴,与时间同步,与自我对话,把日子过出“静默的力量感”。他的做陶心得,就是我们的治愈良方。
※畅销百万册旅行随笔《*好的时光在路上》作者郭子鹰沉淀十年,转型力作
※旅行是一场修行,做陶是一种修心,在无数次的失败与挑战中,认识自我,与生活和解
※一对儒雅夫妻的中国风生活实验,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己使用,“二十四节器”,与节气同步,慢慢度过一年
※幸福,原来就在于专注和坚持地做一件小事,这正是生活中的小奇迹
※70余幅作者亲自拍摄的器皿照片,24段节气感悟,在随手翻阅中感受平淡日子的用心与精心
郭子鹰(文字、摄影、陶器设计与制作)
自由摄影师、旅行作家,Lonely Planet形象广告摄影师,佳能公司特邀讲师。现居北京。曾任《旅行家》杂志采访编辑部主任、首席摄影师,艺龙旅行网度假部内容总监等职。著有旅行图文集《好的时光在路上》(2011)、《理想国度》 (2013)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2016)、《悠长的赏云假期》(2019)、旅行小说《再见,大马士革》(2012)和旅行摄影书《只为这一刻》(2014)。
序言 慢下来,真的可以吗?——陶修五年记
引题 清脆、透明且易碎的季节感 ——“二十四节器”所为何来
01 立春 空白的盘子,吊人胃口
02 雨水 青黄不接,又充满期待
03 惊蛰 行炉的内力,是隐去光彩却愈加夺目
04 春分 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05 清明 挑战重力
06 谷雨 那一只纸锤瓶
07 立夏 蛙鸣请脑补
08 小满 小满盈满,不是志得意满
09 芒种 煮酒送花神,保持斗魂
10 夏至 凉面盆里的自制小宇宙 _ 093
11 小暑 滴滤壶的盗梦空间 _ 099
12 大暑 西瓜盘的减法和误入歧路的乐趣 _ 105
13 立秋 不要辜负失败 _ 111
14 处暑 蜂蜜罐里,甜的是刚刚过去的那个夏天 _ 117
15 白露 葫芦匀杯,春江逝水 _ 135
16 秋分 一只盖碗的勇气 _ 145
17 寒露 喧唱,为了让寂静更加动听 _ 151
18 霜降 霜降吃火锅,万事一笑过 _ 157
19 立冬 雪无痕 _ 161
20 小雪 暖手杯的千古悬念 _ 179
21 大雪 双耳盆和佛手瓜 _ 183
22 冬至 饺子·八方盘 _ 189
23 小寒 老白茶,不要等老了才喝 _ 197
24 大寒 恰到好处的年味 _ 201
后记一 心有玫瑰,细嗅猛虎 —— 做陶为什么? _ 209
后记二 2020,行星重启 _ 215
“我们用了十二年,尽可能去遍我们想去的地方,把绝大部分收入‘烧在了航班的引擎里’;接下来,我们想再用一个十二年,把收入‘烧在窑炉熊熊的火焰里’,做出我们自己能够认可的作品。我们都相信,时间从来不曾辜负任何人……
一本关于节气、关于手艺,关于内心成长的随笔集。旅行作家郭子鹰自《*好的时光在路上》的治愈系旅行哲学后,带来全新“二十四节器”慢生活冒险。十二年自助旅行后,人到中年开始学习做陶,打造私享器皿。历时七年,与泥土为伴,与时间同步,与自我对话,把日子过出“静默的力量感”。他的做陶心得,就是我们的治愈良方。
※畅销百万册旅行随笔《*好的时光在路上》作者郭子鹰沉淀十年,转型力作
※旅行是一场修行,做陶是一种修心,在无数次的失败与挑战中,认识自我,与生活和解
※一对儒雅夫妻的中国风生活实验,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己使用,“二十四节器”,与节气同步,慢慢度过一年
※幸福,原来就在于专注和坚持地做一件小事,这正是生活中的小奇迹
※70余幅作者亲自拍摄的器皿照片,24段节气感悟,在随手翻阅中感受平淡日子的用心与精心
郭子鹰(文字、摄影、陶器设计与制作)
自由摄影师、旅行作家,Lonely Planet形象广告摄影师,佳能公司特邀讲师。现居北京。曾任《旅行家》杂志采访编辑部主任、首席摄影师,艺龙旅行网度假部内容总监等职。著有旅行图文集《好的时光在路上》(2011)、《理想国度》 (2013)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2016)、《悠长的赏云假期》(2019)、旅行小说《再见,大马士革》(2012)和旅行摄影书《只为这一刻》(2014)。
【立春】
空白的盘子,吊人胃口
立春之器:俎板盘【冰下鱼】
烧成于2018 年夏
如果有什么事情让你有想要去做、想要挑战的冲动,能吊起你的胃口,一定要马上动手尝试。冲动可能导致失败,但是过度审慎造成的留白却更折磨人。
我一直相信做陶能治病,特别是内心拧巴的病,比如焦虑、烦躁,想砸东西,想揍人,或者是百爪挠心、脑子里一团糨糊、心里一团乱麻……手机依赖和“水逆”什么的更不在话下。因为揉泥拉坯或者擀饺子皮似的板塑工艺的核心内容就是静下心来、动起手来,通过揉泥,把泥料中缭乱的粒子理顺。在这个过程中,你整个人的各种“粒子”也会得到理顺。这不是严谨的科学,不是,但这是唤醒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这是调动所有感官,使整个身心专注和投入的自愈过程。你甚至会上瘾,就像有人喜欢揭掉贴膜和胶纸,有人喜欢挤破包装填充物的塑料气泡,有人看到黑胶碟在唱机上旋转会进入愉悦的半睡眠状态一样。
重要的,也是确凿的疗效,是你在做陶时,沾满泥巴的双手没办法玩手机。还有,你会在制陶的魔力中,达到这辈子从未体验过的纯然心境和入定状态,天地无
伦,物我两忘。
立春带来的愉悦,无异于换骨新生,就好像打定主意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全新领域,抱着对独立制作出一只朴素茶碗的盎然初心,从零开始学习做陶一样。所以,一定要和季节确认眼神,无论是明示还是暗示,一定要告诉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季节已然切换,阴冷都成往事,是时候谈个恋爱,给自己买件春装,或者尝试点新的挑战,涉足一个未知的世界了!只是,距离一场真正的满树繁花下的春日野餐,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是我喜欢的节气,它代表着翻页,也代表着坚守和笃信。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初听到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时的情形。那时,满眼是不知惆怅味的泪水,如今,已经这把年纪,仍然相信春天回来时,不仅峻岭会重归葱茏玉润,世界上的一切也都会迎来转机。
给自己发个积极阳光的心理信号,好的方法当然是吃,让能量、营养和天地灵气一起进入身体。中国的古人久已精通此道。来一客春卷!来一刻春天的心情!我们要为立春的春卷和传说中的“春盘”专门设计、亲手制作一只初生人世间的俎板盘。
写书、画画、做陶、喝茶,遵循自然节气生长化收藏。郭子鹰是我身边一个真正的文人,在喧嚣都市中依然保持古雅的生活方式和文人风骨。当我们被996淹没的时候,他却早早参透了,真正的成功,其实是活成完整的自己。
——黄芸(《时尚旅游》出版人兼主编)
做陶与画画有着相同之处,都是为生活赋予艺术感。从郭子鹰设计制造的器皿中,我看到了日常中细腻且温存的质感。
——墨白(青年画家)
这本书是泥土与自然的馈赠,通过做陶的行动反思现代社会的节奏,在季节轮转中调整呼吸。
——苏枕书(旅日青年作家)
郭子鹰是在浮生中悠然行旅的修行者。他用普普通通的陶泥和顺天守时的劳作,诠释了一代旅者的至高境界:安住当下,泊然物外。
——刘子超(作家,记者)
去见过天地,又走回内心,始终有爱,有事做,有期待的生活。这才是见识过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真正的理想主义。
——李沐泽(旅行作家)
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诗和远方,在纷繁万物里寻找生命的出口。郭子鹰用24款节气陶作去用心感悟天地灵气,拒绝生命的留白。那么,你呢?
——翊鸣(自由撰稿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