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机化学:三年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机化学:三年制

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31.9 6.4折 49.8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伟光,张桂珍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83686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238310

上书时间2024-11-13

弘文图书专营书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本书是“十一五”和“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自2002年(版)出版以来,历经十几年的教学使用,得到广大读者的大力肯定与支持。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要求,经过2007年(第二版)、2012年(第三版)、2020年(第四版)的修订再版,使教材内容不断完善。依据化工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教材的理论知识继续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坚持渗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四版教材,在保留了原书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有如下变化:

1.本教材采用双色印刷,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标记。

2.为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紧跟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部分阅读材料进行更新。同时,阅读材料选择了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3.对教材中某些内容进行补充修订;对部分文字表述进行了修改;对学习目的内容作一定的补充和修改,使要求更具体,更便于教与学。

由于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知识侧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应用示例为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严谨的科学态度,将思政入课的思想有机地嵌入教学中,突出高等职业的教学特色。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工、化学、环境、材料、冶金、地质、轻工、纺织类各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材。

参加本书此次修订工作的有张跃东、马超、王新、张桂珍、胡伟光,全书由胡伟光统稿。

本 教材修订于“十三五”期间,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相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定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的阵地。

在此,感谢多年来一直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并希望继续关注此书的第四版,共同为无机化学的课程改革,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书中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教材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编 者

2020年7月

版 前言

本教材是遵照全国高职化工类教材的要求,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编写的。教材着重体现下列几点。

1.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本着理论知识适度、后续课程够用的原则,着眼于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结合,力求反映近代无机化学在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化工和冶金等方面的应用。此外,也注意到各部分内容与高中化学的衔接。

2.在无机化学的平衡体系中,融入了定量化学分析中的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内容,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旨在使知识衔接更为紧密。突出应用的针对性,并为化学实验技术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3.对元素化学部分,从“关联图”入手,构建知识框架,从而展开对物质性质、制备及应用的讨论,使得元素各物质间相互转化更明显,同时,删减了某些非重要元素和化合物的内容。此外,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围绕元素化学内容编写了有关的阅读材料。

4.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将部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力求反映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5.本教材采用了1988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建议的元素周期表体系。兼顾国内现行使用的元素周期表,在新的分族号上,用括号注明原族号。

6.认真贯彻使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 3100~3102—1993 《量和单位》规定的符号和单位。

本书、三、四、五、九章由胡伟光(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二、六、七、八、十五章(实验部分)由周晓莉(郑州中州大学)编写,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由张桂珍(天津职业大学)编写。全书由胡伟光统稿,赵文廉(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主审。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和全国高职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的支持和同行的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感谢。

高职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教材在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上,我们虽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此项改革毕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限于编者的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以及使用本书的师生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02年1月

第二版前言

本书于2002年出版后多次重印,2006年被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在 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中,我们依据*《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不断思考和总结,广泛收集读者和师生的意见。在第二版教材修订中,进一步贯彻基础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保留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应用为目的的思想。本次教材的修订,体现了化工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对课程的科学、人文素质要求,体现了新内容与传统的经典内容之间的联系,着力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点。

修订后的教材删减了某些偏深的、陈旧的、应用性较差的、与中学化学课程重复的内容等。元素部分完善了化学元素关联图,使之更加系统化、完整化,便于教学。融入了绿色化学的一些新知识、新的科技成果,使教材能够体现科学前沿的内容。更新了部分阅读材料,使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联系更加紧密。教材中的习题也作了适当的精简。书中加“*”内容为选学内容,用于拓宽学生视野。

鉴于高职院校独立开设实验技术课程的情况,本书在修订中,删去了版中第十五章的实验部分,其中涉及的性质实验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解决。

参加本书第二版修改工作的有张跃东(章、第二章、第三章)、马超(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胡伟光(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张桂珍(第十章至第十四章)。全书由王宝仁主审。

为了便于学习,本书还配有《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一书,该书例题典型,解题思路清晰,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书中习题配有答案。

在此,对多年来一直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表示感谢,并希望继续关注本书的第二版,在使用中多提建议和意见,共同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可能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编 者

2007年3月

第三版前言

本书版于2002年出版以来,历经十年的教学使用,得到了读者的大力支持,许多同行和读者对本教材的修改提出了宝贵和中肯的意见。此次修订在第二版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根据化工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教材的理论知识继续坚持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坚持渗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以体现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的特点。

第三版教材的修订,保留了原书的特色和风格,并着力体现近年来高职高专基础化学课程改革成果。删除了某些偏深的应用性差的内容,使教材进一步体现高职高专对教学的要求;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目的,以体现的科技发展为选材依据,增加和更新某些阅读材料。元素部分增加了某些与应用联系紧密的相关知识;对某些内容的文字表述进行了修改,使教材可读性更强。

为方便教学,本书还配有《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一书,该书例题典型,解题思路清晰,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工、化学、环境、材料等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教材。

由于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知识要求和侧重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同时,重视把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机地嵌入教学中,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应用实例为载体,突出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

参加本书第三版修订工作的有张跃东(至三章)、马超(第四至六章)、胡伟光(第七至十章)、张桂珍(第十一至十四章),全书由胡伟光统稿,王宝仁主审。

在此,感谢多年来一直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并希望继续关注本书的第三版,共同为无机化学的课程改革和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仍可能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12年4月



导语摘要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全书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基础、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配位化合物及滴定分析法。为适应教学要求,将四大平衡理论与滴定分析的内容相融合,直接体现了四大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并以二维码形式融入数字资源。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精选了部分“阅读材料”。在每章后均有“本章小结”和习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工、化学、环境、材料等专业使用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其他专业开设无机化学课选用。



商品简介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全书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基础、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配位化合物及滴定分析法。为适应教学要求,将四大平衡理论与滴定分析的内容相融合,直接体现了四大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并以二维码形式融入数字资源。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精选了部分“阅读材料”。在每章后均有“本章小结”和习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工、化学、环境、材料等专业使用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其他专业开设无机化学课选用。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1

一、无机化学的地位和作用 1

二、无机化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三、无机化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

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4

节 气体 4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

二、分压定律 5

三、分体积定律 7

第二节 液体 8

一、液体的蒸气压 9

二、液体的沸点 9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10

一、化学反应热效应 10

二、热化学方程式 10

三、盖斯定律 11

四、标准摩尔生成焓 12

阅读材料 液体表面张力及其相关现象 13

本章小结 14

思考题 15

习题 15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7

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17

第二节 反应速率理论 18

一、碰撞理论 18

二、过渡状态理论 19

第三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0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0

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2

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3

四、影响多相反应速率的因素 23

第四节 化学平衡 24

一、平衡的建立 24

二、平衡常数 24

三、平衡计算 27

第五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29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0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0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1

四、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32

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32

阅读材料 绿色化工生产技术——仿生催化技术 33

本章小结 33

思考题 34

习题 35

第三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38

节 酸碱理论 38

一、酸碱电离理论 38

二、酸碱质子理论 39

第二节 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  42

一、水的离解平衡与水的离子积 42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43

第三节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44

一、酸的浓度和酸度 44

二、酸碱强弱和酸碱离解常数 45

三、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平衡计算 47

第四节 酸碱缓冲溶液 51

一、酸碱平衡的移动——同离子效应 51

二、缓冲溶液 52

第五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56

一、基本概念 56

二、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57

三、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58

第六节 酸碱滴定法 62

一、酸碱指示剂 63

二、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65

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71

阅读材料 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的测定 75

本章小结 76

思考题 78

习题 79

第四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81

节 沉淀溶解平衡 81

一、溶度积常数 81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82

第二节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83

一、溶度积规则 83

二、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84

三、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86

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 89

一、莫尔法 89

二、福尔哈德法 90

三、法扬司法 92

阅读材料 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条件 93

本章小结 93

思考题 94

习题 95

第五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97

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97

一、元素的氧化数 97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98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99

一、氧化数法 99

二、离子-电子法 100

第三节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101

一、原电池的组成 101

二、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102

三、电极电势 103

四、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05

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107

一、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07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108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09

四、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110

第五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112

一、条件电极电势 112

二、氧化还原指示剂 113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114

阅读材料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21

本章小结 122

思考题 123

习题 124

第六章 原子结构 126

节 原子的玻尔模型 126

一、氢原子光谱 126

二、量子论 126

三、玻尔模型 127

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 128

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128

二、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129

三、几率密度与电子云 131

四、四个量子数 132

第三节 原子中核外电子的分布 135

一、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原则 135

二、多电子原子体系轨道的能级 136

三、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的分布 138

四、核外电子分布与元素周期律 139

第四节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45

一、有效核电荷数 145

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145

三、电离能 147

四、元素的电负性 149

阅读材料 化学家鲍林 149

本章小结 150

思考题 152

习题 152

第七章 分子结构 155

节 离子键 155

一、离子键的形成 155

二、离子键的特点 156

三、离子的特征 157

四、晶格能 159

第二节 价键理论 159

一、共价键的形成 160

二、共价键的特点 161

三、共价键的类型 162

四、键参数 163

第三节 杂化轨道理论 164

一、杂化与杂化轨道 164

二、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 165

三、杂化轨道的数目及类型 165

四、杂化方式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167

第四节 分子间作用力 168

一、分子的极性及可极化性 168

二、分子间力 170

三、氢键 172

阅读材料 范德华:从旁听生到大师 173

本章小结 174

思考题 175

习题 176

第八章 晶体结构 177

节 晶体的基本概念 177

一、晶体与非晶体 177

二、晶体的内部结构 178

第二节 离子晶体 179

一、离子晶体的特征 179

二、常见的离子晶体结构 179

第三节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180

一、原子晶体 180

二、分子晶体 180

第四节 金属键及金属晶体 181

一、金属键 181

二、金属晶体的性质 182

第五节 混合型晶体 182

第六节 离子极化 183

一、离子极化作用和变形性 183

二、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184

阅读材料 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富勒烯 185

本章小结 186

思考题 187

习题 187

第九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189

节 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189

一、配合物的定义 189

二、配合物的组成 190

三、配合物的命名 191

四、螯合物 191

第二节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92

一、中心离子价轨道的杂化 192

二、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194

第三节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195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95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196

第四节 EDTA及其配合物的特点 19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